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剧同人)朕与将军解战袍(13)

再回来时,便见着这偏殿里头,奴婢竟似都在外头,连阿娇身边贴身服侍的都站在门口。

门窗倒都大开着,连殿内的帷幔等物也去尽了。

是以里头虽然除了个躺着的皇帝,就是阿娇和韩嫣,却也还算光明磊落,不怕真有人将王太后那作死没口德的“娄猪艾豭”的污言秽语拿出来说。

——只是这两个,驱散了奴婢却说得什么?

馆陶心里存了疑,便止住了要高声通报的宫人,只悄悄儿往窗台外附耳细听。

却也不知道她听到些什么,毕夏震也睡过这一场谈话,但韩嫣却真是韩嫣,一场话下来,让毕夏震从此甚少遭受陈女士之鹰爪功、狮子吼荼毒不说,馆陶往太皇太后那儿尽心竭力又侍奉了一个多月,竟赶在太皇太后薨逝之前,拿到了一样好东西。

虽不知道基于什么考虑,没直接给了毕夏震、而是存在韩嫣处,在后来也是起了大用。

只是后话,此处不消多说。

却说毕夏震又眯瞪了半晌,足足凑足了三日夜,才算是完全清醒过来。

结果一醒来,抹汗:

尼玛自己晕睡时是给谁硬喂了雄心豹子胆不成?

这手里居然敢握着老虎爪子?

忙不迭松开阿娇的手!

毕夏震那其实是敬而惧之、不敢造次的谨慎,不知怎么的,放到刘彻的皮囊里,就硬是做出嫌弃避让的效果来。

阿娇本是看着韩嫣这三天几乎就都坐在“刘彻”床头,连睡觉都只撑着脑袋瞌睡,还为了不多如厕麻烦,连食水都尽量控制了——

那张白润如玉的面庞都熬憔悴了,那么顾盼风流的眼睛下青黑得给被人打了两拳似的,实在可怜。

偏不拘馆陶也好、阿娇也罢,甚至平阳隆虑两位长公主、皇帝陛下的亲姐姐,在照看完据说也病得不轻的王太后之后,要来照看弟弟,韩嫣都不敢放心离去。

阿娇实在可怜他,才勉强在照看外祖母和给两人看顾汤药之外,多劳累自己一二分,和韩嫣换了班儿——

这熬药的事儿也不轻松,可好歹不是一天到晚都熬着药,总能多少歇一歇不是?

可不想她这么勉为其难地在“刘彻”床头照看,这死野猪还敢嫌弃她?

一时间,差点儿又将韩嫣劝她的话抛诸脑后,横眉竖目的,虽没上鹰爪功,那手指也要向毕夏震面颊拧去!

万幸韩嫣来得及时,又刚进了殿门就是笑:

“陛下醒了?可是真醒来、还是迷糊着?

要真醒来了,别的不说,可要好好谢谢殿下。

这两三日皇后殿下又要照看您、又要侍奉太皇太后,就是太后那边也没落下,可真是累着了。”

毕夏震又迷迷糊糊眨了两下眼,还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倒真像才睡醒还迷糊着的模样,嘴里又十分自然应道:

“辛苦阿娇姐姐了。”

又紧张韩嫣:

“你还好吧?可还有人……咳咳,可也累着了?”

阿娇一看这野猪果然更着紧阿嫣,心中少不得发酸。

只不过“阿娇姐姐”这个称呼,却实在也是许久没听着了。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帝虽没反对她喊他“彻儿”,却只称呼她“阿娇”、甚至是冷冰冰的皇后了。

阿娇此时再听到这一声,又不免心里有些甜,有些软。

这一时又是甜软又是酸涩的,阿娇自己都说不清心中是什么滋味。

但她眼睛却清明,一眼就见着韩嫣给烫红了的手,登时又恼了:

“一宫奴婢都是死人哪?倒让你烫着手?”

一边说得凶,一边却迎了上前去接韩嫣手中碗。

可她就是手上垫了手帕子,韩嫣也不可能让她拿的不是?

便只是笑:“阿娇姐姐去熬药时,可不也是自己端了来?怎么我就端不得?可见阿娇姐姐虽做了皇后,也还是和小时候一般疼我们,自己烫着不觉得,看我们做弟弟的烫着,到比烫着自己还要心疼些。”

陈阿娇掐腰瞪眼不领情:

“你当我是你啊?傻到让自己烫着?这药烫烫的端来又不能立刻喝,怎么就不能先凉一凉,不烫手了再端?”

作者有话要说:馆陶想让阿娇拉拢韩嫣,韩嫣也想向阿娇靠拢……

不是背叛刘彻,只是谁也不想又给王太后弄个赐死不是?为了刘彻不得不死也罢了,刘彻为了他连和太后翻脸都肯,韩嫣自然要多打算啦

☆、往事与伤怀

韩嫣是真存心为她在刘彻面前卖个好,不求刘彻待她仍如幼年纵容谦让,好歹别真恼了不是?

不想阿娇实在直肠子,心里领了韩嫣的好,面上却不肯要这份情,硬是给戳穿了去。

亏得韩嫣性子好,自幼也不是给她戳一次两次的,依然还笑得出来,只冲“刘彻”道:

“你看阿娇姐姐,真真和以前一般罢?”

一边在床头跪坐下来,一边说起幼年他们三人满宫里玩耍时,但凡打碎了先帝、又或太皇太后、又或其他什么连皇子都扛不起的贵人们的心爱之物,总是阿娇站出来一人扛了的往事,特别是有次遇上栗姬那个不饶人的,若不是阿娇硬气,他们一个臣侯庶子,一个刚获封胶东王不久的小皇子,对上太子生母,可不定要吃多少亏呢!

说起来,韩嫣与刘彻两个,幼年时真多亏了阿娇,可不仅仅在储位一事。

尤其韩嫣,身份最低。

说是侯门公子,可惜只是庶子——

此时爵位继承,若是没有嫡子,便是有上二三十个庶子在,也属于要“无子除爵”的,就连刘彻,先帝立他为太子之前,都要先扶正王氏呢!

嫡庶之别可见一斑。

且他那个侯门,怎么说呢,弓高侯那家血脉也算是极高贵的,比起当今刘氏,弓高侯家的谱系甚至能追溯到商周姬姓——韩家祖上乃战国七雄、姬姓韩氏,刘氏比起弓高侯韩家,那简直就是泥腿子和高冷贵的差距。

可谁让泥腿子混成皇帝,高冷贵却早亡国了呢?

不只亡国,韩嫣曾祖父,那位与凭着背水一战立下赫赫威名、学渣毕夏都知道有个成语叫“韩信点兵”的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的韩王信,还投降过匈奴。

虽然略知点儿事的都知道那是给刘邦逼的,虽然韩王信的儿子、孙子又反了匈奴重投汉室,可韩王信是死在与匈奴一同犯边的时候——还是给汉军打死的呢!

这履历可实在不光彩。

有这么一位祖宗在,弓高侯真是不低调都不行,韩嫣这个侯府庶子,最初在宫中时,更是丝毫借不上侯府的力。

刘荣还当太子那会子,栗姬母凭子贵,区区一个民间舞姬出身的女子,也敢让娘家侄儿要侯府之子的强!

那会子,刘彻说是皇子,在先帝跟前也还算得宠,可惜他一不是太子、二不是先帝最宠爱的小皇子——

他姨妈小王夫人,足足给先帝生了四个小儿子,打十一到十四,哪个不比排行第十的刘彻小些?小王夫人又比姐姐大王氏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