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643)+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完颜宗英令前锋军勇将完颜阿里刮率三千骑阻击。

两军在鼓城西北三十里外遭遇。

宋军摆开阵势,旗帜在干裂的寒风下飞扬,赤色旗面上绣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麒麟。

完颜阿里刮曾经是完颜宗望的前锋将领,对于宋军禁军的旗帜番号颇为熟悉,遥遥望见这只麒麟不由“噫”了一声,“天武军?!”

宋军上四军之一的天武军,据说是宋人最精锐的四支禁军之一,历来拱卫京师,靖康初年援救大名府时被宗望郎君打得溃不成军,如今又拉出来蹦跶了?

完颜阿里刮不屑地嗤笑一声,继而便望见宋军大纛被风吹展开的斗大“曲”字,他心里陡地一凛:莫非是当年覆亡西路军的曲端?

完颜阿里刮只觉从脊梁骨窜上一阵战栗,这是激动,遭遇劲敌的兴奋!

他喝令骑兵摆开冲锋阵形,抽出腰间马刀,用女真语大喝道:“踏平天武军,砍曲端首级!”

“踏平天武军!砍曲端首级!”金军扬臂吆喝,准备冲杀。

建武六年正月初四,鼓城西北三十里外的平原上,即将展开一场被后世载入经典的步兵与骑兵对抗之战。

此战,在大宋军史上成为宋金河北战场的转折之战。

作者有话要说:嗯,转入战争篇章时卡文了……话说后面是战争,如何写这些战争场面某西仍在犹豫中呀……

☆、骑步之战

宋军摆的是回字方阵,阵内叠阵,帅旗大纛插在中军阵内的双辕车将台上。大纛下立着一位年逾四旬的将军,身穿鱼鳞铠甲,头戴将盔,脸庞黝黑,目光里有着一种令人心寒的冷漠,仿佛见惯了生死,波澜不惊。

完颜阿里刮猜测得没错,这位宋军将领正是宁远将军、真定府马步军总管曲端。

曲端冷峻的声音下达出一条条简洁明晰的指令,如流水般毫无间断。中军台上令旗翻舞,鼓声作起,每队六人的重甲步兵从车阵后踏步而出,排成两行三列的交错队形。

宋军的车阵列在最外围,每辆大车皆是双轮长辕,用骡二头,两头俱设骡架,以便进退。车长一丈,车高六尺,两头各有一门,启闭以便步兵出入。车厢正前架设拒马,并撒铁蒺藜,唯有两车相接的车门前方未置拒马蒺藜,正是宋军重甲步兵列阵之地。

“呜呜呜——”金军阵内响起号角。

金军骑兵最擅长侧翼冲锋,通常三进三出就能冲垮步兵阵形,阵形一散,宋军就像割麦子一样被骑兵收割性命,但曲端摆下的回形阵四方都是两轮双辕大车结成的车阵,金军无论往哪边冲锋都是正面迎击宋军,只要宋军阵形不乱,就可以抗住金军骑兵的正面冲锋。

马蹄声如雷踏响,金军发起第一回合冲锋,前方列阵以待,骑兵散开从左右两翼发起冲锋。

骑兵作战冲锋必须摆开阵形,如果不把阵形展开,那会比步兵还糟糕,因为骑兵冲锋必须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前骑倒下后骑就会追尾而仆倒。两军对阵的鼓城西北是地形平缓的原野,平原冲锋骑速快,比起丘陵岗地的冲锋间距要求更宽,前后骑行间距二十步,左右骑纵间距四步,而宋军摆开的车营方阵每面宽不过二百步,这使金军冲锋的横队最多只能容下五十骑。

为此金军只能叠加冲锋,并拉开纵深间的距离。

金军第一波冲锋是五纵深的错列横队,前面是人马皆披重甲的铁浮屠,后面是马不披甲的铁鳞甲骑兵,共五百骑分三面散开,同时向宋军左右方阵冲杀过来。

“轰隆隆——”快马奔跑的蹄声如沉雷闷响在耳边,黑色的重甲骑兵倾轧过来,让车阵前的宋军步兵如同胸压重石,喘不过气来。

四百步!

三百步!

二百步!

中军阵内一声擂鼓。

“咻咻咻——”齐排的箭雨从车阵的弩机口射出。

宋军车阵的每辆车上都安有两架弩机,从车厢上的六个弩机洞口伸出,每架弩机可以同时发射六支弩箭,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有效射程二百步(240米)。每架弩机配置两名弩兵,负责装填弩箭,而弩机的发射是由铁链条

式的拉弦装置进行,链条上有两个拉弦器,当拉弦器将弩弦拉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触发弩弦自动松脱,在弩弦复位的同时,弩箭也射了出去;而链条另一端的拉弦装置开始链动,将刚刚复位的弩弦又拉起进行发射。如此,链条每转动一圈,便可以实现两次拉弦,循环往复,可以实现弩机的连续发射,比弓箭的发射频率更高,且可洞穿重甲,是北廷军器监研制出来的对付骑兵的远射利器,被雷动命名为“元戎弩”。

因元戎弩的设计装置复杂,且造价高,与军器监仿造的诸葛弩一样属于高端军械,目前也只造出了一千辆弩车,配置给包括天武军在内的四支步军,而完颜阿里刮很不幸地成为宋军试验元戎弩威力的第一支女真骑兵。

虽然大多数弩箭都射空了,毕竟骑兵冲锋的间距很大,但密集又连续的穿甲弩箭仍然洞穿了四五十骑铁浮屠的马身——所谓射人先射马,因为马身比骑兵的目标更大,弩机口的高度正是对着马身的高度——马上的女真骑兵身手矫健,在马身前仆的同时跃身而下,跨上后面用长索套着的第二匹备马,但也有部分金骑在跃马之时便被空中箭雨射中。

宋军弩箭的威力没有让女真骑兵畏惧,反而激发出了他们的勇悍之气,嗷嗷吼叫着冲向宋军。

十几息后,前方金骑冲入一百步。

“咚咚咚!”宋军中军阵内三声点鼓。

车阵外列队的重甲步兵立即平端单人机弩,对准机弩上的瞄准槽。

八十步!

“射!”

“嗖嗖嗖——”重甲兵扣下手中机弦,进行精确射击。

金军挥舞狼牙棒,搁开弩箭,也有马身中箭倒下,马上的女真骑兵不得不跃身而下,换上后面的备马继续冲锋。

铁甲骑兵越来越近,如雷般的马蹄声如重鼓敲在心口,居高临下的气势逼得人不由自主地发颤,却没有任何人退后一步,每人的双手都稳稳当当地端着弩机,瞄准,扣弦。

这支重建的天武军经历了最严酷的训练,在历次训练中,凡是怯阵后退、稍动一动或手腕颤一颤都会遭到猛烈鞭打……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鞭打后,即使心中再恐惧,他们也已习惯瞪着骑兵冲杀过来而一动不动,双手稳当得仿佛粘连在弩机上。

不到十息,金军前仆后继,逼近二十步内!

中军阵内三声钹响。

宋军前方步兵立即变阵,将弩机收入身畔弩袋,从鞓带上取下兵器,准备肉搏战。每队重甲步兵六人,均穿步人甲,头戴护盔,金骑弓箭射之不入,唯有近身而战。

每队前排两名宋兵手持长斧,待金骑突前,大喝挥斧砍马头;若金骑突破前排,第二排两

名宋兵手持钩镰枪,专挑甲胄,将骑兵从马上钩下来;第三排两名宋兵身形较矮,步伐灵活,手持木柄大棒,棒身前部包铸铁,专打马腿,迫使金骑落马。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