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重设历史(144)+番外

胤禩瞬间睁大眼睛——佟佳皇后做得事情他其实并不知道,只是偶然偷听到惠额娘对额娘叹气道:“皇贵妃这样做,不是教四阿哥跟德妃之间的母子亲情彻底没了回环的余地么?”以及额娘温柔又无奈的回应:“不是所有养母都像阿惠你啊,在没有亲子的养母眼里,养子的生母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老实说,我以前也不是没有这种忧虑的啊……”

胤禛继续沉默。他知道佟佳额娘经常借口自己身体不好霸占着太医院的好多太医,不教他们给六弟治病,知道在自己耳边偶尔抱怨德妃母不是的几个宫女嬷嬷是佟佳额娘的人,也知道德妃母的永和宫有不少佟佳额娘的人,更是知道佟佳额娘对自己的好,并不是惠妃母对胤禩或者说宜妃母对胤禟的那种好。天家没有无知稚童,他又不笨,他其实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说罢了。

“那为什么?”尽管是在佟佳皇后的奉安殿,胤禩还是忍不住愕然问出口。

“她,毕竟还是我的额娘啊。”自己唯一被允许称呼额娘的女人,就算有万般不是,那也是自己的额娘,更何况,她也并非是那种恶毒之人。梦中记忆里,她温柔的呼唤,轻柔的抚摸,关切的眼神也都历历在目,“也许,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额娘了啊……”

胤禩沉默了。最后还是上前拉了拉对方的手,轻声道:“没有关系,四哥还有小八。”

胤禛抬头定定地看着他,最后点点头,表情无比认真:“嗯!”

作者有话要说:

“怎样?放心了吧?”

奉安殿外头,胤褆抱臂靠在门框上,挑眉看向胤礽。

看到里头胤禛的眼神终于有了变化,胤礽才松开眉头,懒得搭理胤褆,转身往外走,不过看那轻快的脚步估计倒是真的放下心了。

“唉,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太子爷脾气不好,明明是那么温柔的人是吧?”胤褆赶紧提步追上,凑在对方耳边嘀咕,“虽然小四子也没了额娘,但他毕竟还是有生母的,还是有小八的,对吧?所以你真的不用太担心啦!”

“……你很啰嗦!孤什么时候担心那小鬼了?”

“好吧好吧,太子爷您只是偶然路过——话说,今晚留爷在您那毓庆宫歇一晚呗~”

“……你不是真把孤的毓庆宫当成你的另一座大阿哥府了吧?”

“当然没有。太子爷倒是可以把爷的府邸当成第二座太子东宫喔,爷不介意的!”

“孤介意!”

远远坠在后头的四侍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腹诽:这两位爷,真的好肉麻~

第九十九章

很快又过了一年,等到康熙二十九年的腊月时,北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终于被赶回极北之地,蒙古方面邀请大清前往蒙古商谈新打下来的土地的分配和戍守问题。

康熙当然想赶紧派人把那片土地敲定下来,不过想想那群蒙古人估计还指着大清送弹药和物资,要急的也是他们,他索性就不急了。再加上这次谈判也算是大功一件,他就开始慢慢寻思应该把这份功劳给谁了。

然后他忽然想到,自家大儿子马上就要二十岁成年了,虽然在南方在兵部干的都不错,可到底还没个正经的功劳。看太子当初把外事局给整的多么漂亮,国库充盈了不说,内务府皇家的私库也宽裕起来了。所以给老大个功劳当成人礼物也不算过分,于是便让内阁给拟了旨意,令胤褆全权统理北方谈判事宜——当然还有不少老臣协理——年后开春北上。

旨意一下,胤褆先是高兴,而后便有些不乐了——就算这事再简单,可蒙古那边离京城这么远,一时半会也肯定是回不来的,也就是说他起码要有将近半年的时间见不到他家太子弟弟了,好伤感。

几个弟弟们也都知道大哥要去北方了,几个大的还记得当初大哥南下的时候好像只是去平定一个小叛乱,结果在南方待了差不多五年,这次北上,理想状态是半年左右,实际上谁知道会不会又有什么事把大哥绊住呢?

所以众位很舍不得大哥的弟弟便趁着大年夜,在阿哥所里好好聚了一次,这一次是所有的兄弟姐妹们全都聚齐了。

惠妃听说了,特别高兴,他还挺喜欢看这一家大小孩子凑一起的情景,干脆又请了一个西洋女画师——这是前两年请的那个画师的妹妹,毕竟男人要给后妃画画像总有几分避讳,他干脆教了自家妹妹这手西洋素描和油画的技巧,专门做后宫的生意——专门给几个孩子画像。几个孩子穿的精致,长得也都不错,画出来更别提有多可爱了,画那么一沓子出来,惠妃再根据其中的情景添上几笔旁白,几乎有了后世的连环画的雏形。后来又在惠妃的指点下描了几个头大身子小的q版小人,简直瞬间戳中后宫所有人的萌点和笑点。

——虽然那个q版是什么意思没有人能够理解。

然后惠妃考虑到后世留下的那些丑到爆的清末后宫图,突然觉得康熙后宫的颜色实在很需要留下来给后宫妃嫔们正名,便也让那女画师给后妃们也都作了画,珍藏在了内务府中。

顺便扯句题外话,那名女画师也是个蕙质兰心极有想法的,看到q版皇子图这么受欢迎,灵机一动,闲暇时干脆跑到附近的私塾画q版的儿童嬉戏图,再配上旁白,装订成册,倒也在天下书斋占据了一席之地。

所以很快的,便再次踏上离京之路了。

——当然,临行前他借口给额娘请安,在宫里待到很晚,然后便趁机借住在了毓庆宫。毕竟要走了,吃够太子是必须的。

出发当天,胤礽向康熙求了旨意,亲自出城为胤褆大军践行助威。

因为尝到了先进火器的甜头,朝廷对于火器的研发也开始上了心,在加上钱多,财大气粗,清夏大学的艺能斋正式与工部衔接,朝廷通过工部给艺能斋提供资金资料及场地,艺能斋负责继续研发武器,还有义务保证所研发之物不会泄露出去。

所以大清的火器进步非常快,更新什么的更是频繁,淘汰的武器便给下一级军队配备,力争大面积火器化,而给蒙古人的,只是初代不完整的版本。

差距甚至缺陷明显的武器他们用了之后自然也会察觉,等察觉了之后,他们一方面想要大清给提供更好的火器,但另一方,也更加畏惧大清的武力而不敢轻举妄动。再加上大清的商人得了太子的庇护后纷纷前往西北进行贸易,他们带过去的精致物品缓慢而有力地改变着蒙古人粗犷的生活。

所以胤褆此行真心没什么悬念,就是坐地要价,就看谁的底线更低而已。

胤褆到了蒙古,刚把驻军八旗的将领见了个面,大致了解了一下现状,满载着胤礽的思念的信也紧跟着来了——就算胤礽如今已经不再管外事局了,当初积攒下来的人脉还是在的,那些北上的商队自然很愿意为皇太子充当一下专线信使的。

上一篇:皇位刺股 下一篇:系统总逼男主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