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鹿鼎记同人)当卢浮宫遭遇紫禁城(68)

康熙这才发现恭亲王常宁也在,斜眼去看福全,福全对他干笑笑。心里暗骂常宁这个专会给他添麻烦的家伙!

明明昨天才大晚上赖在自己府里喝闷酒不肯走,说是看上了一个让他万分动心的女人,可惜佳人已然名花有主,他身为王爷竟也只能望而兴叹的份,心里实在烦躁。害自己今天在皇上面前以他有心思为由替他挡了差事,怎么这一转天就来纳兰府里玩上了,还被皇上撞个正着。

康熙轻哼一声,甩袖子上前,常宁正巧离得最近,眼又尖,第一个看见,仲愣一下之后连忙抢步上前,作势就要请安,被福全阻住,“皇上今日临时起意出宫,就是听说这里热闹才来看看,你要是嚷嚷得尽人皆知就没意思了。”

常宁估着也是这么一回事,直起身笑道,“您来得正是时候,纳兰刚才出了题目给众人人,大家这时已经都把文章做出来了,正要收到一处请高侍读品评呢。”

高侍读名叫高士奇,时任内阁中书,每日为康熙皇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学识十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请他来做此事果然是再合适不过。

康熙点点头,“朕也看看。”

常宁施展出他只有在太后与康熙面前才会有的机灵勤快劲儿,先过去对几个能认出皇上的人都悄悄吩咐一通,让他们不要声张,然后才回来恭请皇兄过去。

康熙走到哪里都是唯他独尊,不懂谦让为何物,过去之后就自然将高侍读挤到了一旁,成了大家陪他阅看众士子文章的局面。

因为心里有事,康熙看得不甚专心,强忍着控制住自己不要东张西望,看了数篇文章的功夫,只状似无意的远远瞄过韦小宝两眼,瞄了之后心里颇不是滋味,只见韦小宝跟没看见他来一样,在一株叶子已经掉光的柳树下面站得笔直,双手负在背后,正凝神听身边一个面目姣好的人在他耳边说话,不时要答两句。

康熙暗气,你至于吗,跟朕赌气都能赌到这个份儿上!过来说两句话,朕自然顺势给你个好脸色,咱们不就能合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事情比较多,码字时间不多,更得很慢,见谅!

正文第45章 乱七八糟的纠葛(七)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虽然才二十出头,却已经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因此深蕴御下之道讲究张弛有度,重在御心的道理。

对臣下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太宽容,斥责之后必要安抚,重赏之后更需警示,用民间俗语来说就是‘打一棒子再给颗甜枣!’

此招百试百灵,康熙近二年越来越用的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忽然间遇到一个只肯吃甜枣,拒不接棒子的主儿他一时竟然有些应对失措,没了往日里的高超水准。

韦小宝对他无礼动手在前,撒谎称病在后,怎么说都是应该打棍子的时刻康熙竟然一门心思的只想要给他甜枣以示安抚。

在朝那个对他视若无睹的人瞄了五六眼之后,他听见高士奇在身旁微微惊讶,“噫,这篇文章看着古怪,是哪一位做的……这字怎么像是纳兰公子的笔迹呢?”

一张书案后的地方有限,正中站了康熙和高侍读,左右两旁再陪上裕亲王和恭亲王就挤得满满登登,余下诸人只能散在周围,做垂手恭敬状。

纳兰性德听见提了他的名字就探身看了一眼,然后答道,“这篇是韦将军的大作,刚才他读出来我代笔写的。”

高士奇纳闷,“韦将军原来也喜做文章,这文章做得嘛……这个颇具新意,他是武将不是文人倒也难怪了,只不过他怎么不自己写呢?”

纳兰性德笑笑,还没答话,康熙就插口道,“韦将军做得不错啊,确实有新意。”对高士奇道,“朕看点头名就这一篇好了。”

高士奇经常在御前讲学,素知康熙严谨,做学问时更是一丝不苟,忽听他要把这么一篇大白话硬在诸多文辞迤逦的作品中拔成头名就很是诧异,心道就算现在不是殿上考试只是在臣子家中私下玩闹的事也不应该做得这样明显偏袒啊!

沉吟一下,觉得这事要是过后被传出去了,康熙的面上要不好看,有偏宠亲信之嫌,劝道,“韦将军这篇文章新颖有之,但用词太过直白,用典也不多,若说是头名,只怕……”

恭亲王常宁在一旁耐不住好奇,伸长了脖子探头来看,瞥见了部分韦将军的大作:

………

你要想去打听夜莺的消息?

它们曾用充满深情的妙音,

在那阳春佳日迷惑过你。

它们没有爱,就不能维持生命。

…………

噗哧笑出来,“果然不同凡响,这的确是韦将军的风格!”

康熙白他一眼,“你笑什么!朕觉着写得挺好!比那些个都强。”

常宁觉着康熙这是睁眼说瞎话,握拳掩住嘴咳嗽一声,“您说好那自然是好,我也没说不好,就是比较少见他这样做文章的,有些稀奇。您既然喜欢不如让韦将军过来一起看。”

康熙自打看见韦小宝后就在等人说这句话,可惜身周这些人平日里个个都千伶百俐的,偏偏这会儿没一个长眼色,谁都没想到应该去把韦小宝给陛下叫过来。

好不容易常宁碰巧提到,康熙脸色平平,装作漫不经心的立刻淡然答应,“也好,让韦将军过来吧。”

说完就垂下眼帘,仔细去看下一篇文章,一字字读得十分认真,读了老半天,洋洋洒洒一大篇不知什么东西都快读完了,才听见韦小宝走过来。

福全看康熙不肯抬头,以为他又发现了个有才之士的佳作,正看得投入,便先对韦小宝道,“韦将军快过来吧,今日陛下微服出宫,不必多礼了。”

韦小宝心道我本来也没想多礼,说实话,他现在看见康熙心里还有气儿,若不是此处王爷,大臣的比较多,不好当众让小皇帝下不来台,他才不会过来。

对着福全和多隆一点头,就走到康熙的身边,直接忽视了他向来不喜的恭亲王与不怎么识得的高士奇。

常宁眼睛几乎都黏在了韦小宝身旁的男装美人身上,因此十分难得的没有顾上去计较他的无礼。

高士奇则是没有那个立场去计较,韦将军官居一品,本就比他位高,原该由他问候才是,他就是看着韦小宝嘴角处的伤痕感叹,到底是年轻人啊,性情太过激烈暴躁,他堂堂当朝一品武将竟还会像个市井小混混一样和人动手打架,脸上这伤痕明显是与人斗殴时留下的。最近好像经常看见有年轻人脸上带伤。唉,我大清以武起家,马上得的天下,他们不忘根本,经常练武也是好事,只不过总打得满脸伤痕还是有碍观瞻。

摇摇头,又一个劲儿在心里琢磨,我好像是才见到一个年轻人也是脸上挂彩的模样,那年轻人是谁呢,怎么忽然想不起来了?

高士奇身为内阁中书,经常要为陛下讲书释疑的,学问渊博,脑子极好,什么事想不起来也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努力一想就恍然醒起,还有一个脸上带伤的不就是身旁这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