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国师(39)+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当年成化皇帝朱见深提拔了一个叫刘文泰的人进太医院,此人也就是沾了户籍的光再加上长得俊美些,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成化晚期因为万贵妃的离世悲痛万分,有些感染了风寒,结果吃了刘文泰给开的药,整整腹泻十几天,最终一命呜呼。

孝宗弘治继位后,也没处死刘文泰,只是罚俸降级。搞笑的是十几年后刘文泰靠着熬资历又熬上去了。这次感染风寒的换成了孝宗,刘文泰给他开了大热之剂,最后导致明孝宗也没了。

“皇帝杀手”刘文泰一连治死两位天子,但最后也还好好的,流放广西寿终正寝。

在登基的前两个月,朱厚熜为了跟朝臣较劲不眠不休地批改奏折,最后也有些头痛,吃了太医院给开的药不光没好,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最后还是冼如星从空间拿了粒感冒胶囊给顶了过去。

病好之后的嘉靖又陷入了自己最爱的阴谋论中,怎么会这么巧?偏偏是大礼议的当口他生病,难道是有人要害他?

查!必须狠狠地查!!

于是他动用了身边一切能动用的力量,掘地三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太医不是坏,只是真的菜。

看着手下呈上来的报告,目睹了太医院的“战绩”,朱厚熜毛骨悚然,这还不如有人要害他呢!

明朝的太医院不光是给皇室看病,还兼具现代卫生部.保健局等功能,再加上涉及到户籍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随便更改。没办法,朱厚熜只好记下几个不太离谱的太医,并且在冼如星的建议下没事儿跑跑步,好歹锻炼下身体。

重点交代完生命安全的问题,朱厚熜继续与母亲说话。

蒋氏对于儿子这次在京城中所做作为十分骄傲,原本以为自己这边还要出把力,结果他自己竟然全部解决了。但还是忍不住提点道:“熜儿,你如今身为天子,人贵权重,不比之前,真遇到朝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要记住,勿轻言。若是朝堂之外的事儿,可以让冼道长出面解决……”

她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厚熜神情微变,打断母亲的话道:“如此那得罪人的事儿不是让冼仙师做了,日后万一有人记恨,使手段对付她怎么办?”

蒋氏恨铁不成钢地敲了一下儿子的头,“不是还有你呢吗?就算冼道长真办了什么错事儿,你在身后,可以想办法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可你身为帝王,一言九鼎,若有个万一,连退路都没有。”

之后又语重心长道:“为娘知道冼道长为修仙之人,但既然她之前说了愿意为你效力,那么为上位者用才是好的,说白了,你们也是君臣……”

朱厚熜被母亲说得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从何反驳。

若说君臣,那费宏等人也是君臣,可他们与冼如星却完全不同。

少年内心纷乱,随便寻了个由头,岔开话题不谈此事。

母亲也接了,宫殿也建了,朱厚熜暂时处于一众十分满足的状态,虽说在父母的称谓上略有残缺,但总归还算顺利。

然而朝堂上却依旧风波不断。

看着户部尚书送上来的奏折,嘉靖面色十分难看,半天,终究是忍不住开口:“这朝廷,怎么可能没钱了呢?”

其实也不怪朱厚熜疑惑,藩王府类似小皇宫,朱厚熜在封地也经常跟着父亲处理府内事务。在他看来,挣钱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哪怕没和冼如星进行那日进斗金的白糖生意,随便寻个由头,也能捞上一笔。

小小的安陆都是如此,扩大到全国,不是更简单?

结果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青州平叛要钱,给正德皇帝修陵墓要钱,西南赈灾也要钱……

“朕怎么记得,国库里还有些剩余。”嘉靖颤颤巍巍地问道。

户部尚书无辜地眨着眼睛,“陛下,您忘了,那些不是用来给兴献太后修宫殿了吗。”

朱厚熜:“……”

尴尬地轻咳两声,嘉靖坐在龙椅上,茫然道:“那众位爱卿,眼下可有什么办法?”

好在朝廷上还有干事儿的人,杨廷和站了出来,沉声道:“启禀陛下,想要充盈国库,无非开源节流两种办法,现在事态紧急,开源自然是来不及了,那么只能从‘节流’入手。”

朱厚熜知道杨廷和这么说心中多半已经有数,于是连忙追问如何节流。

果然,杨首辅针对朝政弊端送上了一份完整的奏疏,其中主要分为三点。

第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以及内监局的旗校工役,节省朝廷俸禄。

第二,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正德当年宣府行宫中的金银珍宝。

第三,革除皇店,将京畿一带部分皇庄土地交给农民耕种。

前两点朱厚熜自然是同意,看到第三条的时候有些愣住了,迟疑道:“这节流,跟皇店有什么关系?”

所谓“皇店”其实也是正德弄出来的,由皇帝派专人进行管理经营,收入完全入皇帝的私账。

是的,正德自己还做买卖。一开始只是为了好玩,平日在宫中待的沉闷了就去店里扮做商贾卖货,结果时间久了竟然发现这些店真的能赚钱。他修豹房建行宫,银子花的如流水,有了皇店捞钱,自是方便许多。于是皇店越来越多,最早只是京城,后来蔓延到整个北方。而正德死了,这些属于皇帝的财产自然归了嘉靖。

杨廷和能说出这些话当然也思考许久,对着朱厚熜就是一阵输出。

什么皇店本身就是强拆民房修建的啊,什么管理皇店的提督太监们横行霸道,和强盗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啊,什么商贾们经常受到勒索,不堪重负啊……总之朱厚熜要是继续管着皇店简直天理不容。

嘉靖被他念得无语,心中嘀咕怎么他堂哥正德搞出来的东西,他能开自己就不能开。

看出他的不耐,杨廷和认真解释道:“陛下,如今各地乱象四起,不止青州,许多地方都有蠢蠢欲动之态。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之前朝廷的不作为,您乃新君上位,天下人都看着您的一举一动,还财于民,正是给百姓吃了颗定心丸,如此方能肃清四海之风气,就连下方官员想要横征暴敛也终归要犹豫下。”

朱厚熜听完对方的话,沉思许久。他虽然有些固执,也十分厌恶杨廷和,但终究是个聪明人,知道其说得在理,哪怕舍不得每年白花花的银子,最终还是同意了。

果然,三项政策实施下去,国家立刻削减了不少开支,百姓们也都拍手称快,纷纷赞颂起新君。

而这其中,刨除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们,最受伤的就要属冼如星。

看着手边厚厚的“皇店改造计划书”冼如星露出苦笑。

没错,在进京经过深入调研后,冼如星便将目光锁定在所谓的“皇店”上。

事实上,正德开的这些皇店如果利用得好,能起很大作用。

首先自然是商品流通,这些皇店分布于整个北方,之间可以停贮商货,方便物流。其次明朝商税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财政入不敷出与这也有关系,皇店做大后监管整个地区,完全可以起到督税的作用。最后还可以作为朝廷的耳目刺探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