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农女春花(71)+番外

之前跟三婶所说的,三叔一辈子都是她的三叔,这话并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必须要在三叔受不了之前,想出办法来。

一堆孩子皱着眉头,开始绞尽脑汁地想着。

“要不,每天下学后,我们就去陪着我爹,跟他多说话,逗他开心?”杨春林建议道。

其他人包括杨春花都点头。

“这个行。”

至少能够延长一段时间。

“你们说,有没有什么东西,让三叔一条腿就能走路的?”杨春花问着他们,“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现在的三叔可以自己活动。”

几个孩子试了一下,单腿只能跳很短的时间。

“要是真的有法子就好了,”小春熙笑着说道:“那样,三叔就不用天天都闷在房间里了,好可怜。”

其他的几个孩子也跟着点头。

“这个我们慢慢想,或许能想出办法的。”杨春花笑着说道。

“那妹妹,第二件事情呢?”

杨春花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情是我自己的想法,跟你们商量,看你们同不同意?”

“小花妹妹(姐姐),你说。”几个孩子齐声开口。

“小叔考上秀才,今年肯定要娶媳妇的,到时候我们会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可到现在小叔都还不能挣钱,我觉得这不利于我们杨家的融洽团结。”杨春花尽量说得简单一些。

“为什么?”三个小的有些不理解。

可对于之前的事情有印象的几个大的,倒是有些明白她的意思。

“那小花妹妹,你说该怎么办?”

“既然小叔已经是秀才了,我想着是不是可以用我们那一百两银子,给他找份轻松的活干,让他有养妻儿的能力,又能接着读书,继续考功名。”杨春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有这样的活吗?”包括杨春树在内的几人都有些怀疑。

“有的,不过,要大姑父帮忙,就是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一百两银子,其实直接给小叔的话,够他娶妻生子再花好长一段时间了。

但杨春花觉得让小叔自个儿挣钱这件事情是十分有必要,当然,这也得先问小叔的意见。

“愿意的。”几个孩子倒是没有半点犹豫地点头,他们不希望家里的大人吵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多好啊。

第44章 兄妹买官

杨天佑看着摆在他面前的银票,再听着侄儿侄女的话,那时一脸的震惊,仿佛大白天看见了鬼一样。

“小叔,你觉得呢?怎么样?”作为大姐的杨春梅代替大家问着杨天佑的意见。

“等等,先让我想想啊。”他觉得他现在的脑子有些反应不过来,将两手放在后面,用力地掐了一下手臂,很疼的,这就说明他现在不是在做梦,也没有出现幻听。

这八个孩子,大中午的不休息,跑到他的书房,叽叽喳喳地说了一大堆,他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们想用这一百两银子,让大姐夫帮忙,给我在县衙里买个活干?”

“恩,”八个孩子同时点头。

“小叔,这样不好吗?接下来你肯定还是要继续考的吧,今年若是考中举人,还有明年的会试,我听说那可是要在京城举行的,先不说其他的,就是赶到京城,路费也需要一大笔银子吧。”

听着杨春花的话,杨天佑点头。

“我知道考中举人每个月就有银子可拿,只是那些够吗?”

杨天佑摇头,比起去参加会试的花费,肯定是不够的。

“若是小叔今年考不中,那又得等三年以后,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小叔你自己能赚钱,又能接着看书,最重要的是,小叔你以后可是要当官的,先熟悉一下那些,多多了解,总是没有坏处的。”

其实杨春花不说,这些道理杨天佑都知道,他即使是今年八月份就考中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了,心里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惶恐,这官要怎么当才好,他没什么底,更何况他就算当官了,只有很小的几率能留在黑山县或者就近的地方,从没出过远门的他,心里也是有些害怕的。再有,杨天佑对于自己的学识是有信心,但对于今年的乡试却没什么把握,秀才已经算是很难的,因为每个州府的名额有限,举人就更难,特别是像他们这样偏远的地方,据说一百个秀才里才能出一个举人。

对于侄儿侄女的提议他是心动的,更没有拒绝的理由,只是,黑山县的县令大人公正无私,清廉严明,“你们几个啊,衙门里的活,哪里是用银子可以买来的?”

实在是太异想天开了。

“那要是我们买来了呢?你愿不愿意?”杨春花歪着脑袋,笑着问道。

八个孩子中,只有杨春树是不赞同的,他的想法跟杨天佑一样,黑山县的县令大人可是个好官,他不会卖官更不会让属下的人卖官。

“你们可不能乱来,连累到大姐夫,我就打烂你们的屁股。”杨天佑知道他的几个侄儿侄女胆子大,十分认真地警告道。

“小叔,你还没回答我们的问题呢?”杨春花固执地开口。

杨天佑知道这事肯定不能成,“那样天大的好事,你觉得我会不愿意,又不是傻子。”读书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然后当官吗?

“哦。”杨春花伸手将银票拿回来,笑嘻嘻地说道:“那小叔,你就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说完这话,几个孩子一溜地跑了出去。

杨天佑摇了摇头,拿着书却看不下去,他被几个孩子说得心里也有几分躁动。

因为杨宝玉的回家,杨举人生辰那日,村子里的学堂放假,但他依旧没想办,而想了许久的杨春林,在前一天下学后,送了一只他养的母鸡,只可惜,杨举人没有收。

“这样真的行吗?”这天早上,内里是成人的杨春树实在不赞同他兄弟姐妹的举动,只可惜,其他的几个孩子却是兴奋得不行,所以,谁也没有理会他的话。

“小花妹妹,你看这样写行吗?”杨春林将字写好后,递给杨春花看。

“可以的,”杨春花点头,几个孩子把那张字条放在饭桌上,用砚台压好,然后,一个个跟做贼似的出了杨家院子。

来到赶牛车的三伯家里,“大伯,我们要去县城,你送我们去吧。”

“你们家大人呢?”杨大庆看着一溜的孩子,笑着问道。

“他们忙呢,我们自己去,”杨春梅说完,从怀里掏出十个铜板。

“去,去,都是孩子,我可不敢带你们去县城。”

对于他这样的回答,杨家的小孩并不意外,“大伯,我们是去我大姑父家,午饭前还要坐你的牛车回来的。”

“真的?”杨大庆开口问道。

几个孩子同时点头,杨春梅又掏出十个铜钱,“你看,这是回来的。”

见这个孩子一下子掏出二十文钱,“你们大人知道吗?”

“知道的,不然怎么会给我们钱,因为有事要给大姑父说,家里人又没空,才让我们去的。”杨春梅的话说得很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