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国师(116)+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嘿,你这人!”陈二狗气得不行,他跟着冼如星已经五年,东家把自己从一介流民培养到今天这个地位,可以说恩深似海。见到有人对其不敬,自然是饶不了他,于是下意识伸手去推。

“啪!”的一声,只见一道黑影划过,众人甚至没怎么看清,回过神来陈二狗已经重重地摔在地上。

陈二狗自己也有些懵,爬起来拍拍屁.股,不解地上前,要继续与对方比划,然而马上再次飞了出去。

这回大家注意力集中,勉强看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原来在双方还未接触到的时候,俞大猷眼疾手快,直接抓起陈二狗的衣襟将其甩飞。

要知道陈二狗身高少说也有一米九啊!而且肩宽体阔,浑身都是肌肉。反观俞大猷,看着也就比冼如星高一点,身材瘦削,皮肤黝黑,若是脱了铠甲,与其说军官,更像是个农家青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能把人直接掀翻,陈二狗自己也觉得羞耻,还想继续,结果却被冼如星拦了下来。

“可以了,”冼如星挥了挥手,陈二狗立刻收手退到东家身后,只不过面色还有些不虞。

女道士打量了下俞大猷,突然笑了起来,慢悠悠道:“俞行长如此讲究行伍操练,想必对军中纪律十分有研究。”

“不敢当,”俞大猷依旧是那副冷漠的样子。

“哦,那你可知道,按大明律,行军过程中违抗监军者,应该作何处置?”

俞大猷的脸一下子就白了,半天,还是咬牙道:“轻则杖三十,重则处斩。”

此时周围人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毕竟军队里是最讲究上下尊卑的地方。俞大猷之前虽然顶撞仇鸾,但其实分寸拿捏的很好,但这次不光当年给监军难堪,还打了对方的人,如此怎么处置也不为过。他身边的手下连忙上前与冼如星求情,希望念在是初犯的份上能饶过他一次。

冼如星自然不会太为难对方,但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要是轻轻放下,之后她在军中也没什么威信了,于是让俞大猷自己去领十军棍,罚半个月的俸禄以示惩戒。

俞大猷松了口气,这点对于他来说不痛不痒,心里知道此番是冼如星留手了,别别扭扭地谢过方才离去。

次日,听说了冼如星打了俞大猷后的仇鸾十分激动,兴高采烈地一大早来到军帐内,叽里呱啦说了俞大猷一堆坏话,同时表示冼如星到处罚实在太轻,这种人就是要好好教训一顿才能老实!

冼如星笑眯眯地听完,旋即有些无奈道:“贫道刚来此处,手下寸功未立不说,与将士们又不熟,若是贸然施威,恐怕不能服众啊。”

“这好说,”仇鸾认为冼如星已经跟他站在同一战线上,于是直接表示其实方才斥候在不远处发现了小部分蒙古人,他正要带着人马前去围剿,可以给冼如星一百个名额,刷刷军功不就能服众了。

冼如星虽然也是监军,但她来得晚,打仗这种事儿一直被仇鸾牢牢把控,现在还是头一次能涉及,自然点头同意,于是派了陈二狗领着人与大部队同去。

原本以为不过是一次简单的歼灭战,几个时辰应该就差不多,结果等到天完全黑了,众人才回到营地,并且每个人看上去士气都不高的样子。

冼如星不解,拉过陈二狗询问。

陈二狗面色古怪,支支吾吾将来龙去脉讲了一便,冼如星听完也跟着无语了。

原来这次碰到的蒙古人不少,大概足足有四五百,蒙古人本身骁勇善战,如此算是股比较强悍的势力了。

不过仇鸾领着几乎是七八倍的人马,倒也不怕他们。但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排兵布阵极为要命。

现在军帐中,能打仗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普通士兵,大多是征召入伍,另一种则是由贱籍.少数民族组合而成的杂牌军,这些虽然也是征召,不过大部分是强征或犯了罪充军。

仇鸾在大战的时候,让第二种人顶在前面,等将蒙古人的队伍冲散,再派普通士兵上去。

冼如星扶额,她也没想到,仇鸾这家伙花架子到这种程度。

其实这个时代交战,已经不太流行人海战术,讲究兵贵精不贵多。尤其是这种保家卫国的战争,按理说一定要能打.愿意打的冲在前面,如此才能顶住对方的攻击。现在仇鸾搞了一帮杂牌军,明摆着让人家当炮灰,面对蒙古人,自然一哄而散,反而大大增添了对方的士气,把容易的仗打得困难。最后统计,三千多打五百,不光让对方跑了一半,自己这边还损失了两百来人,堪称耻辱性作战。

叹了口气,冼如星回到营帐,将最近整理好的各种信息装订起来,然而让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往朝廷。

而在皇宫中心急如焚的朱厚熜在收到后,几乎是立刻就叫内阁与六部尚书来开会,并且将冼如星交上来的东西呈现给大家。

官员们见到这么厚的一沓纸还有些不解,然而等打开后,方才目瞪口呆。

只见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雁门关的各种情报。

从营地前线一共有多少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到蒙古六大部如今的兵力汇总。包括整个雁门关附近的地形.水文特征,最后还有前线各个将领的性格特点,作战能力,家庭状况……

上面字迹不算工整,许多地方甚至有涂抹痕迹,看得出来,执笔人当时在写的时候也是费了极大心血,反复斟酌后的。

自打开战以来,他们头一次如此完整地了解雁门关这场战役。

“说说吧,看完了有什么感想。”朱厚熜神色淡淡,可语气中却明显带着几分得意。

74. 第74章 高手

某种程度上,打仗其实就是在打后勤。

尤其是在古代,毕竟没有那么多通讯设备,而很多重大决策即使是统帅也难以决定,如此一来就只能上报给朝廷。而皇帝等文官又距离战场十分遥远,一些基本信息甚至只能通过翻看书籍文案来获取。很多历史上看似脑瘫的事件都是这样远程“微操”导致的。

冼如星作为这次的监军,当然要避免这种事发生,所以自打进营地,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统计。

而杨一清作为曾今的战场统帅,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这份资料的价值,别说现在,这里面的各种水文地形,哪怕是十几二十年后都很有用。

剩下的人虽然没他这么懂,但身居要位,总能听出点什么。王琼这个管钱的最先皱眉道:“这么看来,前线每天消耗的粮草,比最开始估算的多了两成。”

费宏表示,现在战事吃紧,多出一点也是正常的。

王琼点头道:“这我自然知道,不过两成看上去不多,但若累月加在一起,数量就很可观了。”

他在心中估算了下,面色严肃道:“这么看来,在盛夏之前,必须要结束这场战斗,否则以我朝的财政,怕是很难支撑下去。”

众人沉默不语,三个月的时间,击退蒙古二十多万大军,怎么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