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264)+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新朝建立不过十余日,仍是三月时节,西斜的春日将南宋新宫笼上一层薄淡金晖。此时已过公门下堂时刻,皇宫西侧的三省六部与枢府、御史台办政之地却依然一派忙碌,身着紫、绯、绿袍的官员步履匆忙、进出不停。

总揽政务的尚书省都堂内,朝廷当前最高行政长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丁起对眼前繁碌的状态颇为满意,果然是年轻青壮的官员居多,方能有蓬勃向上的景象啊。

当初在新帝赵构登基前,名可秀便给了丁起一份官员拟任名单,多是原杭州府衙以及江宁、扬州、镇江诸州中的年轻干才,官职不过八、九品,却胜在实务精熟。这些官员泰半三十左右,热血有志,虽因资浅不能超擢到尚书、侍郎之位,但新朝初立,猛然跨升个三、四级却非难事。

经一番巧妙安排,这些隶属名花流的年轻官吏皆被安插到各部官品不高、却掌握实权要务的职位上。这几十位年轻官吏的蓬勃之气恰似一道清流涌入,让初生的南宋朝如朝阳东升,溢生出壮丽的希望。

丁起白净脸庞笑得和气,细长眸子浅眯,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几位须发苍苍的尚书——过不了多久,这些老成之辈便会被年轻官员们取代,推陈出新。他眼睛笑得更眯,想起晚上需见主君,不可再久待,微微一掸官袍,起身道:“诸位,本官先行一步。”

“相公慢行!”诸官员齐齐起身揖礼。

丁起迈着方步踱出,刚行出都堂所在的勤政园,便看见身着绯袍,面容沉肃的御史中丞从对面园子的御史台阁行出。

“丁相公!”赵鼎首先拱手招呼。

“赵中丞!”丁起遥遥揖礼。

两人虽同属名可秀阵营,明面的交往却疏淡有度,拱礼后仅默契一点头,便各出宫门坐轿行去。

*********

暮色降临,临安府城西的清风楼内,高朋雅客云集。

这座临安府城最大的酒楼,其格局与东京城的攀楼酒家颇为相似:居中的三层楼阁是主楼,主楼的东南西北四面又各以回廊曲栏相连,贯通四座碧瓦朱园。园子内荷塘水榭,绿荫掩映,雅阁错落相间,景丽幽静。

喜欢相聚热闹的客人多在主楼,性好清静的雅客则多聚友于东南西北四园的阁子内,清静无杂音。四园中以南园秋水阁的景色最为秀丽,又以东园的玉台水榭最为幽深僻静。

各回府宅的丁起和赵鼎此刻却着丝罗便袍,端坐在玉台水榭里,凝神倾听主座上神姿雍容的女子慢言徐语。

“……新朝初建,百事待兴,最紧要者莫过于攘外和安内。”名可秀说到这语气一顿,看了两人一眼,话题一转,问道,“近日,朝野多有‘进伐中原、驱除北虏’的呼声,你二人是何看法?”

丁起、赵鼎均知主君指的是新朝立后兴起的风议动向。因报纸的报导和有倾向性的评议,民间多有战声,甚至有激奋的士子上书要求朝廷尽快派兵北伐。在雷动扶持渊圣皇帝的太子登基后,又有朝臣奏议应趁北廷立足未稳,及早派兵北上抢占州府地盘云云……

在此呼声中,种瑜率军十万屯兵合肥,随时北上挥师东京。赵鼎对此颇为忧虑,闻名可秀垂询立时进言道:“我朝新立,足跟未立稳便图北进,卑下担心最终内政未定、北伐亦陷于险地,届时首尾皆失。卑下以为,用兵谨慎方为稳妥。”

名可秀神色不动,又看向丁起,“擎升以为如何?”

丁起谨慎道:“赵中丞所言甚有道理,但朝野呼声也不可忽视,须得两全才好。”

名可秀微微一笑,纤手拿起几案上的一份明黄奏折,道:“这是种瑜上的折子。十二,你读给二位大人听听。”

“是!”戴着面具的铁丑欠身接过奏折。她语调平缓,殊无激动起伏,丁起、赵鼎二人却是越听越动容。

赵鼎道:“小种相公的议战十策甚佳。当前之计宜先稳定长江之南,同时踞历阳和扬州,如此进可图淮西淮北,再而北上,退可稳守江南,既有进取之志,又稳妥无失,当为两全之策。”

丁起更深一层想到种瑜被委以同知枢密院事后,曾有朝臣怀疑种瑜之能,此折一出,立当可稳固种瑜的枢府地位,遂赞道:“小种相公谋略深远,足堪枢府副相之职。”

名可秀笑了笑,道:“朝野请战呼声不宜扼制,相比怯战,我倒宁可闻得激进之音!但正如你等所虑,夫战者,能守,方能战!种瑜十万大军屯于合肥,可徐进占据寿春之北的淮西地带,并对东京做出进攻态势,但在时机未成熟之前,不可冒然攻城。”

“是!”

丁起拱手道:“主上,长江之南的州府均已归入我朝,长江之北的扬州、镇江、合肥、寿春、历阳等州县亦在掌控之中,若要稳守,需按小种相公议战之策,沿长江、淮河一线措置控御,严扼敌冲。”

赵鼎记性颇佳,皱眉道:“若按小种相公奏议:沿河、江、淮战略要地共设帅府十九;帅府之下置要郡三十九,次要郡三十八,总置军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人。另须水军七十七,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一军,水军共置十九万二千五百人……”

他看了眼名可秀,面上略显难色,“因前朝禁军多置北方,南方各州府驻军统共计算下来不过四十余万,现下这水陆两军需总置约一百二十万,短期内恐难筹措完成。即便募兵,但南方承平已久,恐难招得巨量兵源。”

丁起却笑道:“此事倒不难解决。北方战乱,百姓纷纷涌到江南,仅临安府便已接纳安置二十余万流民。其中不乏青壮男子,朝廷若募兵,定会踊跃投伍。”

“募兵之事当加紧。流民可募,民间义勇可募,绿林江湖亦可招安。江南虽然富庶,却也有饿孚之民。若论勇,这些乡野贫夫倒是比朝廷将养的那些禁军强多了!”

“是!”

名可秀又道:“但募得了百万军队不等于便有了百万雄师!金军两度南侵,百万之众的大宋禁军却败给金骑十余万,一战即溃,望风披靡,归根结底,一则败于指挥,二则败于无勇,自皇帝而下,均怯战短识!”

她这番话说得锋锐刺骨,丁起、赵鼎二人均不由神情肃然,谨声应是。

“将不威,兵不勇。若要兵勇,必须治军有道,令出如山。如此,这统兵官便是关键。”名可秀招了招手,铁丑将一份折子递给丁起。

“擎升,这份武将名单,你报给皇帝后由兵部迁升——各地的募兵官便由名单里的将领担当,并负责军士操练。”

“是。”丁起恭谨接过去,翻开折子目光扫见打头的三人,心中惊讶,他若记得没错,这三人应已在东京保卫战中身死殉国了!

名可秀似看透他所想,道:“东京保卫战的三位都统制:何庆言、陈克礼、高师旦,城破后在亲兵护卫下侥幸脱险,如此忠义之将,朝廷应大力褒扬,以彰武勇。”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