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688)+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张守和徐文对望了一眼。

徐文道:“六日前,有高丽五百余骑伪装成金虏骑兵,在此地伏袭辎重队,后被击退……”但这一仗水师官兵打得都不痛快,拿舰炮轰这些分散驰射的骑兵,很有“大炮打蚊子”的感觉,浪费炮弹不说,还打不中敌人,但用弓箭回击也不利。

因为乙离骨水不比大海、大江,只能容十丈以下的小型战舰通行,装上辎重后剩余空间本就不多,无法容纳太多兵员,除去船手和炮手外,能分出去射箭的也就不多了。所以虽然最终击退来敌,但伤敌数量很少,反倒是己方一艘战舰差点被对方的火油箭烧毁。直到钝恩城的第五军骑兵营巡弋而至,方重创敌犯。

若在此处设立兵站……徐文忍不住想,有兵站的骑兵岸上护翼,水师也就不用拿“大炮打蚊子”了——浪费炮弹心痛啊!

张守迟疑了下,道:“乙离骨岭丘脉广袤,贼人潜伏岭中不易发现。我军骑兵营每日巡弋河道周边,也有防范不到之时。”

余者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却都没有插话。

“所以要设立兵站。”卫希颜道:“若是冰封季节,在冰雪河面上用雪橇车、冰橇车运输更易遭到敌人袭击——从

长远来看,大军也必须考虑冰季补给问题。”

虽然可在夏季时囤满一年用度,但总有意外、紧急的时候;而且冰季时期的军情驿递线也需要有保障;还有朝廷的犒赏、俘虏的解送等等,总不能都等到漫长的冰季过后再运进运出;还有商旅线的开辟也要走这条道……

总之,必须保障这两条运输线全年通畅。

这就需要设立兵站。

卫希颜的指挥棒指点在那几处“标记画圈”的地方。

“这些地方考虑设立兵堡,屯驻三百到五百不等的骑步卒,护翼辎重运输。每两兵站之间相距约摸三五十里,河运两三时辰、冰运半天内就能走完,就算遇到敌军袭击,兵站之间也能及时支援,保证辎重在日落前抵达下一个兵站。”

这就相当于让辎重队在兵站和兵站之间运输,各家分管一段,而且,每个兵站护翼的行程都只有三四十里,不会让人疲惫,加上都熟悉本段道路,知道哪里凶险、哪里安全,遇到贼人骚扰时更能迅速反应,因地制宜抵御敌袭。

众人默默数了数,一共五个兵站。从乙离口营至曷懒城的河道仅长五十里余,中间只设一个兵站,即六日前辎重船队遇袭的弯道段;统门口营至钝恩城的河道长约二百五十里,设六个兵站,多在弯道处,包括两处“马蹄铁弯”。

张浚算了一下,道:“如此,即要增驻兵员二千四至四千。”若战线再往纵深推进,设立的兵站就要更多,投入的兵员也就要更多了。

“这些兵力的投入势在必行!”卫希颜斩钉截铁地说道。

何况,现在投入曷懒路的兵力不到三万,就算为了设立兵站再投入一万也不算多——在东北这样辽阔的地域上,即使投入十万兵力也是不多的。当然,增兵得一步步来。

至于粮草补给问题,卫希颜不需要焦心。相比雷动的殚精竭虑,她在这方面的压力要小得多,毕竟,南廷占据了中原主要的产粮区。

在北宋时期,南方就已经是全国主要的粮食输送地,每年从东南六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淮南路、两浙路——漕运上供到东京的粮食都为六七百万石,即使欠收年,也有五百万石。

宋室南北分立后,因为南方没有遭受到战乱——顶多一些地方遭受逃兵为匪患的祸害——农业生产大多没有受到影响,加上新朝廷减免杂税,兴修水利,奖励

垦荒,又剿灭地方匪盗,维护安定,刺激了生产,次年起东南六路的纳粮量就超过靖康、宣和年间。后面的年头虽然江南西路、两淮路遭遇到旱灾和蝗灾,但因朝廷措置得当,又有官商共济,国库的积粮并没有因为赈灾而耗光,而且一百万石的军备粮更是没有动。

在卫希颜出兵前夕,国库已有积粮八百万石余,加上军备粮一百万石,供十万大军打上一年的仗也尽够了。何况,这还没算今年的粮食收成。

这还只是算的官粮,没算粮商手中的粮,只要朝廷出得起价钱,很快就能凑出百万石。

至于粮草的运输卫希颜也不担心,即使海运比内地运输更有风险,而且花费更在三五倍之上,但朝廷才得了三佛齐凑上的第二期战争赔款五十万黄金,支持后勤运输不成问题,更何况降下运输开支并不是没有办法,端看户部尚书如何动商人的脑筋了。

更何况,还有倭国这个中转站。

海外作战保障后勤最重要,而拥有一个距离战场很近的军资中转站往往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当然,对于户部来说,战略重要性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能省大量花费:有倭国的不冻港湾——如陆奥湾——作大军的军备囤积地,朝廷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筹措运力,节省花费;而且倭人的民力比大宋的便宜……

户部参政算计起如何省钱那是锱铢必较,不仅雇用倭国当地的民力,还从倭国大庄园主手中抠了不少粮食出来——虽然价格比大宋高四五成,但算上由此省下的江海运费,朝廷还是赚了许多。

而朝廷为此付出的是提高四五倍价的绸缎、棉布、蔗糖、摆钟、玻璃镜等天朝产物,以及部分铜钱,户部参政偷笑着很满足。交换粮草束的倭国大庄园主们也偷笑着很满足——跟天朝朝廷交易就是合算!换了宋商来做买卖,这些天朝产物的价格至少要高三倍。于是皆大欢喜。

卫希颜只在脑中忖念片刻,便又吩咐张守、张浚二位监军:“乙离骨水兵站隶属第五军,统门水兵站隶属第六军。你们各自拟订设立兵站的章程,合计需要配置的兵员和粮袜军需——兵员由本军出。三日内,拟好条程和单子递叶机宜。”

张守、张浚二位监军瞥了眼冷着脸立在卫希颜身后的叶清鸿,齐声应诺。

“机宜”是叶清鸿在北伐行营的官职,全称是“书写机宜文字”。

机宜文字是宋朝各路帅臣自行辟举的军事幕僚,所辟

举之人或为亲属子弟或为故旧部属,其职务以军事机密事务为主,如书写奏章、入呈边事、参与军事谋划、带军作战等,其中又分“主管机宜文字”和“书写机宜文字”二职。而“书写机宜文字”必须由帅臣子弟担任,因为比起“主管机宜文字”更涉及机密事宜,包括将官、帅臣私奏密事,所以必须委以心腹,令掌管军机利害文字——是帅臣诸幕僚中,唯一可以出入军前军议不需要避嫌的属官,也是唯一不需要官身就可辟举的属官。

叶清鸿是卫希颜的徒弟,足以信任,自是可以出任书写机宜。

但叶清鸿对这个辟置很不满意,因为“书写奏章”成了她的职责,虽说朝廷行文的遣词造句难不倒她,甚至稍加熟悉后就比卫希颜强——毕竟有个号称“百才秀士”的父亲,幼承庭学,有文采底蕴——但这些章奏写多了也烦人,以致听见“叶机宜”就面冷如冰,即使七月天时也让人感觉到有股冷气。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