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482)+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试想那三百万的赔款若三佛齐拒不应承,朝廷文臣必会撺掇让步减少赔款数额,而柴历亭割让事项若成,也难保之后不为朝臣非议;然而希颜变“占”为“买”,拿三佛齐的钱买三佛齐的地,既得了财,又得了地,且买地不入和议条文而另起买卖契约,这就省了他日史官的椽笔谤毁——可不正是得了便宜又卖乖!

名可秀但笑不语,以苏师兄之敏锐亦未能完全看透希颜的用意呢!

卫希颜是怎么想的呢?她想起了美墨战争,战胜国美国仅以一千五百万美元的“补偿款”就“购买”了墨西哥将近一半的领土,使之成为美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美国因之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和美洲主宰;虽然参与战争的美国名将格兰特也承认说“这场战争是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所进行的最不正义的战争之一”,但后世墨西哥人却无法收回这些失地,抛却军事政治诸因素不谈,美国人也能拿“买地的补偿款”说事,你们祖宗已收钱卖了地,后世子孙不认就是耍赖。这叫什么?这就叫“既成史实”!

卫希颜在柴历亭之事上绕了这么个大弯,即要造成“买”而非“占”的“既成史实”,她自不会在意史官今后怎么写她,但国家必须在道理上占据制高点,这就是政治。而这深意,也唯名可秀能了然在心。

当然,卫希颜对这种手段是毫无愧疚的。当初三佛齐也不过是占了这无主之地方成柴历亭之主,既然三佛齐治理不善,她从三佛齐人手中得来又何疚之有?

215、诡诈和议 ...

作者有话要说:本想拟个和议文本附在文后的,想一想,还是罢了,嘻嘻~~~~~

216

216、金钱银钱 ...

建炎四年正月,南宋建炎朝与三佛齐的和议正式缔结,两位和议副使——都给事中朱敦儒、户部侍郎叶梦得——却未随着和约递送而返京,被卫希颜几语“拐”到东印度洋巡游蕃国。

南洋水师一艘丙级战舰被伪装成商船,船上载着大宋的陶器、茶叶和丝绸杂帛作掩饰。舰上大部官兵扮了水手,十来名长相不太凶煞的就扮了随船商人,肤色微黑、肚子略发福的战舰统领十分符合“商船”纲首的形象;但卫希颜和朱敦儒、叶梦得并随行属吏的气质却不类商贾,遂扮成搭船游历海外的文人——这两年福建、广南多有士子出海长见识的,如此打扮倒也不惹人作疑。

“商船”从已成为大宋属地的华宋州龙牙港起航,穿过马剌迦海峡进入印度洋,再过安达曼海入孟加拉湾,在蒲甘国(缅甸)泊岸停留两三日后,又扬帆向西,沿着印度半岛的东海岸线向南航行。

“商船”遇港口便泊岸,水师中不乏通晓商货买卖的军士,卫希颜挑了几人随行专司到港交易,她则与朱敦儒叶梦得一行纯作“游客”,偶尔碰上大宋没有的合心玩意也掏钱买下。若是海商和蕃人交易多为以货易货,赚的就是易地而榷的差价,但卫朱叶这类游历者属于随兴购货,自然得拿钱来买。

大宋铜钱在真腊国(柬埔寨)和蒲甘国(缅甸)也能使用,朱敦儒、叶梦得等文官都颇有些自得于天朝威远。卫希颜因笑道:“我朝铜钱铸造精美,在高丽、交阯、倭国、真腊等国都受欢迎,海商从明州出发,月余即可到真腊,又有大理与蒲甘接壤,中原的圆心方孔铜钱在这些国家都能使用;甚至有高丽、倭国派人往我朝私下收购铜钱,有些不法宋商图利的,偷装出海贩给倭人和高丽人——我朝出现‘钱荒’,有部分亦可归因于此。”

朱敦儒怒道:“此等图利损国之辈,朝廷应大力缉拿,严加治罪。”

卫希颜暗道这都给事中好歹没说“片板不许入海”,倒不是个因噎废食的,便笑道:“广南水师已在沿海一带成立了海上缉私营,专事缉拿不法走私商人。此外,福建水师的筹建也差不多成了,之后即在泉州、明州一带沿海州城成立海上缉私营。”

“好!”朱敦儒捋须点头。

“商船”先后离开真腊、蒲甘时,用茶叶瓷帛换回了当地的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紫檀黑檀的价值自不必说,卫希颜却犹看重柚木铁木,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据说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上最好的造船材料,同样铁木也是上佳的造船材料,南洋水师战舰的舰首甲板就均是铁木建造,也能用来制作造炮加工的耐磨零件或轴承材料。只用丝绸瓷器之类纯属满足个人消费欲望的玩意就能换来这等稀贵木材,那是何等便宜。这几年名花流旗下的泰昌商会往往一船船的往广州运南洋和印度洋诸蕃的木材。而同样产柚木和铁木的琼州却被卫希颜搁置了,在她眼里海南的资源那都是自家锅里的,当然得将别人家碗里的先扒拉过来才对。

“商船”航向印度半岛时,明显吃水更深了。

这个时代的印度没有统一的国家,按地域被分割成东南西北中五印度,有天竺国、西天诸国、尼华罗国、南毗国、胡茶辣国、麻罗华国、注辇国、故临国……国中又杂有一些独立邦,各有依附。没几个大宋的海商能闹明白这天竺到底有多少国?

印度次大陆的民族宗教也够混乱,佛教、耆老教和根植于婆罗门种姓制度上的印度教三教相争,这还嫌不够热闹的,又有阿拉伯商人的伊斯兰教也跑来插一脚,四种教派在印度次大陆上撕掳不清,连带惹得小国间也纷争不断,你打我、我打你,没几个年头是太平无事的。

这般纷乱复杂的地头,海商们自然不愿登岸去做生意。

注辇国是印度半岛南端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西南是故临国——莅临阿拉伯海,两国结为奥援,统治下的印度半岛南端就相对太平,成为海商往来印度半岛的贸易国。

商人们通常是在故临国交易,然后换舟至注辇,再到细兰国,然后或东往大宋,或西去阿拉伯,孟加拉湾并不是通商航线,若非卫希颜两年前就对泰昌商会有要求,这一带的海道图仍是空白,而她执著于这条航线自是存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图谋,其中之一就是冲了它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她记忆中所知,印度的煤铁锰矿,以及石油储量在世界都排得上号。

“商船”过鹏茄罗(孟加拉)而不入,直接航向印度半岛东北,准备登陆时遇到了第一个麻烦——找不到一个象样的港口。海边或有渔村和渔民出海打鱼的独木舟码头,但简陋得不能称为港口,只不过是打着几根粗木桩子用来拴船罢了。

卫希颜令船尽量近岸,抛锚停船,放舟下海。其中有两艘是从三佛齐水师缴获来的独木舟,全是耐水蚀的铁木橡木类硬木建造——若拆了在国内可卖出数百贯,范汝为等事后清点发现有许多烧毁在雷火弹下,一个个肉痛得直抽牙。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