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上,请抽卡/皇上,请翻牌(62)+番外

这件事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王巨臣却从祖皇帝留下的文稿中翻出了这样一句话,“此衣冠冢与朕之陵寝实为一体,密不可分,后世子孙可一体共祭”,因此赵文山的举动就立即上升到了强占祖皇帝陵寝的高度。

王巨臣一纸奏疏,告到御前!

“大胆!”

皇帝的反应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皇帝都说赵文山大胆了,显然意味着皇帝对这桩事是不满的,看样子王巨臣这一刀是捅对地方了!满朝文武一个个都是人精,顿时七嘴八舌议论起赵文山的不是来,只有赵文山的党羽们,坚称王巨臣这不过是这抠字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皇帝却是大概能猜出衣冠冢是为了纪念谁,这十有八九是祖皇帝唯一抽到过的那位卡牌人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猜测,他才一下子怒气冲到了嗓子眼。

皇帝冷冷看了一眼朝廷上唯一的丞相,朗声道:“丞相此举实在是胆大包天。丞相是皇太后的兄弟,是朕的长辈,丞相假如有辱于朕,朕可以不放这心上。但是祖皇帝是朕的先祖,祖皇帝愿意与之一体共祭的先人是大焉的功臣,丞相有辱于他,朕决不能坐视不理!这样吧!丞相独自支撑朝政那么长时间也累了,就先回府休息几日。等朕拿出个章程,再行论处。”

赵文山听得几乎呆住,愣了一下才想起为自己喊冤。不过皇帝显然是不打算给他机会辩驳了,直接叫人把他轰出了殿外,又点了包拯留下商讨案情,其余人一律退朝离开。

王巨臣走出大殿的时候终于松了口气。这一回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仔细分析了皇帝的个性,这才找到了一个最容易扳倒赵文山的把柄,一击奏效。他知道赵文山现在是天怒人怨,只需要再浇上一点油,就可以把赵文山从目前这个炙手可热的位置上烧下来,现在看来效果似乎比之前想象的还要好。

龙阳君说的对,皇帝不太看得上碌碌无为的先帝,不过对祖皇帝倒是格外尊重的。有了龙阳君这个内应,今后想要接近皇帝就越发简单了。王巨臣几乎看到自己坐在右丞相的宝座上,赵文山一倒,这个位置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

满怀自信的王巨臣自然不会知道,他这次是和皇帝打了个默契的配合,虽然这搞倒赵文山这一点上双方的的利益是一致的,皇帝最终想达成的结果却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包爱卿,依你看要怎么处置赵文山?”刘曦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愉快极了,他终于不用继续忍耐赵文山的跋扈和浅薄了。前几天男神就对他说过,王巨臣要下手,而且估计就是这几日。周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让他准备好把赵文山一捋到底。

包拯斟酌了片刻,摇头道:“臣以为皇上现在不宜处罚赵文山。”

刘曦一呆:“什么?”

一旁高力士也道:“包大人说得不错,皇上不妨先等一等。”

刘曦想了想,顿时明白过来。现在赵文山的积威仍在,光凭占据皇陵这个罪名其实并不能让他彻底无法翻身。大臣们还在观望皇帝的态度,观望赵文山在朝堂上到底还有多少力量,只要这种观望得到的结果是倾向于扳倒赵文山的,自然会有人给皇帝送来层出不穷的证据,证明赵文山的斑斑劣迹。真到了那个时候,饶赵文山一命都算是皇帝仁德了。

“有道理,我们先不动他。朕会和太后打好招呼,让她不要见赵文山,朕也不听任何人的求情。先等上几天再说吧!”

高力士疑惑道:“赵文山毕竟是太后的兄弟,太后会听皇上的吗?”

“会的,这件事大可放心。”刘曦对此却很有把握,美人儿太后对赵家并没有多少感情,他们既然已经达成协议,成了盟友关系,美人儿太后怎么说也会站在他这一边。

“那皇上正好可以趁这几天的功夫,想一想接下来要怎么办。”站在一旁的周瑜抚弄了一下手中的玉箫。

自从被皇帝提起他像诸葛亮一样摇羽扇的问题,周瑜就不带扇子了,但是手上没有什么东西又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只好改弄了一管玉箫带在身边。好在他酷爱音律,闲来无事还可以吹一吹,倒不算太别扭。不过鉴于羽扇之仇,皇帝曾好几次央求他吹箫,都被他拒绝了。

“关于这个朕已经有主意了!”刘曦一脸胸有成竹,“走了赵文山,王巨臣想要上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朕要给他个惊喜!”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最近对皇帝的靠谱程度有了新认识的周瑜就满意地点了点头:“臣拭目以待。”

“皇上……”门口有人低声唤道。

“什么事?”

却是之前曾经闭门思过了好几个月的米团送来了冰镇莲子汤。皇帝连忙让米团把莲子汤分给在座众人,还特意叮嘱了要给男神双份莲子汤。米团看到周瑜还是有点害怕,不过他已经不再为曹太后传递消息,因为心里没鬼,眼神倒是坦荡了许多。

周瑜不解道:“皇上为何要给微臣两份?”

刘曦一脸我很懂你的表情:“你不是怕热吗?”

周瑜:“……”

果然不出所料,刘曦才晾了赵文山几天,弹劾赵文山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出现这他的御案上。于是乎皇帝先是去了赵文山的丞相官职,保留其爵位。然而,在更多罪行被证明之后,赵文山的爵位就开始一降再降。

不到半个月的功夫,赵文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官职和爵位,并且官司缠身,本人都被押进了大牢。对此赵太后没有任何表示,反倒是开始闭门思过。一时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赵文山已经失势,痛打落水狗的时候终于到了!

此时此刻赵文山的身世、赵文山的能力、赵文山以往的一切观点都成了攻击他的最好理由。皇帝觉得,要不是他认识赵文山,几乎都要以为赵文山就是文武百官形容中的那个十恶不赦的妖魔了。

皇帝适时地阻止了这把火烧到太后身上,于是乎一切罪名都是赵文山自己的。他被没收家产,逐回原籍,大臣们都认为皇帝竟然没有杀他,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是皇恩浩荡的最大体现。

就这样元帝登基之时的两大外戚势力全都土崩瓦解,朝堂上只剩下王巨臣和曹家的两位侯爷还在活跃。有的官员甚至感觉到了皇帝对外戚的芥蒂,尽管王巨臣和王、曹两家都有关系,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小心翼翼地等着,等皇帝给出新的左右丞相的任命。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皇帝并没有任命丞相。

嘉禾二年九月,皇帝宣布废除丞相制,改六部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授六部尚书,尚书直接就六部事务对皇帝负责。同时,皇帝封王巨臣为吏部尚书,鲁肃为户部尚书,衡阳王刘端为礼部尚书,老将韩仪为兵部尚书,包拯为刑部尚书,曹太后的弟弟平安侯曹东骏为工部尚书。

这样一来左右丞相的权利彻底被拆分开来。因为六部尚书平起平坐,彼此并不受制约,反倒使得皇帝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