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红楼+综]敬水流深(154)+番外

太子又捏了下贾珍的胖脸儿,眼风再往贾敬那儿扫的时候,就见着他那看似平淡无波其实幽深得很的桃花眼——又不想好事儿!太子心里哼哼一声,但还是满得意自己的魅力的,又想着已经两天没让贾敬吃着,也不好饿他太狠,倒也真琢磨起晚些儿的休闲活动来,想着想着,一向端方贵气的俊脸儿,险些儿要露出识海里还会肆意出现的特有猥琐笑,好在贾政不知怎么的,忽然惊呼一声,太子及时回神,手不经意地拂过嘴角,满意地发现那笑纹还没扭曲到肉身上。

对于太子殿下来说,风仪架子那是大事。贾政虽惊呼得唐突,但幸免他失态,太子看他的眼神还真又温和几分,再一看那引起贾政惊呼的人,竟是水淇的伴读,今科探花林海,嘴边儿的笑意就越发深了。

说来,这林海还和贾家有些渊源呢,据说是贾卿亡母至交金兰的内侄儿,太子当日为水淇挑选伴读,虽是认真欣赏那孩子的容貌才气,却也不免有几分照顾自家人的意思。今科林海以十七稚龄中了探花,不只水淇高兴得很,就是太子,也很赏了他些贺礼。

当然,比起同是探花,却一下子跃为从五品太子侍读的贾敬,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比起没品级的普通皇子侍读,不过十七岁就能凭自己的才华一举拿下探花,得了个七品翰林的官职,林海也确实无愧少年英才的名头,也难怪一贯儿书呆子的贾政,一认出他来,就那等惊呼崇拜了。

贾政自己和林海差不多年纪,也打小儿爱读书,也是满京城贵妇传了十好几年的五六岁就背得全本三字经的神童,可惜,他自从十二岁中了秀才,一路考到现在,此次秋闱都名落孙山,春闱更是连如常资格都没有。此时见了林海这样真正的神童,贾政惊呼过后才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讷讷无言,贾赦看着一贯儿小大人似的弟弟难得如此,有些好笑,又有些心疼他,就和水洺插科打诨帮他混过这阵儿尴尬,又舔着脸央了太子殿下,求了林海和贾政好好说说话,指点指点他科考秘诀。

林海跟着水淇在东宫混了近十年,和他主子一般儿,对太子都敬仰佩服得很,也不只一次得过贾代化的帮助,因只太子一开口就赶忙应了,只谦虚推了传授指点之类的话,但说是一道儿交流罢了。

太子笑看林海跟贾赦一行走远,再回头看看依然腻在贾敬身边儿的贾璋三个,只觉得这三个才是真识货的,虽总觉得贾珊的举止有些奇怪,却只当是太男儿做派的缘故,不曾深想。只笑吟吟看着贾珍扒着贾敬的大腿撒娇,心里微微一动,但想着两人寿数不比凡人,倒也放开;但再见着因骑术不如贾珊故,被嘲笑了也依然好脾气笑着的水淇,心里又是一动,却是真的放在了心上。

但那都是后话了,现在太子殿下最要紧的是,赏玩了春景美人,该回来做做正事了。

晚膳前,太子就将关于建立司农寺的奏折递给皇帝,皇帝早听太子说过他的想法,虽觉得此举太有新意了点,但一个重视民生农事的储君,总比一个连麦苗蒜苗都分不清的家伙强,又大青近年财政很是过得去,有了功名却没有实职的举子进士也不少,倒不在乎多开一个司农寺……

但皇帝再是支持自家太子,正经奏折确实第一次见着,厚厚一大叠,却一句废话都没有,面面俱到地详列了司农寺这个部门所需的一切配置、短期职责和长期计划,虽皇帝觉得太子对于远景乐观了点,不过算算这个衙门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而且长远来看,若能认真坚持个百八十年的,还真能弄出不少好处。

再一看左边坐着的太子,右边儿膝盖上趴着的,虽自家人看着还是三头身不足、但在外人看来已经是个快能入学蒙童的小绿儿,皇帝爽朗一笑:“就依保成的,明儿先和几个阁老通通气,下次大朝会上就讨论这个。”

只是又问:“小四那孩子,真能撑得起来?”

太子调皮地眨眨眼睛:“保成今儿考过了,到底是皇父的孩子、保成的兄弟呢!虽腼腆些,农书倒都通读过,也有点奇思妙想,想来是没问题的。”

说着,也不管自己多大了,还学着小绿儿的样子,双手往皇帝左边儿膝盖上一搭,下巴往手上一搁,拖着声音叹气:“还是皇父厉害啊!大哥足以为您威慑草原,三弟在户部的工作也精细,也肯干肯吃苦,就连傻乎乎的小四,也居然在农事上有天赋……”

皇帝听得直笑,眼角扫到脚踏边儿上趴着的贾敬兽,故意问他:“那你不如和太子妃再努力努力,多生几个?”

因不好提太子妃“生的”是皇父育出来的种这话儿,太子一时语塞,倒是另一边膝盖上的小绿儿可怜兮兮地仰起头:“小绿儿不好么?”

皇帝被看得心软如水,也顾不上再刺激贾敬,只搂着小绿儿一叠声安慰,太子先是看着有趣,后来心里略酸,也分不清为谁酸也酸的谁,只挤过去和那爷俩抱一块儿,双手看似大力其实温柔地搓着小绿儿皱巴的小脸:“小绿儿就是孤最好的作品,怎么会不好?”

早就醒过酒的贾代化站在角落里默默无语,只敢腹诽一句:育种的是阿寿,种出来的是臭小子,殿下您,为这件作品添了哪块砖、加了哪片瓦啊?

可惜提供材料负责栽种的贾敬只遐想着晚间儿酱酱又酿酿,什么意见没有;就是皇帝,虽嗔了太子一眼,却也丝毫不见愠怒,反而对着可怜兮兮求认同的小绿儿,还很是附和了太子几句,贾代化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一转头,被茶盏冰了手,才忽然警觉,怎么自己这么多年也过去了,偏偏在阿寿认可自己之后越发贪心了?连腹诽太子的事儿都做出来了……这样可不好,太子是阿寿的爱子,也是大青的储君,自己可万万不可有其他心思的。

贾代化这一警觉,本来让皇帝都默默决定退让的得寸进尺又收敛了,让皇帝暗自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点不是滋味儿。

看臭小子对保成,再看化化对自己……

唉,这么多年,真是亏待他了啊!

第91章

皇帝在私事上头节节败退,在国事上头却是一旦考虑清楚,那是极其雷厉风行的。

说是拿到大朝会上讨论,却是在和阁老通过气后,以五个阁老一赞同一反对三两可的情况下,直接拟好旨意,大朝会一开始就直接宣旨,朝臣们大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是皇帝那道旨意几乎面面俱到,虽没将太子戏言的“工都有个工部,怎么农在其上反而连个独立部门都没有”的话儿拿出来说,但就那详细程度,也足够大家清楚皇帝的决心。

再说大青延续了古来农业为主的基础架构,这弄个部门出来统筹天下农事,如果能长期坚持也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儿,虽说皇帝于此事上头独断了点儿,但吏部户部都表示人员财政都支撑得起来,也没谁会为了不会动摇大青根基的事儿和皇帝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