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480)+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胆小的大臣被嚇得面如土色,主和派立时又多了好几位,纷纷说宋人的武器太厉害,闻所未闻,再战恐怕也难以取胜。

国王也偏向谈和,但给出三百万两黄金着实肉痛。虽说三佛齐因占了马剌迦海峡之利而富,积累了巨量黄金和珠宝,但也抵不住宋人张口就要三百万黄金。虽然不至于搬空王库,但还得支付被俘将领的赎金,这加起来也要十几万黄金……真赔出这多么钱,他的王座怕也坐不稳当。

要么再战?

但经历了先后两次惨败,国王实无战胜信心——连伽亚德都战亡了!何况还有注辇国的威胁,真将水师打光了,将来怎么与注辇相争?——和遥远的宋国相比,这邻近的注辇国方为三佛齐王的卧榻之患。

权衡再三的国王终于决意采纳主和大臣的建议,先派人谈了再说,没准能削下价来——这海商交易不还得谈价么,何况两国交易?在这方面,三佛齐和国王显然比大宋君主更拉得下面子,毕竟人家没有受过儒家不应多谈“阿堵物”的文化浸染。

国王一拿定主意,立刻派出口才甚利的财臣为和谈使前往Negeri Selat。但没过几天,这财臣却被宋人撵了回来,说三佛齐王派出区区小臣,没有和谈诚意。

随后,大宋水师开出舰队炮轰了廖内南的麻拉昆港,港内的驻兵和官员都惊惶不安,甚至有闻“雷”轰而弃城逃者。宋军舰队没费多少力就占领了麻拉昆,放出一名城官到王城报讯,扬言三佛齐若无和谈诚意,大宋帝国的战舰就将从赫里河的河口一直开进占碑。

宋军说的赫里河是纵贯三佛齐南部的大河,北端在麻拉昆港入海,向南通向三佛齐的王城占碑——从Negeri Selat运出的财富就是从海上经由赫里河运到王城——其河口距离王城仅三百多里,如果顺风几日就能到王城;是以,宋军战舰要从赫里河攻入占碑的消息传出后,王宫内外都一片人心惶惶。

三佛齐王大惧,赶紧任命自已的王弟为和谈使,财臣降为副使。当天,王弟在两艘战船的护送下,沿赫里河朝北航行,前往已占据了麻拉昆港与赫里河入海口的宋国水师。

215

215、诡诈和议 ...

南洋大捷,三佛齐乞和。

捷报传回京城,卫希颜拟订的和谈条文也一并传回京城,其他且不说,建炎朝的君臣都被那三百万两黄金的战争赔款震住了,误以为耳朵出错。

“三百万两?”朝臣惊震交头窃议中,御座上的赵构也不由倾前身子,不是三十万两?

卫希颜派回京城送捷报和奏章的信使是国师府亲卫军都尉。按规制,国师府允驻亲卫五百名,相当于一个营,按京卫军的待遇领朝廷饷例,营统制为席铮——出身名花流,忠诚自不必说,面相如书生般斯文,更兼思虑缜密、说话周全,故而常被卫希颜作为“代言人”派出。

闻皇帝询问,他抱拳恭敬道:“启禀陛下,卫国师说:‘三佛齐不知悔过,先后两度大举攻我水师,军费赔偿理应加倍;且该蕃反复无常,必得重重敲打,只有打痛打怕、割肉割痛,方会对我大宋生出畏惧而顺服;否则,若无怀惧之心,他日必会再犯我朝天威。’……”

席诤禀毕,崇政殿上的七八位朝臣颜色各异。

户部侍郎叶梦得恨不得三百万黄金马上到手——朝廷方经历了江南路和两淮路的大旱,正是用钱紧的时候,顾不得其他朝臣作何想,率先表态赞成。

不过,这位深谙大宋文官习性的户部侍郎毕竟和卫希颜的做派不同,不是直言“利害”,而是从义理上彰明此项战争赔款合乎于道德,给三百万黄金的赔款索求罩上了一层外衣,这就是所谓的“面子”。

于是,面子里子都有了,无人反对,即使如朱敦儒、胡安国这般的重义理之臣也没有迂得说不需赔偿,只说三百万黄金太巨,蕃邦未必有能力付出。

叶梦得道:“此事当由和议使谈。”言下之意是拿不拿得出那是三佛齐烦恼的事。

周望却道:“不宜迫之过甚,以免再生战端。”

李邴这几年在枢府尚勇风气的影响下信心大涨,哼声道:“要战便战,我水师还怕了这败军之蕃不成?”

周望面露不悦,“自古刀兵为凶器,和者为上,三佛齐蕃既已受教训,我朝岂可逼人过甚,徒惹刀兵?”

李邴私底里对这兵部尚书颇看不起,更知他这般作态实是出于对枢相的嫉妒,当下撇眉冷笑,“蕃人俱为欺软怕硬之辈,我朝谈仁义,落在蕃人眼底反倒成了懦弱好欺,对付此辈,就是要以刀兵为前……”

眼见着周望瞪眉,殿上又要起辩议,丁起赶紧上前奏道:“陛下,赔偿多少不过是个数目,可待殿后再议,何不先议其他几项。”

赵构心里对赔款已定有底限,也不欲朝臣为此多作争议,颔首道:“可。”

卫希颜拟定的和议条文的第二项即:三佛齐割让柴历亭给大宋。

赵构让康履取来大海图,由几个内侍展开举好,又着李邴在海图上指点柴历亭的位置向群臣解说。

自从卫希颜率南洋水师进占柴历亭后,朝中大臣少有对此地不着心的,且《西湖时报》、《东南海事商》都曾于报上登出马剌迦海峡的地理形势,此刻听李邴讲来自不陌生。

“……这柴历亭是南海的出口,堪称海上香瓷之路的咽喉,经三佛齐经营几十年,已成马剌迦海峡的繁要之地,过往海商都要在此补给,登岛贸易……”

李邴继续道:“恰如卫枢使奏议中所提,此岛若归属于我大宋,当可成为我朝水师和海船的补给点,并以此为海上门户,退可拱卫我南海之安全,进可便宜图占城、真腊诸蕃,并直通大食等国。”

朱敦儒审视地图良久,捋须点头道:“此处确是咽喉之地。”

丁起也笑道:“虽说海外建州派驻官员需耗朝廷人事俸禄,但朝廷所得远胜于所出,若和谈能使三佛齐转让此岛,当为朝廷兴海利的要略之地。”

崇政殿君臣均微笑点头。大宋文官对于海上主权之说虽无意识,但有了瑞宋岛这个甜头后,朝臣对建州海外便多了几分热情,柴历亭虽无矿源,但赵构君臣都不是傻的,陆上丝绸之路已因西夏把持而断,而北面又有赵谌朝廷,南宋君臣自然而然将眼光投向兴盛的海上“香瓷之路”(因香料和瓷器贸易而得名),作为这条香瓷之路咽喉之地的柴历亭也自然而然被赵构君臣关注。

胡安国皱眉道:“这‘割让’之说不妥。”

丁起笑道:“这‘割’字确属不雅,签署和议条文时,用词可作斟酌。”

殿上君臣皆意会而笑。

和议条文的第三项提出:“三佛齐开廖内、普林、麻拉昆、巨港……为通商口岸,宋商关税厘定为十抽一……”

这一项即使不通商事的朝臣也明白于大宋有利,无有作声反对的。但卫希颜在条议中道:“朝廷于三佛齐通商口岸设‘领宋民事务馆’……”此项便惹来反对之声。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