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901)+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在江东路,“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江西路“生子不能赡,即委弃不顾”。湖北岳州、鄂州等地,每户习惯上只养育两男一女,此外所生者一律弃溺。福建路最为地狭人稠,溺婴之风最盛,尤其建宁府、南剑州、汀州等地,通常只要一个独生子。建炎二年,《福州乞置官庄赡养生子之家札子》中就有道:“纵生十子,一子之外,余尽杀之。”

赵昚只是听着就觉得沉重,要亲手杀其子,这是得为生计迫到何等地步!

卫希颜道:“儒家讲仁爱,是先爱其亲,再爱他人。先爱自己的国民,再爱他国的国民。要为自己的国民提供更多的生存土地,就要挤占他国国民的生存土地。这就是物竞天择。

“但是,物竞天择也要讲人道。不能因为有了义的理由,就可以肆行无忌。比如大宋讨伐蛮夷,军队就有三条规则:禁止没有任何目的的杀戮,禁止伤害没有抵抗的人,禁止杀俘。这是军队的人性,也是国家的人性。失去了这个规则,再正义的战争也是类如禽兽。”

赵昚深以为然地点头,“滥杀,不仁也。”

“对征服土地的统治,也必须讲人道。我们要倾覆的,是原来的统治者,不是普通的民众。既占其地,其民则为中国之民。同样要施仁政,以对待中国之民的心去对待他们。只顾迁置汉民,而不顾当地百姓死活,只会让我们成为禽兽。”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战争也一样,于大宋是正义战争,于别国则是侵略战争。陛下要做天下之君,就要用历史观看待战争。”卫希颜教育皇帝道,“从是否促进历史发展、促进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战争,就是战争的历史观。简单来讲,一种是促进历史进步,一种是造成历史退步。”

这个观点赵昚从来没听说过,不由问道:“何谓历史进步,退步?”

“游牧民族国家征服农耕民族国家,就是历史的退步;反之,则是进步。”

卫希颜举例道:“比如说,如果金国出兵侵占了大宋,就是造成历史倒退的战争。其一,金国是奴隶制,其二,从礼仪制度、学术思想、科技文明来讲,大宋都远比金国先进——落后侵占先进就是退步。

“反之,大宋征服吐蕃是历史的进步。我们摧毁了吐蕃的农奴制,给吐蕃带去了先进的知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农耕,先进的采掘技术,让矿石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保护了自然环境……”

卫希颜说到这里举了东川郡的例子。

东川郡是大理国最大的铜矿产地,据说从南诏立国之前就有开采了,以砍伐山林烧制木炭炼铜,如此持续下去,就算东川森林茂密,也禁不起这样砍伐。“陛下可以想象,如果林木都砍光了是什么光景。就好比人体的肌肉血管失去了皮肤的保护,全部裸.露在风吹雨打日晒下。”

赵昚听得心中悚然,不由想象一片大地都光秃秃的样子。

他想起工部都水监与北周都水监合作治理黄河,研究防治水患的办法,后来出了一份报告奏述水灾成因,上面说由于河道沿途林木砍伐过度,岸上泥土没有树木扎根固土,一下雨泥土就会流失到河里,被水带往下游,久而久之,下面的河道沉积越来越多,水位增高,一到春季融冰或夏汛季节,河水就会泛滥出河岸成灾。

赵昚是个聪明的皇帝,他立即想到山上的树木如果砍伐过度,一旦暴雨就很容易冲垮山土,形成国师说的“泥石流”,这就是人类自己给自己造了天灾。赵昚心有所悟道:“故《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和者,天下之达道。”伐木于民有益,但无节制,就失了中,天地不和,灾患即生。

“陛下颖悟。”卫希颜赞了他一句。

皇帝心里高兴,嘴角不由翘了一下。

卫希颜眼中微带笑意,对他道:“以战争论,能促进文明进步,就顺合了历史的大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陛下是要做驱车者,还是挡车者?”她含笑问皇帝。

赵昚想了想抬眉,眼神明亮如星,“历史如洪流,当驱浪而进。”

卫希颜仰笑一声,“善也。”

又对皇帝道:“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仁则百姓归心,施暴则百姓离心。战争的大义不仅在于推进历史,还在于以仁替暴。蛮夷之地的统治者在国内奉行弱肉强食的法则,为政不仁,视百姓为虫豸,我们的战争推翻了暴.政者,让奴隶得到了生存的权利,让农户不再因为沉重的苛捐杂税卖儿鬻女,让百姓不再因为严峻的刑杀妻离子散,这就是‘胜残去杀’。我们那里的农夫带去了新的作物,土豆,玉米,使他们在荒年也不会饿死,我们带去了更好的稻麦种子,教会他们更加先进的农作技术,让他们能用劳作获得更多的粮食,更好地养活家人,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在那里兴办教育,让更多的平民能够识字读书,明道德,晓廉耻,知礼仪,让他们摆脱愚昧走向文明,这就是德治教化。孔子仁圣大义,慨在其中矣。”

《论语》道:“何谓仁,夫子曰,爱人。何谓爱人?子贡曰,如有博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夫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者!”

孔子说,什么叫仁,去爱别人。子贡问,如果能帮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能不能说它是仁?孔子答道,岂止是仁,那是圣了,就是尧舜也没有做到。

……

卫希颜离去后,赵昚仍然立在梅树下,他脑子回荡着卫希颜最后那句话:“陛下欲做尧舜乎?”

一阵冬风,将几朵梅瓣拂落衣襟,沁着悠悠的香。

赵昚伸手接了一瓣梅香,微微笑了起来。

☆、时论取向

大庆殿的朝会很难守秘。

参加大庆殿朝会的朝官有多少?——京中凡是五品以上的文武臣都是升朝官!

前枢密副使种瑜曾跟卫希颜玩笑说,一炮轰进大度殿,中高级文武官一网打尽——当然这是私下说笑。

总之,说明了大朝会官员之多。在大庆殿上发生的任何事,只要想知道,就没有不能知道的。

这日散朝后,还没到晚上,全京城的士子都知道了大庆殿辩战的内容。次日,梅园谈话的一部分内容也从宫中流传了出去——当然,有皇帝的授意。

在官学私学都临近冬假考试前,学子们在忙于温书备考的同时,也忍不住聚在一起讨论卫希颜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有那令人耳目一新的战争历史观和普仁及圣论,紧张的备考似乎也压抑不了学子们激昂热烈的讨论。

“世间众生,物竞相逐,何处不可见也?就如朝廷科考,十几万士子竞逐,最终上榜者不过三四百,千人中唯三四人中也,优则仕,劣则汰。日常如龙舟赛,蹴鞠联赛,马球赛,哪个不是竞?唯竞者方得上游。”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