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国师(46)+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师姐,我真不是吃不了苦的矫情人,但总觉得无论做什么都好像是多余的,现在在这儿每天干吃饭,要不然你们把我赶出去吧……”

郑窈说到最后都要哭了,豹房现在连打扫都有专门负责的,也就是说她甚至想干粗活儿都干不了。

要是换了旁人,最多也就是随便找个地方混日子。但郑窈不同,她从小就养家,嫁人了开始帮丈夫还赌债,进豹房后又为身边姐妹出头。虽然看似风风火火,但其实一直是一种担责型人格,这种人往往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一旦发现无事可做,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

赵似露曾经不止一次地跟冼如星探讨过关于豹房里的几位女子,自然也知晓对方是什么性格,安慰一番后表示自己会想办法解决,让她先就这么待着,熟悉下环境,工作的事情以后再说。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眼看时间门差不多了,赵似露回到奉先殿,与冼如星汇报了今日一天的工作进度:“……目前白糖的需求量实在太大,几条生产线共同作业也难以满足,眼看库存就要见底,我建议在京郊开设工厂。”

经过这些年的沉淀,赵似露沉稳许多,虽然外表还是一副小孩模样,但实际上已成为冼如星手底下最重要的人之一,不光协调各个方向,还要将消息汇总整理后向上级报告。

冼如星一边听着手指一边不自觉地轻敲桌案,沉思一会儿,摇头道:“不,不在京郊,直接将工厂开到南方去,如此不光距离原料产地更近,面向的市场也更大。”

赵似露顿了下,犹豫道:“可是如此一来,许多东西鞭长莫及,我怕到时候白糖的秘方就保不住了。”

“那也没办法,只能争取产量上去后出海,咱挣外汇去。”冼如星叹了口气,她知道对方说的有道理,现代社会只要有钱找个地方建厂子相对容易,可古代通讯如此不发达,从北京到安陆,日夜不停都要一十来天,更别说还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甘蔗这种纯南方作物大规模运往京城,就算是走水路成本也太高,要是有甜菜就好了……

她依稀记得甜菜好像产自地中海一代,印度貌似也有,如此倒是能去鸿胪寺打听打听。在心中又记了一笔,感叹手头上的事情越来越多,旋即又问道:“所以,你觉得郑窈那边该怎么办?”

赵似露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强调道:“郑窈是个人才。”

“我也是这般想的,”冼如星若有所思地点头。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何都做到冼如星这个位置上,连皇宫都能随意出入,怎么依然觉得事事受限,其实这便涉及到她如今最尴尬的问题——手上无人。

古装剧里总能会出现这种桥段,主角行走于市井,遇到一位又一位个性鲜明的小人物,触发各种有趣的剧情。但实际上冼如星穿越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麻木的,疲惫的,别说嬉笑怒骂,就是情绪波动都很少出现。原因嘛,自然就一个字——穷。

冼如星记得自己上辈子看过的一档节目,将某公司总裁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没收,让他去从事体力劳动,每日给报酬,看他什么时候能赚上第一桶金。结果一两个月过去了,总裁依旧身无分文。面对记者采访无奈的表示,自己最开始确实想着怎么经营规划,但每天干完苦活儿之后,大脑一片空白,最大的期盼就是吃顿好的。

所以以此类推,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里识字会数数的人就已经是很难了。而只要稍微有点抱负,那么都是想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当年宁王起兵造反,就连个落榜老进士唐伯虎都恨不得奉为上宾,最后对方还要裸\奔才能逃出来,连亲王都这个样,就更别提冼如星。

事实上,她曾经接触的,无论是玄一还是陈一狗邓十一,都是在某些领域做出成绩,最起码曾混到衣食无忧,不过或落魄或寄人篱下,总之是让冼如星捡个漏,但这种漏子并不是常有的。

如此一来,郑窈的珍贵性就突显出来了。

她的珍贵之处并非是掌握了多少技能或懂得多少,而是在微寒困顿之下,依旧咬着牙不断学习进步。这种人往往都有着极为强大的内驱力,任何路途上的阻碍都不值一提。

对于这样的人,其实只需要送上把梯子,她自己就能主动向上爬。

冼如星思虑再三,最终拍案道:“以后豹房那边每日抽出一个时辰,安排学习培训,具体内容我一会儿再给你,所有人必须参加,期末考核过不去的通通扣钱!”

赵似露用笔记下,有些迟疑道:“如此的话,培训要你亲自来做吗?你还能抽出时间门?”

“没时间门。”冼如星摇头,旋即起身,回答的理所当然,“所以我打算挖某人墙角去。”

赵似露停顿了下,以她对冼如星的了解,对方口中的某人,好像除了龙椅上那位就没别人了吧……

几里地之外,正埋头批阅奏章的朱厚熜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吓得黄锦连忙想要召唤御医。

“不必,”朱厚熜抬手制止,美滋滋地在心里嘀咕,人说“一想一骂三念叨”,估计这是冼仙师这阵子没怎么看见我所以背后嘀咕了。

哎,没办法,要不然晚上用膳喊她一起吧。

31. 第31章 土豆

夜里,当冼如星走进乾清宫之时,受到了朱厚熜无比热情的欢迎。

少年放下看到一半的奏章,“噔噔噔”跑了过来,恍惚间让她好像看到对方身后有尾巴摇得飞快。

“怎么突然说想跟我一道吃饭?”朱厚熜嘴角憋不住上扬,他本来想找冼如星,结果还没表示,对方主动上门了,心里不由一阵欢喜。

冼如星不知他为何这么高兴,以为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儿,也跟着笑道:“没什么,就是之前种的那些东西,收获了一批,留下育种之后让小厨房炒了几个菜,拿过来给陛下尝尝。”

闻言朱厚熜双眼放光,立刻让呈上来。

其实也不怪他如此反应,实在是宫里的日子不是人过的。

明朝此时是没有所谓“御膳房”这个机构的,皇帝的饭菜主要由光禄寺操持。光禄寺虽然带了个“寺”却并非庙宇,而是与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与太仆寺并称明朝五大衙门。不光要管皇帝吃饭,祭祀.朝会.采买.宫中的各种大宴,甚至内阁经筵的官员们平日的工作餐都由它负责。

如此繁重的供应,使得光禄寺几乎成为这个朝廷最忙碌部门,所以自然细节之处便照顾不来。京城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

意思是这四种都不怎么行,而光禄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白了,其实有点像上辈子的国营招待所,只能喂饱你,质量什么的就不要想了。于是后宫各处,从仁寿殿到司礼监,统统开设小厨房,而像杨廷和等阁老,每日来内阁前也有夫人准备的爱心便当。只有皇帝,一定要在祖宗规定的“定点消费单位”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