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国师(49)+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夏言没想到一个胖道士竟然都公开反驳自己,但是论吵架,他还真没怕过谁。于是双方就在这课堂上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将一旁张家看的干着急。

不同于牛脾气的夏言,张家这个勋贵十分敏锐地捕捉到这份差事的好处,如果说当今皇上身边的第一红人是谁,那么莫非冼如星莫属。自己现在被冼如星奉为座上宾,只要表现的好,岂不是很容易接近万岁,所以对于夏言拆台的行为十分不满。

双方闹到最后,惊动了冼如星,面对气哼哼的两人,冼如星无奈的抚了抚额,夏言是嘉靖指派下来的,而且还是众道士的老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所以先假意说了玄一几句,然后赶其离开。

接着冼如星对着夏言正色道:“夏先生,关于海禁一事,贫道同样难以认同您的观点。“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有之,如今,东南沿海的百姓大多数以此为生,你现在要断了他们的财路,那么今后“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恐怕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况且就算禁了海,许多官员富商依旧偷偷派私船来往于各国,如此只能饿死朝廷,肥了官吏。”

夏言皱眉,旋即回道:“冼道长,你等方外之人大概不了解,商税只占朝廷每年收入的一小部分,就算不禁海也肥不了瘦不了谁,况且禁海之后,我自然还有其他举措配合这些,你说的我都想到了,等过一阵子整理好了就上报给陛下。”

“什么举措?”冼如星下意识问道。

夏言斜了她一眼,傲然的别过头,“我不告诉你”。

冼如星:“……”

……

话分两头,再说嘉靖这边。

自打得了土豆,少年便一直处在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幻想着倘若世间门再没有黎民挨饿,那么千百年来,所有帝王都没有解决的事被自己解决了,顿生一股豪情。

旋即当日就再朝堂上分发下准备好的土豆芽,交代完注意事项后让官员们回去种,最终产量前三名不光有赏赐,还可以将所有人的土豆都带回家!

大明皇帝每逢初一十五经常与后宫举行农耕活动,就连春耕祭祀也是皇帝皇后一定要参加的,如此大臣们倒也没觉得太奇怪。相反,如果嘉靖只热衷于种地,那么对比先帝正德,已经堪称一代名君了,所以就连杨廷和都没说什么。

甚至一些官员更是暗自窃喜,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登基都要一年了,到目前为止除了对认爹认妈这种尴尬的问题上特别在意,也就只有后宫里那位女道长极度受信任。前者乃百官禁忌,后者沾上更是容易落下个奸邪小人的名号。如今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嘉靖如此热衷件事情。所以这是什么,这是机会啊!如此在圣上面前露了脸,以后遇到好事儿指不定会想起你!于是纷纷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

杨廷和抱着皇帝给的土豆芽回到府上,恰好儿子杨慎此时要出门。

“父亲,”杨慎恭恭敬敬地与他爹问好,自从得知在他被人绑架后杨廷和曾去救自己,杨慎的心情便一直非常好,“儿子正要与友人去跟射箭,等回来了有两篇文章想要向您讨教。”

看了看对方脑袋上还缠着的绷带,杨廷和面无表情地将怀中土豆芽塞到儿子手中,“如今外面尚且纷乱,你在家先把土豆种出来才准出去。”

说罢便让府里管事看好他。

杨慎:“……”

33. 第33章 芳龄继

人们都说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风尚转变最大的一次,其实这话也没错。

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了驯化百姓做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比如□□只能穿黑色褙子,商人出门不能着丝绸锦缎料子的华丽服装,甚至连袖子的长短都有要求。

然而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只不过一百来年,他这些规矩就荡然无存。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便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家消费方式的更新。

拿冼如星来这儿发掘的第一桶金白糖来举例,倘若穿越到唐宋,她恐怕没这么容易做成这单生意。主要当时南方尚未开发完全,甘蔗这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少一些,消费人口也没有如此大规模。

伴随着时局相对平稳,人口逐渐增多,人们发现经商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一时间经商成了许多百姓牟利的主要手段,大量新富裕阶层的崛起,新富人们手握重金,又没有社会地位,于是只能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

说到消费,女性又是主力军。所以现在大明世面上,各式金银珠宝款式层出不穷,像高光.美甲.高跟鞋这些东西,此时女子也一样在用,而这其中,明朝女人最离不开的一样便是熏香了。

相较于唐宋唯有文人士大夫才有资格玩香,明代熏香已经走入市井。《醒世恒言》中就写过卖油郎秦重去王九妈家之前“买几根安息香,把衣服熏了又熏”,由此可以看出,就连寻常百姓咬一咬牙也能负担得起。

如此广大的市场,冼如星要是不掺和一脚简直枉为穿越者。

事实上,香水的制作过程并不算复杂,将各种有香味的花瓣放到高度白酒中混合煮沸一小时便可以得到简易香水了。像得到更复杂的精油还要依赖蒸馏提取器来进一步分离,好在这些设备对于冼如星来说都不算难得到,很快便生产了一大批。

之前她就曾经给张太后试用过研发的香水,张太后表示很喜欢,后面更是又要了两瓶赏人,所以如今香水在京城贵妇圈算是隐隐有了些名气。所以在新店开业之时,不少达官贵人的家眷都上门捧场。

明朝虽然男女大防严苛,但女子也不是真的完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先不说老百姓,就算官宦家庭,女人戴了面衣或身穿男装还是可以在大街上行走的,当然了,要有家里人跟着。

虽然对于冼如星,朝野中要点脸面的都不好直接接触,可女眷们互相往来倒是乐于见得。

新店起名“芳龄继”,化自伟大的古典名著红楼梦。里面不光卖香水,还有配套研发的精油与香皂。负责接待的是当日从豹房带出来的女子,她们其中一小半回家后与父母团聚,剩下的大多留在冼如星给提供的住处,接受培训后便迫不及待地出来工作。

在这儿不光包吃包住,工钱也高,每月还有奖金提成,虽然她们大部分一辈子都窝在后院,但也知道如此体面的活计并不好找,于是纷纷打起精神。

于是来消费的女眷都发现这里虽然和其他店一样都是卖香的地方,但服务态度大不相同。店内的女伙计长得顺眼不说,又不会过于热情引起不适,说话轻轻柔柔,对商品的讲解也十分耐心认真,经常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买了一大堆。

几个穿着男装的少女挑选了两瓶精油,顺手捎带了几块香皂,结账的时候有些咋舌:“怎么这么多钱?这精油不是标着价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