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位刺股(74)

宋天天以为白南之之前所暗示的就是这些了,虽心痛灾民,却也想着幸好早就确保了粮仓的充实。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为开仓放粮而变好。

相反,原本一直平稳着的国势,就好像突然到了一个斜坡,一往无前地向下滑去。

五月下旬,南经道旱灾,彦愈道旱灾,东抚道旱灾。

六月,北经道旱灾,西抚道旱灾,南燕道旱灾,吴溪道旱灾,两淮道旱灾,北铭道旱灾。

不过短短两月,几乎大半个宗吾国全部旱灾!

开仓放粮,开仓放粮,开仓放粮……

原本以为储备充足的几个粮仓,在这短短两个月之内,不停地向外掏着粮米。

第一仓空了,第二仓空了,第三仓空了,第四仓已经没了大半。

七月,武宜道旱灾,湘梁道旱灾。

第五仓空。

就在宋天天打算开第六仓的时候,开始有人上书请柬。

“陛下,第五仓不能动。”这名臣子已年逾花甲,跪在地上都显得颤颤巍巍,这短短一句话却是落地有声,稳若磐石。

宋天天做在皇位上,高高看着此人。

她问,“不能动?”

这句话里没有困惑,没有犹豫,有的只是深深的愤怒。

“陛下。”又有人紧跟着跪到了地上,“我们总共也只有八仓粮食,前五仓都已经开了,而第六仓到第八仓要留着以备不测,无论如何,都不能动。”

“无论如何也不能动?”宋天天按着额头,眼中怒火更甚,突地起身,将手中的柬章狠狠砸到了两人眼前,“以防不测?我们建仓,不就是为了这种时候吗?现在已经有已经有十道灾荒!半国荒野!遍地灾民!这种时候都不用,你们还想把那三仓粮食给留到什么时候,以防什么不测!”

她张开双手大声说着,视线将大殿中的臣子百官们一个个看过去,却只对上了一双双冷静至极的眼睛。

有更多的人跪在了地上。

“陛下,一定要以防不测。”

“陛下,最后三仓粮食是用来保命的粮食,绝对不可以动用。”

“陛下,我们还得防备以后。”

“陛下,没人能预计到这次灾荒还会持续多久,如果这么快就动用了第六仓,如果灾荒继续,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应对?”

“陛下……”

跪下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便只剩下宋天天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那儿。

万籁俱静。

她站在那儿,压低了声音,极微弱地问道,“那么武宜、湘梁两道的人……该怎么办……”

这微弱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却没有人回答。

宋天天笑了。

她一直是一个天真的家伙,从小就是,有太多的人骂过她这两个字……但是时至今日,她才发现,原来她是真的如此天真。

那一双双冷静的眼睛,冷静得过分,冷到她心里发寒。

冷得就像一头冷水泼过,将她心中那些原本焦急纷扰的思绪也浇了个通透。

“还有哪儿有?”她终于也冷静下来,笑着问,“不开第六仓,不动那最后三个仓……我们还能去哪儿找?我们还能去哪儿找出东西来,给受灾两道的平民?”

跪在地上的臣子们互望几眼。

“说出来吧。”宋天天道,“随便说什么都可以,有主意的不要憋着,大家伙儿好好商讨商讨,没关系,我赦你们无罪。”

在她走回皇位的短短几步里,身后渐渐开始嘈杂了起来。

她转身,看到一群跪在地上的臣子们正交头接耳着,小心翼翼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很快便有人道,“陛下,臣有一计,不知……”

宋天天伸出手指向上一抬,“说。”

她想,或许这才是一个皇帝应有的姿态。

她微笑地听着那些臣子们一个个站起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一条条记在脑子里,认真思索。

最初还只有几名年轻人说话,渐渐的那些老臣也开始按耐不住。

一条条建议被提出来,被商讨,被争论,被驳回。

十几二十个主意被提出来,被商讨,被争论,被驳回。

宋天天微笑地看着他们,脑海中依旧思考着刚刚已经被众臣驳斥得体无完肤地几点想法。

很奇怪,她居然能清楚地知道,眼前这热火朝天的局面,并不单单是一场有关如何更好地应该灾荒的讨论。

眼下这更是一场有关权力的博弈。

女皇对灾情的重视显而易见,这场灾害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解决这场天灾会带来多少功名利禄亦是不必赘言。

殿上的臣子们随着讨论的持续激烈,已经不再维持最开始的站位次序,渐渐分布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这里一堆,那里一堆。

每个团体的人都积极拥护自家团体成员所提出的建议,坚决反对其他团体的任何一点想法,无论有理还是没理,没漏洞也能找出漏洞来驳斥。

从早朝开始,他们便一直在大殿上争论了好几个时辰。

他们忘了早膳,忘了午膳,看情况也很可能会忘了晚膳。或许有很多人并没有忘,但是国家大事当前,连区区十来岁还是个女人的小皇帝都一副忘了的模样,谁还会记得?

好在宋天天并不打算让他们当真忘掉晚膳。

太阳将有些西斜的时候,宋天天便站起身道,“好了,也该吵够了吧,这么久了你们就没吵出一个能用的招来?”

众人迅速安静下来,都直直看着宋天天。

宋天天将他们挨个看了一遍,问,“刚刚是谁说,应该去找那些世族们谈谈的?”

此话一出,殿中大半的人都变了脸色。

有一人站出来向着宋天天行了个礼,“陛下,据我所知,有不少世族家里也会屯留有余粮,其中一些名门望族所屯余粮甚至不会比国库的一个仓要小……”这是个近两年才提拔上来的年轻人,说话时有些兴奋,话语中因为紧张也带了点颤抖。

宋天天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问其余人,“你们说呢?”

“陛下。”有人急急道,“这一点我们刚才已经……”

“我知道。”宋天天淡淡然看过去,“我就问问,你们刚才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那人脸色微变,只得毕恭毕敬将原本说过的话再复述一遍。

无非是说世族是整个国家的支柱,他们屯的粮食都是他们的保命粮,国家不能强收之类。

宋天天听完,笑了笑。

她本不该笑的,这事没有什么好笑,要说无奈还多一点。

现在大殿上这么多臣子,有几个不是和那些名门望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说那些是世族的保命粮,是因为他们确实将那些看做了保命粮。

就好像国库里那最后三仓。

其实宋天天知道,最后三仓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开启:饥荒蔓延到京城时。

如果早早就开启了,把粮食都放给了平民吃,最后饿死了王公贵族,甚至饿死了皇族,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上一篇:行者无忧 下一篇:清穿之重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