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绣芳华/锦绣权色/复贵荣华(原版)(129)+番外

“我当然知道。”云凝不解,“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只是要告诉你,在我落难离开皇城之前,皇家上溯五十年的秘闻我都了如指掌。”

“所以呢?”

祁连城语声冷漠如铁:“所以,我知道贵妃娘娘犯了多大的错,此刻是来落井下石的。”

“那就说来听听。”

祁连城语声更冷:“皇上一定不曾告诉你,他为何仓促间决定下旨将云家满门抄斩,因为他在那时得知了一件事:自幼与他分外亲厚的静宁公主,并非先帝与太后娘娘的骨血。我之所以笃定,是因在落难之前,便知静宁公主不是什么公主,而是你父亲做下的孽。”

云凝后退几步,身形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我一再告诉你行事不要激进,可你从不曾放在心底。”祁连城满含失望地摇头,“你勾结的其实并非蒋晨东,而是他的手下顾衡——这些我事先知晓,霍天北也知晓。你可以想想,能否如愿以偿。”

云凝愣愣地凝望着他。

祁连城笑意残酷,“害人的滋味如何?或许你也不需负疚,因为静宁没脑子,如今若是知道这一切是因你而起,定会万分感激。至于你,就看你怎么想了。”

云凝恍惚问道:“你、你拿什么证明?”

“去问问你的枕边人。他如今指望着你的肚子,对你又实在是一往情深,只要你敢问,他就会实言相告。”祁连城说完,唤杨柳,“找人送贵妃娘娘回宫,你也该回到我身边了。”

杨柳脆声应道:“是!”

云凝看看祁连城,又看看转去唤人的杨柳,再想想祁连城方才言语,一时间险些崩溃。

她歇斯底里地笑了起来。

无人询问缘由,无人阻止。

到最终,她笑够了,笑声戛然而止,却更像是自觉无趣才停了下来。

祁连城与杨柳举步离开时,云凝点手唤道:“祁连城!”

祁连城从容停下脚步,回眸相看。

云凝缓声道:“今日之后,你便是我的仇人。”

祁连城语声柔和:“我从没把你看做亲近之人。不为她一直有心照顾你,我今日也不会前来。”

云凝呆愣片刻,冷笑连连,“那好,日后你与她都是我仇人!”

“但愿你不要如之前那么愚蠢。对手太蠢的话,谁都不喜。”祁连城冷漠甩下这伤人的言语,与杨柳一并离开。

杨柳一直也只是他祁连城的心腹。

在这宫廷之中,他竟似行走在无人之处。

云凝望着他的背影,目光一点点转为怨毒。

为何每次都是他?

为何每一次都是他眼睁睁看着她闹出天大的笑话前来奚落,事先却不给一句提醒?

回到元熹帝身边的时候,云凝落座后便端杯敬酒,笑盈盈问道:“皇上当初为何忽然急匆匆下旨灭我云家?是不是因静宁公主?”

元熹帝全没料到她有此问,一时间满脸震惊。

云凝看着他神色自震惊转为失望痛心,笑意一点点消散,末了却还是与之碰了碰酒杯,“皇上这是怎么了?臣妾不过是说句醉话,您怎么就被吓成了这样?”

元熹帝好半晌才缓过神来,干笑道:“当真是醉话?”

“皇上认为是,那就是了。”云凝柔顺地依偎到他怀里,“不想那些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让皇上稳稳当当地坐在龙椅上。”

“说的是,说的是!”元熹帝频频点头,亲手将酒杯送到佳人唇畔。

其实他要的从来就是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以往没有寻到一见倾心不可自拔的人,身边的人便是一换再换,直到如今,他有了她常伴身侧。总是觉得她何事都能站在他立场上考虑,或许是外人眼中的不识大体不顾大局,在他看来,却都是想他所想。

人这一辈子,遇到一个肯相互体谅且愿意携手的人不易,何况她如今放下了家仇,只为与他的日后前程谋取,作为一个男子一个帝王,还求什么呢?

元熹帝这样想着,又亲手为云凝斟满了酒杯。

**

翌日,祁连城命人去传话给顾云筝,告诉她自己昨夜入宫见云凝的事,且告知了他了解的静宁公主的事。

不可避免的,顾云筝当然也知道了霍天北事先就知情这一消息。

听说之后,顾云筝沉默良久,才拿起手边的绣活,片刻后便又觉得乏味,找了本书,窝到美人榻上放任思绪。

霍天北原本以为,她会在今日因着想通或是想不通而到书房找她。

可她没有,终日也不曾涉足书房院。

因着前车之鉴,霍天北回房去与她一同用饭。

顾云筝一切如常,只是在他每次谈及静宁公主的时候便岔开话题,打定主意不说的样子。

末了,霍天北起身去往书房之前道:“你到底是在意还是不在意?”

顾云筝无声一笑,“我在意与否从来无关紧要。该做的你都做了,我还能怎样?”

霍天北沉默片刻,不得不承认她的说法,“的确是。若是横生枝节的话,我只希望你能体谅。”

“这是云贵妃该费神的事,与我无关。”

“但愿你是真的这么想。”

“我也这么想。”顾云筝站起身来,“你去吧,我去与三嫂说说话。”

霍天北倒是想再与她深谈,却抵不过她冷淡的神色,加之又实在是诸事缠身,唯有离开。

也就是在这一日,顾云筝吩咐燕袭:“平日里只要你能想得到且留意的事,不论有何异常,都要及时告知于我。”

她只是明白了一件事——夫妻之间情之所至许下的诺言,对于她与霍天北而言,很多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他有他的评判,她有她的计较,很多时候很多事都能做到心意相通,而一旦有例外,便是大事。

对于静宁公主的事,她真的在意那个人日后如何么?

她不在意。

她不能接受的是霍天北连事先知会她一声都不肯。

像是料定她会理解且赞同,可就算如此,他也不该如此行事。

反过来的话,对于她而言,就是不愿不能接受也要接受,要随着他的步调为人处世。

换做别的女子,兴许会觉得这样再好不过,但是她不能接受。

夫妻之间,总该有一些尊重,尤其是关乎对方的事,总该先一步让对方有个准备再下决断。

而她身边这男人,摆明了是没有这习惯,且不想形成这习惯。小事上总是由着她,可是那又有什么用?点滴累积的温暖、感动、生情之后,就要面对他的随心所欲么?

她不认为夫妻是这样的相处情形。

她记得父母屡屡为了一些大事小事争执不下、屡次争吵,可到最后,总是会有一个人先一步有认错的表示,从而慢慢说服对方,各退一步去面对一些事的决断。

可她与霍天北,细想起来,似乎都不曾真正的吵架、置气,大多时候是当日事当日毕,偶尔相互冷落是为着彼此打算,看似什么也没发生,其实隐患早已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