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国师(122)+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正当两人沉默之时,老将军突然对着她行了一礼。

冼如星微愣,旋即连忙将人扶起,“使不得使不得,您这是做什么?”

梅秦舒虽然年纪大了,但常年征战,身子骨极为硬朗,冼如星拽了两下纹丝不动,只能无奈任由对方。

“真人不必推脱,您及时带兵援救了大明将士,间门接停止了战事,于情于理老夫都应对您道谢。”梅秦舒说得情真意切。他身为将军,早就听闻过俞大猷的勇猛,对于这位一心报国的青年喜爱异常,所以才让其留在后方,将扫荡看管粮食的重任交到其手上。

另外,梅秦舒在前方打仗之时,仇鸾不止一次在后面指手画脚。如此可把老将军恶心坏了,你说你要是真跟着上战场,提出意见可以,仇鸾从头到尾缩在后面吃喝玩乐,就这还瞎指挥,有几次听他的梅秦舒自己差点儿没被蒙古人包围!

好在冼如星那边十分靠谱,打胜仗的奖励发放的很及时,无论好坏,士兵们总归能吃饱饭。所以对于仇鸾通敌这件事儿,梅秦舒几乎没怎么怀疑,立刻就相信了,并且表示愿意在朝廷那边替冼如星说话。

“那贫道就先谢过将军了。”冼如星没有推脱,她现在确实需要这个,同时大大地松了口气,心中充满了遇见正常人的喜悦。在历经“与猪共舞”的这些天,她深刻地认识到了有一个好同事有多重要。

大胜归来,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对此冼如星早就准备好了饭菜,不过为了防止万一,酒只能喝一点。

饭桌上,冼如星看着红光满面的梅秦舒,问了下接下来的计划。

“之后?自然是接管大同了,听说蒙古那几部现在闹得厉害,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的吉囊与俺答不光是要处理与其他部族之间门的关系,就连他们自己内部,也有不满的声音,对于大同府,他们是没力气再留的。”梅秦舒一边喝酒一边随意道。

冼如星点头,这倒是没有出乎她的预料,蒙古人向来都是抢一波就走,对于城市什么的没太大需求。不过其余的倒是有点意思,冼如星有些好奇道:“其余蒙古部落就算了,怎么他们内部也不满?”占了这么大便宜还不满什么啊?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梅秦舒驻守大同多年,经常跟外族打交道,对蒙古人的脾气秉性简直信手拈来,解释道:“他们在大同抢的无非几样东西,粮.钱.牲畜,汉人当奴隶容易反水引起事端,吃过几次亏后人一般是不动的。”

“粮食牲畜什么的,大同府内就算有也不太多,打战这几个月估计都消耗尽了,剩下的就是钱财,不过这些在草原上没用。马上要到夏天了,夏天倒是还行,不过一旦入秋,他们又要挨饿受冻,本以为今年能过个肥年,现在什么都捞不到,蒙古贵族们当然心里不乐意。”

“这么说,如今正是他们乱的时候了。”冼如星若有所思。

梅秦舒展眉,长舒一口气,“是呗,其他几部不光没捞到好处,还赔了不少,估计得跟吉囊与俺答没完,咱们今日休整一天,明儿就去大同府,朝廷这次派下不少粮食,还得进城安抚百姓。”

冼如星的手指在案上敲了敲,冷不丁道:“刨除给大同的粮草,剩下的让将士们吃上三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吧。”

“啊?那是当然,这次提前结束战争,再加上朝廷不惜余力的支援,别说三个月,紧一紧半年也够了。”梅秦舒语气自豪,然后有些疑惑道:“真人问这个做什么?”

冼如星沉吟片刻,凑过去与对方道:“梅将军,贫道有个主意。”

……

京城,乾清宫。

在得知蒙古人被打退军的消息后,京城大大小小全都兴高采烈,长期以来悬在头顶的利剑终于撤去,总算能继续过安稳日子了。

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要处理的事情还有不少。

费宏面色铁青,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厉声道:“冼如星好大的本事,仇鸾与她同为朝廷命官,她是说杀就杀了!”

杨一清犹豫了下,想为其说话,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毕竟这件事儿实在太严重了。

倒是王琼,轻咳两声,尝试着和稀泥,“哎呀,冼真人也算立了大功,要不是她,估计现在还打仗呢。首辅您看……”

“国有国法,我们为国尽忠,这些都是应做的,朝廷信任她,给她职务权力,现在她犯了错,就应该受罚!否则这个头一开,以后军营里岂不是永无宁日!”费劲还没开口,旁边就有其他文官跳出来。

当然了,王琼与杨一清平日跟女道士关系好是大家都知道的,于是也有人继续为冼如星说话,一时间门双方争辩不休。

“行了,”眼看场面逐渐失控,龙椅上的朱厚熜突然开口打断,他望着大臣们,缓缓道:“你们就没想过,冼真人为什么杀仇鸾不杀别人?”

“就算冼真人有不对的地方,难道仇鸾就一点错都没有吗?”

群臣:“……”

即使知道冼如星简在帝心,众人依旧被嘉靖如此明晃晃的偏向给整无语了。此时他们无比庆幸,今日只不过是二品以上官员组成的小朝会,若是在早朝,面对文武百官,皇帝此番言论一出,指不定要掀起多少波澜。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急报,知道与军队之事有关,大家心中一惊,以为是蒙古人去而复返,嘉靖顾不上那么多,直接让报信之人当众宣读。

内侍拿着信件,有些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启禀万岁,根据前线来报,在安抚完大同之后,监军冼如星与梅秦舒都觉得是个好机会,所以率领大军向西行进。”

朱厚熜大惊,连忙道:“他们要去哪儿!?”

“河套。”

“什么?!”

“……已经打下一半了。”

78. 第78章 河套

对于河套地区,大明与蒙古人之间已经博弈了上百年。

最早是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消灭河套地区的蒙古势力,彻底将此纳入大明版图,之后朱元璋派自己的儿子晋王驻守此地。朱棣靖难成功后,因为担心藩王作乱,将晋王的封地南迁。如此虽然保证了皇权稳固,但一直以来地区的掌管者突然离去,使得河套地区人心浮动。

蒙古人借着这个机会,不断试探大明防线,甚至于有不少蒙古人直接拖家带口地迁居至此地,因为这些人没有作乱,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贿赂一二后明朝这边也就不再管了,渐渐的,定居在河套的蒙古人越来越多,逐渐与汉人分庭抗礼。

之后就是土木堡之变大明彻底丧失了对河套的统治,在宪宗即位后,曾励精图治,派朝中大臣收复旧土,打出不少漂亮的胜仗。不过虽然收复了河套,可却并未及时治理,导致几十年后再次被蒙古人蚕食。

之后的几任就更不必说了,弘治本身在武功上就很孱弱,组织过几次剿匪行动,最大的胜利是歼敌三人,收获一千多牲畜,然而最后却有几万人受到封赏。说是打仗,更像官场里一次明目张胆的吃空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