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204)

春妮儿也惊得张大嘴巴,傻傻地看着赵柯。

赵芸芸打下手习惯了,看到墙边儿杵着的笤帚,立马拿过来递到赵柯手上。

李宝强爹妈缓过神儿来,冲向两人。

赵柯反拿着笤帚,照着李宝强的屁股狠狠抽下去,然后凶悍地看向他们,“滚!”

夫妻俩不受控制地站住脚,反应过来又恼羞成怒,“你敢打我儿子!”

李宝强在赵柯手下,也骂骂咧咧地挣扎起来。

赵柯压不住一个成年男人,但她狠,笤帚头重重地抽在他下腹处,马上就要到重点部位。

“再敢乱动,信不信我一脚废了你。”

李宝强瞬间一动不动,他爹妈也投鼠忌器,退了一步。

李大队长回过神儿,怒道:“赵柯,你这是干啥!有你这么当妇女主任的吗!”

“李大队长,先礼后兵,我很讲道理的。”赵柯微笑,瞥向丁主任,“我没带着人打上门儿,是为了和气生财,怎么你们就非要牛不喝水强按头呢?有意思吗?当别人傻子呢。”

丁主任干笑。

赵柯脚尖踢了李宝强一脚,“分不分,给句话。”

“我……”

赵柯又踢了他脚,当着李大队长和丁主任的面儿威胁:“好好说话,否则以后,你们家别想消停,我们赵村儿的人,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赵柯又看向他的下三路,“也不知道你到底能不能生,不过万一走夜路不小心,真摔坏了,啧啧啧……”

李宝强脸色涨得发紫,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分……分!”

春妮儿眼眶里霎时盈满泪,看向赵柯时眼中泛着晶莹的光。

赵柯用笤帚拍拍他的脸,“早这么识时务,还用费这些事儿吗?”

赵芸芸白眼:“就是,浪费我们时间!”

赵柯嫌弃地松开李宝强,面向李大队长,和和气气道:“李大队长,你看,人家当事人都同意了,这粮食关系该转了吧?”

李大队长面无表情。

赵柯弯起眼,“我们大队要盖砖窑,肯定是缺人的,我们是不想舍近求远的……”

李大队长变了变脸色,好一会儿,挤出话:“好,我给你盖。”

他说完,率先踏出去。

赵柯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招呼春妮儿:“春妮儿姐,跟丁主任和你旧婆家道个别。”

李宝强满脸羞辱地瞪视春妮儿。

春妮儿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咬嘴唇。

赵芸芸推了推她,催促:“春妮儿姐,干啥呢?”

春妮儿两手攥拳,深吸一口气,呼出,声音颤抖:“去、去你妈的!”

丁主任和李宝强一家三口全都惊得睁大眼睛。

赵柯绊了一下,赵芸芸也张大嘴巴看着她。

连李大队长都停下脚,惊异地望向春妮儿。

春妮儿又重复了一遍:“去你妈的!”

这次又顺畅又响亮。

李宝强:“你疯了!”

春妮儿没疯。

她好着呢。

春妮儿再不想多看他们一眼,走向赵柯,小声道:“赵主任,我道完别了。”

赵柯拳头抵在嘴前,轻咳了一声,冠冕堂皇地说:“动手打人不好,张口骂人也不对……”

然后她转向李宝强一家,“不想更丢脸,今天的事儿,就全都咽进肚子里。我们是和平解决的,是不是?”

在场的五个李村儿人:“……”

厚颜无耻。

半个小时后,事情“和平”解决。

赵柯三人从李村儿离开,带着春妮儿和李宝强共同签字按手印的解除婚姻关系证明,以及春妮儿的转粮食关系证明。

三人回村,先送春妮儿回家。

孙大娘才发现春妮儿不在里屋,家里找不见,正着急忙慌地出来,一得知她们干啥去了,惊住,“啥?!离了?!”

赶上中午下工,附近的邻居也都跑出来,“啥离了?”

待到众人看见那薄薄的纸,才知道,是春妮儿离了。

“这,离都离了,以后好好过吧……”

生米煮成熟饭,再有什么想法已经来不及。

赵柯不再管母女俩咋掰扯这事儿,带着赵芸芸回家。

傅杭看见她们,问:“事情顺利吗?”

赵柯含笑点头,“很顺利。”

赵芸芸翻白眼,进屋。

傅杭完全相信,“那就好。”

“和气生财嘛。”

反正没人知道,她就没动手。

赵柯顺利守住了她对村里人的承诺,成功保全了她的好名声。

第91章

离婚不是结束, 离婚才只是开始。

春妮儿转回粮食关系的第三天,赵村儿大队开始抢收,依然是全村参与。

赵村儿大队有志一同地认为:赵柯干农活儿笨手笨脚,拿镰刀割黄豆, 没准儿镰刀要割自己腿上。

还有一个赵芸芸。

赵新山将她俩被排除在镰刀队外, 安排到了老幼那一拨里, 先跟着村里的半大孩子们搬运割好的黄豆杆。

咋搬的都有。

有的用麻绳捆成一捆, 或背或抱;

有的用一些辅助性的东西装--筐、网、麻袋……

赵柯和赵芸芸俩人找了张网口小的麻绳网,堆得小山高, 交叉拉两条麻绳扣住, 一人抓着两个角合力抬回田埂上。

她们俩人对自己认知明确, 坚持三个“不”原则:不偷懒、不逞强、不临阵脱逃, 保持体力,可持续劳作。

所以牛小强他们一群孩子小猴子一样抱着一抱黄豆杆嗖地跑过去,再嗖地跑回来,两个人始终匀速搬运。

春妮儿身体不太好, 大队没安排她这时候上工, 但她作为赵村儿第一个离婚回娘家的女人,是整个赵村儿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中心人物。

赵村儿在大队干部的约束管理下,以前就算是风气不错的,现在在赵柯的引导下,接受能力更是一路上走,也比较有人情味儿。

不过村子里的主流观念, 还是认为离婚不体面, 连孙家夫妻这对亲生爹娘都这么认为, 很怕人提起春妮儿离婚的事儿。

但怕什么来什么。

村里爱说闲话的人本就不少, 大伙儿镰刀刷刷地割着豆子, 嘴里全都在说着“春妮儿”。

稍微有口德的,说几句:

“离婚回娘家,传出去可咋办?再找婆家可不容易。”

“春妮儿那身体,啥时候能养好?”

“分开一时痛快,往后才有苦头呢。”

“当爹妈的有没有啥章程啊?春妮儿这么大岁数了。”

……

没有口德,又比较偏激的人,说话就更难听了。

“离婚可是磕碜事儿。”

“春妮儿看着老实巴交,心还挺野……”

“女人非要跟丈夫分开,哪有婆家敢要?不是安分过日子的,娶回家谁能放心?”

“肯定要砸老孙家手里当老姑婆了。”

……

一人一句两句,都不用透出来点儿对春妮儿的偏见,哪怕只是快快嘴儿,提到春妮儿,孙家夫妻就难堪地抬不起头,讷讷地应声,试图用窘迫的笑容敷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