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网王同人)秋叶静美的细水长流(24)

作者: 绥雪 阅读记录

马上就要春假了,打算趁着放假前多去图书馆借一些,然后屯着假期里看。

虽然这样子的做法有些赖皮,但是没钱买书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莲二呢?这次考试的成绩如何?

没记错的话莲二很喜欢夏目漱石先生的书呢,等我看完了这几本之后我们交换书评吧?

——清见

===============================================================

柳莲二会想到给竹内清见寄书过去是在国一快要结束的那个春假。

少女用半开玩笑半无奈的口吻说着自己因为阅读的书籍过少而导致国语成绩惨淡。

竹内清见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一点柳莲二很清楚地知道。

她不像他这样,单纯地因为喜欢文学而去借阅书籍,少女所做的一切恐怕都只是想把学习作为一块跳板来跳出北海道那块地方而已。

竹内清见国小的成绩异常优异,当初听到这一点时柳莲二还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但是马上,少年就知道了原因——学年第一是有奖学金的。

是的,没错。

竹内清见是单纯地为了奖学金才奋争第一的。

用竹内清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块小地方不比神奈川这样子的大城市,人少,学生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学生更加少,所以稍作努力就可以脱颖而出。这样的成绩如果是放在莲二那边的话,大概一点都不起眼。”

柳莲二给竹内清见寄过去的书,是他最近恰好刚刚看完的几本。

《我是猫》,《三四郎》,还有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如果反过来从多年之后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也许柳莲二会后悔自己将《人间失格》这样子过于消极的作品寄给竹内清见。

因为那个少女在收到书之后兴奋了很久,并且将这三部作品反复阅读。

《人间失格》,并不是一部积极向上的,适合多次阅读的作品。

特别是当那个少女在几年后受到了几乎是家破人亡的打击后,再回忆起这篇作品,竹内清见不得不承认,她确实也同样动过自尽的念头。

但是现在,谁都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所以柳莲二也只是顺手地,就将自己近期看完的三本书包好邮寄给了竹内清见。

“清见,你怎么又借书回来了?”看见竹内清见抱着三本书走进房屋,母亲有些无奈地说道,“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上限不是十本嘛?一次性借这么多书回来又看不完。”

“不是的,这次是莲二寄过来的。”怀里抱着厚实的书本,竹内清见朝着母亲笑了笑便走进自己的小隔间。

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浅棕发色的少女觉得自己似乎能够感受到柳莲二在阅读它们时的感受。

有些偏黄色的纸张,文字所串联而成的印刷物品呈现给她的,是一个个角度不同的故事。

那个少年从以前开始就喜欢阅读,信件中的言语,有时候也会带着微妙的汉字。

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所以柳莲二的那三本书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超出竹内清见理解的批注。

端正的字体就如同那些寄来的信件一样,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大致概览了一遍手中的文学作品,竹内清见对着柳莲二留有字迹的地方摩挲了几秒,随后才重新翻到扉页开始细细阅读每一字句。

“吾輩は猫である。名前はまだ無い。”(咱家是猫,名字还没有。)

“噗,什么呀这本书,好可爱。”大约是主语的称谓方式比较独特,让竹内少女忍不住笑了笑。

比起静静地看书,少女更加喜欢把文字转换成言语读出来。

所以吾辈这样子的自称从竹内清见口中脱口而出时,微妙的违和感让少女勾起了唇角。

突然想到柳莲二是不是在看书时也会轻轻诵读出声,竹内清见想象了一下那个外表有些清冷的少年说出吾辈这个自称时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细阅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不认识读音的汉字,而柳莲二似乎是提前知晓一样,在那些隐晦难懂的字上都标注了假名。

不知道是曾经的哪封信件里,竹内清见提过自己看书时有念出声的习惯。

那个少年却记了下来,在书上为她标注读音。

细小的感动,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那个人对你的重视程度。

竹内清见觉得,柳莲二所谓的“关于清见的数据,我全部都有。”这句话,也许真的不止是说说而已。

过了春假就差不多到了可以翻土播种的时令,在北海道这边薰衣草不知为何越发地卖不出去。

迫于无奈村庄里开始种植起了一些适合北海道天气的果蔬。

——山药和白菜是村民们最终敲定下来的农作物。

不比一片片薰衣草田地,田亩种上了果蔬之后,还未发芽的冬末初春季节,显得格外地荒凉。

被冻成一块块的土壤覆上白色的霜雪,半融不融的积雪在渠道里缓慢地流淌。

静谧却也毫无生机。

竹内清见就是在这样子的景色下看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名著。

从覆霜到发芽,一点点的绿意展现在了那片田亩上。

第三学期过得尤为短暂,当竹内清见还掉之前春假借阅的书,然后又借了几本回家,再次去到图书馆准备还书时,已经将近第三学期的末端了。

《从此以后》和《门》是夏目漱石先生继《三四郎》之后的两部作品,柳莲二在之后的信件之中有所提及,于是竹内清见也就很顺手地借阅了看。

事实上,在那个棕发少年告诉竹内清见之前,少女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夏目漱石先生还有这样子的三篇类似于“三部曲”的中篇小说。

说竹内清见粗俗也好,势力也罢,她确确实实就是一个不太愿意在文学造诣上花费功夫时间的人。

阅读名著是为了应付考试,磨练自己的文笔。

而这些归根结底,又回到了那个点上——把成绩作为踏板,跳出北海道这块荒地。

柳莲二在春假中给少女罗列过一张清单,那是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当试阅理解的名著列表。

不算太多的书目当中,大多都是竹内清见叫得出名字的书籍。

而少女放假前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大多也在清单上有名。

《三四郎》、《从此以后》和《门》在柳莲二给她的单子上并没有。

但是尽管如此竹内清见在校图书馆看到这两本书时,还是忍不住伸手抽了出来。

不在清单上就意味着考试不会考到,所以哪怕竹内清见看了这几本书也对考试成绩毫无帮助。

竹内清见从来不是会做无用功的人,可即便如是少女还是读了。

这是柳莲二看过的书。

这是柳莲二喜欢的作者。

这是柳莲二,曾经提及过的东西。

就好像那个人会把自己说的话全部记着一样,她也想尽可能地通过信件中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