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53)+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她看了一眼对面的宰执们,语气仿佛带着两分嘲讽,“你们士大夫治天下,总是讲仁义为道——这南北统一之战不是讨伐胡虏,对面同样是宋室百姓,不知还讲不讲仁义?又怎样才算仁义?如今朝廷在议南北大业,有多少是从天下安治出发?又有多少是为大宋万民考虑?是为了千秋功业?还是为了官升得更高,手握的权力更大?”

她眉毛一扬,敛去了嘲讽,语气很诚挚、很真心地赞道:“当然,陛下是仁德之君,诸公是圣人门生,想来必是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

赵构顿觉一口气上不上下不下,噎得难受。

宰执们的表情也仿佛吞了一个生鸡蛋。李邴后背冒汗,木着脸充愣。种瑜已经回到座位,一派肃然表情,暗里笑得打跌。

“以枢府意见,不赞成此时出兵。南北统一,是光明正大的事,要战也要光明正大。此时出兵,只会予人话柄,两军对阵,攻讦起来,恐会影响将士军心。——不过,枢府职事,只论兵事;至于仁义与否当由政事堂处之。若朝廷执意出兵,枢府便执兵事而行——朝廷颁下出兵诏书和宣战檄文,江北行营即开拔北进。”

卫希颜这话是摆明了,此时开战不道义,枢府不建议出兵,皇帝和政事堂执意要战,那就下诏,枢府不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赵构心中虽有不满,但卫希颜不再阻挠出兵,让他暗中吁了口气。至于史书笔削,只要完成南北一统的大业,恢复赵宋天下,他就是后世子孙仰望的中兴之主,多的是歌功颂德,还怕什么污名,再多的非议也被功业掩盖去了。

但宰执们与皇帝的想法不太一样。

史官评皇帝是论帝王业,不论私德,但评文臣就不是只着眼功业,品性、德行、清名,都有落笔法处。所以说得俗白一点:皇帝可以不要脸,士大夫却要脸。

叶梦得觑见范宗尹面上如罩寒霜,心中暗乐:这起诏写词头的活儿这位是捋不脱了。史官的笔最是刻薄,谁起诏谁倒霉。

按常规讲,出兵诏书和宣战檄文都应由枢府写词头,即诏书草稿,政事堂同意签押,呈皇帝御批,再交由中书舍人按格式书写并修辞,才是正式诏书。但卫希颜已经明白地将球踢给政事堂——枢府不赞成出兵,所以不起诏。

叶梦得心想,即使范宗尹写了词头,他也不会签押——在草诏上签押表示同意——否则以后难逃非议。他本就不赞成出兵,更犯不着为了皇帝的急切,把自己给搭上去。

宰执们心思沉浮不定,有犹豫动摇的,也有决意不变的。

“政事堂,明日早朝前,词头呈御前。”赵构直接下令起诏,不容政事堂再议同不同意出兵。

丁起心中不悦,脸上却没有显出颜色来。

众人起身行礼,送走赵构。跟着,宰执们也散去。

***

种瑜吊儿郎当地坐在相阁的扶手椅上,手里转着釉色茶盏,口里啧啧道:“你就不担心惹恼了赵官家?”

卫希颜神色悠悠,“我哪句话说得不对了?句句合着仁义、道理,没有谤君,也没有批评哪位相公。君是仁君,臣是贤臣,个个都是圣人门生。”

种瑜哈哈大笑,“你这明赞比真嘲还要戳人心窝子。我看赵官家恨不得杀了你。”

“心想不等于事成。”卫希颜从来没有将赵构的痛恨放在心上,她口里说着似乎和军议无关的话,“已是建炎十年,后.宫还没生出一个蛋来。听说,谏议院又在议皇帝收养子嗣的事……。如果宗室择不出合适子弟也无妨,临安城另一位赵官家还是生得出儿子的。”

种瑜慢慢睁大眼,然后弯下腰笑得喘气,“行,你行。比起南北大业,估计宫里那位赵官家对子嗣更上心。合着你将宁王带回来,是给宫里那位添堵呀。啧,这下连后备都有了。国朝不愁无君呀。”

卫希颜道:“行了,你这就回府,看看父母妻儿便回江北。过不了两天,京里就要闹腾起来了。这事你们武臣都不要沾。”她表情严肃,“回到行营,命令各军做好开战准备,军营训练加重一倍,无病不得允假,无事不得出营。——说不准何时就开打。”

种瑜哎哟一声,“你倒是给个准话。还有可秀到底是咋想的?”

卫希颜一副莫测表情,“佛曰:不可说。——总之,加强训练,做好备战就是了。”

种瑜气得跳起来,“佛曰个鸟,你是道士,道士!”

“要不,你去问可秀。”

种瑜眼里飞刀子,起身拂袖走人,动作一气呵成。

他能从名可秀嘴里掏出话来才怪了,从小到大,斗智就没赢过一回。

得了,管她怎么折腾,他是武臣,服从命令就行了。反正,让赵官家各种不顺心,他很乐意旁观——赵佶的儿子,他一个都没好感。没有比较还好说,有了比较,真是鱼目比珍珠。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下不出蛋,好郁闷~~~~

正文 360尊王攘夷

宋代的原始(早期)工业经济。

宋代,正处在汉唐和明清之间。汉唐的立国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气息浓厚;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的扩大,以及运输工具(如漕船、海船)的进步和交通条件(如汴河和沿海海运)的改善,原始(早期)工业化进程得以启动。

就欧洲而言,早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小型手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为从资金、企业主、工人、技术乃至市场等方面,为其后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美国学者门德尔斯为此提出了“原始工业化”理论。

在他看来,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原始工业化和工厂(机器)工业化这样两个阶段,所谓原始工业化进程就是“传统组织的、为市场的、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工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与早就存在的家庭手工业相区别,原始工业化进程由区域经济内同时并存的三种要素构成,即乡村工业、外部市场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由于城市是批发商人的基地,技术、资本密集,城市甚至通过商业资本参与、支配乡村地区的某些手工业生产,这样城市就构成了原始工业化进程的第四个要素。

其后不久,德国学者克里特等人进一步把原始工业化定义为“其人口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为区问市场或国际市场进行大批量的工业商品生产的农村地区的发展”。其意义在于把人口作为第五个要素引入了原始工业化理论,而且由此引发出原始工业化进程赖以孕育的历史过程及其内部机制。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