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胜者为王(23)

若非如此,也不会因着前儿小家伙一句食素肉者心不诚,就对那两个他自幼带在身边、很是看重的儿子不满了起来,连带着多生几个庶子的心思都淡了。

也因此,皇帝实做不出在自己孝期里头就抢人暖被窝的事儿。

只可怜他因孝心诚,素来不只中宫不过夜、后宫更是白日都少踏足,就连拿宫人内侍的嘴巴泻泻火的事儿都不屑做,每每火气上来了,都仗着自个儿年青力壮,就是寒冬腊月都直接泡了冰水了事。现在虽说正值暑天,泡冰水似乎没那么伤身,可就这么个挠进他心窝窝的人儿在,不看着想念,看着又心痒,那日子啊,可真不是一般儿的难熬。

现在太子偏生在他跟前秀什么两小无猜,可不就是自己上赶着找抽吗?

当然皇帝素来稳重自持,也做不出拿那等理由抽打嫡长子的事儿来;可这抽打不成……

皇后欣慰地发现皇帝越发倚重太子了,连为灾民重建房屋这样的大事都放心让他统筹,虽也明知道太子应该是担了名儿的居多,正经还是要皇帝拿主意,可皇帝肯让太子担了名儿自己忙碌,不正说明他到底还是重视中宫嫡子吗?

只不过后宫欣慰的只得皇后一个,连太子都因自知自事腹诽皇帝小鸡肚肠爱计较,其他各宫主子们,那醋缸子更是打翻了一个又一个,皇城之内那醋味儿啊,可比皇帝初初听说先帝既庇佑得王家连叶子都不掉一根、却由着他正殿西边都小塌一角时的,要浓烈多了。

就是前朝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是,谁想得到所谓皇帝越发看重太子的真相,竟是那般的,有童趣儿呢?

22第 22 章

皇帝难得童心未泯了一回,却发现太子在这等民生琐事上头的天赋实在是……真真儿不愧是在战乱中孝顺两重公婆、养育子女、约束姬妾、打理得穆家井井有条的先皇后,和高踞皇座二十年、治理得大庆从前朝的满目疮痍到今日的初现清明的先皇帝,合力教导出来的。

别看骑射武功略差些儿,但人家兵法战争照样说得头头是道,更难得的,不只会纸上谈兵,这大局观也比两个弟弟强了不只一点半点,民生琐事、平衡各方势力上头更有一套,就连废黜为先皇太嫔的原先帝继后戚氏,见着他时脸上的笑都自然几分,虽然肯定还是皮笑肉不笑的;而义王太妃、原先帝贵妃的齐氏,和那位先后身边梳头宫女出生的太妃李氏,见着他时都更是打心底里笑出来——不就是没将她那奸生孙子冷藏,而是好好儿封了个义忠郡王为先帝太子承继香火了么?义亲王且还圈禁着抄经,义忠小郡王虽不需圈禁在哪宫哪府,也明摆着必须要常住京城的——这没封地又没实权,不过是每年五千两的俸银并五千斛的禄米,日后婚配子嗣前程皆在朕手,就能哄得她们死心塌地的?李氏更是在私底下连先后特意留给先帝太子仅存那个小庶女的暗中势力,都给了太子大半去?

真真是,不知所谓!

难道真不知太子得了好儿,随时都能反过来咬一口么?就算义忠郡王明面儿上死不得,可这暗中要人命还不招人眼的法子,那些女人还懂得不够多么?

深谙兵不厌诈诡谲之道的皇帝,实在想不明白。可就是这样他觉得十分无用的手段,偏偏那些女人就是受用,他再是想不明白,也不得不暗中感叹两声长子的能为。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要不怎么说人心易变呢?

皇帝先时,因初见太子,是在先帝病榻之前,太子长相虽和他极相似,却又带了几分源自皇后且有过之无不及的精致,身量也不如跟他在北疆、几乎算是长于马背之上的庶子们那般壮实,又因给先帝侍疾熬红了眼睛,看着很有几分楚楚之态,皇帝虽欣慰于他孝心可嘉,却难免先入为主的觉得此子长于宫廷,果然沾染上几分后妃内侍的阴柔之气;待得皇帝登基,将太子带到身边听政,接触得略多了,再加上对太子早年自己独自在宫中生活的了解,不免觉得此子阴狠有余,而豪气不足,且又和弟弟们不够亲近,对自己也是淡淡的,就是对皇后虽好些,那亲昵里头到底有几分做作……

如此之下,就是知道了在他平息诸王之乱时,是太子为他守好后边安抚义王,到底觉得此子手段太阴柔些,不是大丈夫行径。

可待得地震之后,父子两个在巡视之中又多了几分默契,尤其有王子胜和小家伙这一对极其不同于时下大家父子相处模式的在,皇帝太子虽初时很觉得好笑——这般溺爱,怪道养出个敢当面说他“万事不理”的小儿来!可慢慢的,却也觉得如那般的极难得,当然,太子更觉得小家伙本性纯良,亲爹伯父都是那么宠,也没被宠成个没脑子不知分寸的小纨绔来。

皇帝被勾出几分慈父心肠,又见太子和小家伙的互动中,也很是流露出几分从未见过的孩童天真,这慢慢儿的,不说父子之间多多少亲昵吧,甚至原先的那点子亲昵还更添了几分别扭,可这份别扭的亲昵却是难得的真心起来,又太子解了心结,行事又多了几分磊落稳重,虽说手段该阴狠时还是很阴狠,万幸他现在前朝有皇父坐镇,后宫有母后主事,再需要他阴狠时也真不多,至于对待贪官污吏的手段上头多几分阴毒促狭,皇帝只有赞赏的份儿!

到了后来,不过是一时别扭想为难一下这小子,却意外地挖掘出这孩子不是一般的擅长民生细务,半个京城受灾的平民,给他安置得那是井井有条,以工代赈不再局限于青壮劳力,连老弱妇孺都给挖掘出价值来,又趁机将西城的街道安排得十分有序,连同四大城门到皇宫的路线也规整过了,往常行人行车的道路之外,还特特留了来去两道专供各种加急事务的传令兵跑马之用的,皇帝自然不会觉得太子此举略妨碍了他出行时的御道是什么不臣大不敬——说到底,这御道以后太子不也是要接着用的?难得他这个长于后宫的小东西都能顾着军政急务,难不成朕这个领兵多年的反而不知道这道理不成?

当然,顾忌心疼那些妨碍了加急传令的家伙,是太心软了些,但太子说的也没错,这大庆天下大定百废待兴的,百姓每常忙碌于趁此东风多寻摸点生计,偶尔顾不上那些老人小儿的,照顾不周让他们没能及时避开传令兵也不是不可能的,反正地震将街道都毁损了些,怎么也是要修建的,何妨多考虑一点?左右不过多一点石子沙土多一两日馒头供应的事儿,换来民间一片当今不愧是慈和悯下的先帝钦命的明君,果真爱民如子的赞誉……

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皇帝和太子两个,连带那些先帝的皇子皇孙们,还真没哪个真心觉得先帝是个慈和的,悯下嘛,一般时候也算疼爱百姓,可是必要时刻,将满城百姓都做了弃子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某些事,既然连御史言官起居注各处都不提了,穆家子孙自然也不会傻乎乎到处宣扬,笔者就也不深说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