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49)+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而这时,反叛消息才传到兴庆府。由于萧合达以前装得太恭顺,而且还故意暴露出贪财好色、抢掠民女这些把柄让人拿捏,夏主完全没想到他会起兵反叛,也因之雷霆震怒,连下三道银牌召兵令,命令石州祥佑军司和宥州嘉宁军司出兵平叛。

石州在夏州以东,宥州在夏州西南,两州军司的都统接到兴庆府发出的平叛王令后,各召集起一万五千马步军,攻打夏州。但萧合达料敌机先,提前在两路平叛军必经的半途上设伏突袭,大败平叛军,缴获器甲上千,生擒俘虏数百,又有牛马羊百头,一时士气大盛。

卫希颜接到军报后,立即召开枢府军事会议。

议事厅已经挂上了西夏舆图。

卫希颜细看舆图,在陕西以北、山西以西的黄河河套地区,由东至西,盘垣着银、石、夏、龙、宥、洪、盐七州,往西则有灵州与静州,再往西则是凉州,也就是西夏的西凉府——这数州之地,宛若一条长蛇,盘踞于宋夏边境,拱卫着西夏的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这其中,分为两大核心地域:一为兴灵,一为银夏。

兴灵即都城兴庆府和灵州——西夏称为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西南)。

银夏在兴灵以东,由东至西有银、石、夏、龙、宥、洪、盐七州。

从重要性来讲,兴灵是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银夏则仅次于兴灵——从军情司西夏馆分析的情报可知,银夏诸州每年上纳都城的财税占西夏年税收入的一半,银夏诸州提供的兵员也占西夏兵力三成以上。

北廷要灭西夏,当灭兴灵。但兴灵与宋境隔着五百里瀚海,宋军兵力难及——荒漠行军对粮道是最严峻的考验。而银夏七州则位于宋夏东部边境,其中银、洪、龙三州就在横山北面之下,从地理上看,距离北廷更近。所以,要攻西夏,必取银夏——要取银夏,必取横山。

已经升任为兵房知事的吕祉分析道:“横山延袤千里,七州之地多马宜稼,且有盐铁之利,人物劲悍善战——夏人步兵中的精锐号称步跋子,主要是横山蕃人组成——夏人恃以为生,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因此,夏人一旦失去横山,就失去了重要的聚兵就粮之地。”

西夏据有横山是从元昊之父李德明始。在这之前,西夏仅据有银、夏、宥等州,因为没有占据横山,与宋以平原为界,同宋对垒时,往往地处不利,而得横山之后,凭险而据,居高临下,便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

“由大宋观之,朝廷不夺横山,则兵取韦州,入沙漠之地,五百里乃至灵州,既无水草,又无人烟,未及觅敌,王师已困矣。夏人之来,虽也涉沙碛,乃在其境内,每予横山聚兵就粮,侵入宋境,必有所获,此夏人所以常获利。”

对宋朝来说,失去横山,西夏人居高临下,使宋沿边一些州县诸如郧、延、环、庆等均暴露在夏人眼皮底下,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守御。同时,宋军攻打西夏也因失去横山而致攻取银夏艰难,不得不取韦州以攻灵州,越五百里瀚海,进入水草、人烟俱无的荒漠之地,一旦粮草接济不上,就只能不战自退了。

所以,大宋要谋西夏,必夺横山,取银夏之地。

如今银夏七州之中的夏州反叛,这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北廷会眼睁睁地袖手旁观吗?

众人目光瞬间透亮。

吕祉看了卫希颜一眼,继续道:“以兵房分析,不出四月,北廷必然出兵横山。”

座中交头接耳起来,人人神色中都带着几分兴奋。

卫希颜目光一过,两边俱静。她点了点头,肯定了吕祉的推断,“雷动预谋已久,如今时机已至,自然不会坐而视之。”

座中人多数不知内情,闻知“预谋已久”都心中一惊:难道萧合达反叛是雷动窜掇的?更或者,是北廷与辽国的合谋?

很快,这个揣测得到了证实。

四月十五,辽国向西夏宣战,起五万精锐,攻打西夏占据的北京路。

宣战理由是,夏主乾顺谋害成安公主及故太子仁爱,背叛宗主国,辽主兴师讨伐。

同日,北廷向西夏宣战。

宣战檄文道,西夏占据的土地向来是汉唐属地,而党项人据土为国,屡次兴兵侵犯中原,至大宋宣和元年,夏国臣服于宋,而后又兴兵侵地,实为叛乱无常、不服王化的贼虏;且阻住西域以外诸国朝贡之路,阻挠西方使者入朝觐见,而今王师兴兵,讨伐贼虏,收回中原属地,并惩贼虏侵掠之罪……

总之,宣战理由光明正大,占据了道义。事实上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中原王朝绝不允许关西之地有一个时刻觊觎自己的邻居,必须彻底打垮打趴。

北廷预谋已久,出兵神速,河东路二万禁军以晋宁军都指挥使徐徽宁为帅,突袭横山要隘弥陀洞。

弥陀洞隶属银州,因其西面山崖凿有大洞,内供弥陀佛像,故而名之。它是横山最东面的要隘,因此西夏神勇军司驻扎在此,有常戍兵员一万,另有随时可召集为兵的预丁三万——

西夏的兵制与辽金相近,都是举族为兵,地方上除了少数常备兵员外,其余多数都是平时不脱离耕种、战时奉召为兵的丁壮,地方共设十二监军司,分别驻扎在重要的战略之地,如银夏之地有三个监军司,各有常戍兵员一万至二万不等,而随时可召令为兵的马步丁壮各有三万到五万,合起来兵力甚雄。

但神勇军的预丁还没来得及召集,堡垒就被宋军攻克。突袭的宋军似乎对弥陀洞的防御堡垒十分熟悉,二十名身手矫捷的敢战营尖兵攀山崖而下,从关隘侧后方袭击沿崖壁缒绳而下,进入堡寨内,夺下一段堡墙,配合攻打山隘的主力,拿下弥陀洞。

宋军取下这道隘口,便等于控制了横越横山的山道,主力越山而下,截住前来支援的神勇军。山道上,骑兵不宜作战,两边都是勇悍的步兵,宋军步兵对上横上步跋子,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横山军败退,神勇军都统率七千残兵退守银州,并发召兵银牌,命各部落集兵结户,准备撤退。

宋军拿下神勇军驻地,就等于控制了横山东部通路,留一千人驻守弥陀洞关隘,山下堡垒再驻二千,其余一万六千人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银州城,一路攻打银州西面的石州。

银州(陕西米脂县)位于横山北面,其州城沿着无定河南岸的山崖,堑山而建,扼险冲而守,在弥陀洞驻地西南五十里。

宋军从南北两面夹攻银州城——北面是从弥陀洞下来的兵马,南面则是兵出绥德,从横山半山腰的米脂城攻下山去。

米脂城最初叫毕家寨,太宗时期宋军在横山北面的山阜半腰平坦处兴建,四周构筑土寨,并设置寨门、鹿砦,背倚小山,前呈陡壁,是宋军攻打银州城的桥头堡,后来更名叫米脂寨,其后又改称米脂城。宋夏军队几度争占,几易其主,宣和末年时西夏趁金人南侵抢战米脂城,雷动建朝打退金军后,腾出手来收拾西北边境,宋军又夺回了米脂城,占据了攻打银州的地利。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