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43)+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这是政事堂早就议过的,胡安国同意经界的条件,就是先从宰执、高官经界起,得到丁起、赵鼎、叶梦得的赞同,而之前工部参政章谊反对、兵部参政朱敦儒不表态,主要就是担忧经界法虎头蛇尾,若从宰执高官开始,倒是可以一试——于是政事堂多数宰执通过,才了了户部措置经界局的成立,而非同意刘一止和李椿年的奏请,在荆湖南路行经界法。

二月,朝廷下诏,经界宰执田地,重新评等定税。

朝野喧动。

许多人恍然大悟,难怪朝廷重新起用李纲。

然而事实上,经界法推行的第一步——对宰执名下的田产经界量税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挠。

从去年十月起政事堂有这个意向,到今年二月正式施行,中间有三四个月的时差,足以让相公们清理自家和亲属的田产,那些偷税漏税的,强取豪夺的,该补的补,该退的退,该报的报,若有胆子做其他手脚,就得有信心瞒过李纲的清查——至少有问题的相公没有存这个侥幸之心,比起查出来后声望上受到的损失,宁肯损失田产上的收益,盖因经界已成大势,不会因一两位相公的阻挠而断,若是明智的都能衡量出前途声望与田产孰轻孰重。

户部经界局首先清查宰相丁起名下的田产。

丁起名下田亩一千零二十顷,绝对是田产大户,但田地来源正当,而且实际亩数与纳税地册相符,无有隐瞒、漏税——唯一需要重新确定的是土地的肥瘠等级。

作为百官之首,丁起竖立了一个很正的上梁。清查结果出来,宰相的美誉度又提升了。

紧接着,是户部参政赵鼎——同样是一根很正的上梁。

接下来,按序清查叶梦得、胡安国、朱敦儒、范宗尹、章谊、谢如意这位六位相公名下的田产,包括其直系亲属的田产。

总的来说,政事堂的相公们都算得上廉洁。除了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外,有御史台和谏议院的锐目盯着,京城的官员们都不敢太放肆——南廷御史台和谏院敢言敢谏可称历朝之最,即使皇帝都无法左右,若有哪个高官被御史和谏官盯上了穷追猛打,基本上没有幸免的。

不过,官员**往往有一半是败在亲属身上。

丁起和赵鼎能够很正,跟他们亲属少也有很有关系。丁起的父亲是奸臣丁谓,在丁误谓丢官被流放时,丁起一家兄弟就死得差不多,如今只有六弟丁超,丁起既扶持小弟但也严厉约束,没有违法乱纪事。而赵鼎早年丧父,是由寡母养大,他是家中独子,没有叔伯兄弟。至于两人的族亲,那就远了,不是直系亲属,对官声风评影响不大。

相比起来,政事堂其他相公的直系亲属都不算少数,其中可能就有几个“烂亲戚”拖后腿的,但有三四个月的缓冲,该告诫的、该清理的也都差不多了。

人皆有私心,就算再廉洁奉公的官员,心里也有个亲疏远近,要讲些人情世故,区别在于私心多少和克制与否。但这个时节,即使处事最私的范宗尹,也不愿才经历停职反省后又撞到“兼并土地,隐税漏税”的炮口上,书信严厉告诫家中及亲属,有问题立即补救,否则查出来自己担责,他不会出力庇护。

这些亲属的最大仗势就是朝中有相公,为了自家相公的仕途,即使要他们放弃一些利益,也是必须的,否则相公没了前途他们也就没了“钱途”,有识见的都知道该怎么做,即使没那识见的,在自家相公的压迫下也必须割肉舍财。

有了这些相公自己清扫“后院”,户部经界局的行动就顺畅了许多。

而且,李纲推行经界法也是有策略的——经界局下发措令,凡是自清自报的,可以不追究以前隐瞒漏交的税收,但若由经界局查出来,则连同以前年度漏交的一并补上,并要处罚金。

在软硬兼施的策略下,至四月底,经界局便完成政事堂所有宰执及其直系亲属名下田产的经界定税,并建立砧基簿,取代原来的地簿和税册。

接着,是对枢密院执政及其直系亲属的田产进行经界量税。

枢密院共五位执政,枢密使一人卫希颜,副枢密使两人——种瑜、李邴,签枢院事两人——吴阶、韩世忠。

卫希颜名下的田产约有三百顷,其中一半已转给凤凰书院和朱雀书院,作为书院田产。至于直系亲属,两个叔叔都没有田产,一个姊姊两个妹妹,嫁出去两个——按大宋律法嫁妆田才属于直系亲属田产,至于夫家名下的田产,则属姻亲产业,不在此次清查范围内;三妹希嬛名下的几十顷田产都是经得起清查的。论起来,名可秀的田产最多,但两人的关系并未公开,何况律法上也没有同性婚姻之法,即使两人关系公开,名可秀的产业依然是自己的,与卫希颜没有相干。

枢府另外四位执政中,田产最多的是韩世忠。这个史上有名的抗金将领很喜欢当“田舍翁”,所得银钱赏赐多半拿去置了地。而李邴、吴阶和种瑜名下的田产也不少。但卫希颜对这些心腹的约束很严,她可不希望出现个拖后腿的,所以就算比较贪财的,也不敢做强取豪夺的事,名下田产都是正经买来的,经得起清查,有个别隐产漏税的也都赶在清查之前申报当地官府补上了。

经界局有了前面推行的经验,进度更快,至六月中,便建起枢府执政及其全部直系亲属的砧基簿。

七月,朝廷下诏,经界三品(及)以上官员田地,如有官员破坏、阻挠经界法,处以徒刑。

至年底十二月,经界定税完毕。

次年正月,朝廷下诏,在荆湖南路设立经界所,归属户部经界局,任命转运使刘一止兼任提举官,在荆湖南路推行经界法,并令从官户清查起,若有破坏、阻挠经界法的,没收其隐瞒田产,并处以徒刑。

四月,朝廷再次下诏,在其他诸路均设经界所,由各路转运使兼任提举官,在本路推行经界法,并令从官户清查起,若有破坏、阻挠经界法的,没收其隐瞒田产,并处以徒刑。

即使有这些严厉的诏令举措,便在推行过程中,仍然遇到有不少阻力。不过,有两府宰执和三品以上的高官经界在前,即使地方上的官户、豪强手眼通天,也断绝了通往最高层的路子。而一项政令能否推行到底,取决于上面决心有多大。只要皇帝和政事堂不动摇,不管地方上的阻挠多大,政令也会坚持推行下去,如果执行者不得人,那就换人换官,有了杀鸡儆猴的前例,那些有心拖拉或敷衍的地方官员也就不敢不尽力了。

至建炎十年六月,荆湖南路的经界均税完成。

至建炎十一年六月,各路经界均税先后完成。

经统计,全国诸路州县共清出隐田一百二十七万七千五百余顷,每年可给国库增加两税收入约四成。

当经界法正在各路推行时,户部进行两税改制。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