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红楼+综]敬水流深(113)+番外

虽带得皇帝一踉跄,却堪堪让皇帝那一脚踹空,只从贾敬脑门儿上踢过。

贾敬的眼睛终于睁开了。

不是因为皇帝那一脚,而是因为……

父亲终于准备把这家伙叼回窝里去了么?在平白耗费了三十年之后?

如此历史性的时刻,就算小混沌连封神大战都没兴趣——或者说是没机会——围观,此时也必须看仔细了!

皇帝被贾代化一把带怀里,还来不及为那久违的温暖感怀什么,就见到眼前原本懒洋洋的小混蛋,忽然目光灼灼地看过来——虽说贾敬的兽型比他的人形眼神生动,不过人兽沟通一般总还是有点障碍的,但很神奇的,皇帝居然一眼就看穿贾敬的意图,当下怒发冲冠,右脚猛跺、左手肘往后一顶,正傻笑着感受皇帝腰身滋味肩窝清香的贾代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手捂着肋下一手捧着右脚,咝咝呼痛。

皇帝当听声音就知道那呼痛声里倒有七分是故意装出来的,平时可能还会心软一下,现在极度恼羞成怒,虽不知为何将踹向贾敬的那一脚才抬到一半儿又收了回去,却干脆地一甩袖,也不看贾敬,也不看贾代化,自顾自走了。

贾代化眨眨眼,怎么苦肉计不奏效了么?想着放下脚,右手猥琐地在鼻尖嗅了嗅,傻笑着跟了上去,留下背后无限鄙视的贾敬:这行动力!

不过贾代化的行动力虽然再次找到小儿子的鄙视,他隔壁的堂亲和亡妻的娘家,行动力却都是杠杠的。

虽昨晚申初忠靖侯家才正式接到旨意,各府不好行动,但今儿一早,便是荣国公忠靖侯都是要上朝的,国公夫人侯夫人却不约而同都到了宁国府。

陈氏出来接待,史氏见着了史夫人,彼此脸色都有些僵,史氏还好点,无论心里怎么想的,脸上很快就笑得如沐春风;史夫人却显然不耐烦见她,虽因着是自家姑奶奶夫家的堂妯娌,也忘不掉这位大姑娘昔日的气焰和她一家子的“大恩”,她又素来最是直率,脸上也不免带出来几分。

陈氏虽长袖善舞,史氏却颇觉得没意思,又自恃身份,又不觉得忠靖侯家出个太子妃就如何了不起,从东宫正殿走到慈宁宫正殿,可不是段容易的路程,半路跌死的不知道有多少——就连荣国府,住正院的女主人算什么?只看贾赦定下的是哪家女儿就知道,住佛堂的老夫人才是真正做主的那个呢!

因此史氏虽很给陈氏面子,笑着应酬了几句,也贺了史夫人成了未来皇帝的外家,却不一会就托辞家中诸事繁忙,回了西府去了。

她一走,史夫人的脸色好了很多,陈氏也松了口气:她因着自家丈夫的态度,对西府里老夫人倒是孝顺,对这位叔母就只是敬着了,就算说起来见得比舅母多,她自个儿有孕坐月子的时候也还多亏了这位叔母帮忙想着敷大爷的房里事,到底真说起来,还是舅母亲近些。

或许真是隔了房的缘故吧。

陈氏笑眯眯地和史夫人说了一会儿女经,就见史夫人忽然叹了口气:“这你小舅父家的大姑娘,说来都多亏了你们……”

史夫人是真的有些愧疚的,她昨儿才听说了自家小叔竟还有个遗腹女,当即和丈夫翻脸。因为倒霉的忠靖侯莫名接收了个侄女儿之后,还不得不努力给这个侄女找了个来历,就连对着老妻,也只能拿对外人的那种“因为侄女儿生辰太贵重,刚出生时差点养不活,偏巧就忽然来了个有道全真,说是她不合在侯门府邸养着,出嫁前最好都不见同姓亲友,如此才能一生顺遂”的话儿搪塞。

史夫人出生顾家,说来也是千年世家,只可惜她娘家那一支已经败落得不能再败落,又四五岁上就失怙,柔弱的寡母、才满月的幼弟,就算没什么极品亲友欺压,她也是打小儿养成了爽利强悍的性儿。

有个拜了几十年佛的母亲,又有个修了十来年道的婆婆,史夫人虽不拜佛不修道,但也不敢说不迷信,只是实在恼怒丈夫的马虎大意。道士的话不好说不足信,侄女儿据说打住到姑奶奶庄子上后身体就好了起来,现在更成了太子妃,也算是验证了那批语——

可即便因她进了史家门也算侄女儿的同姓亲友不好相见,也不必彻底连她还有个侄女儿都不让她知道吧?全抛给姑奶奶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的还当她连小叔的遗腹女都容不下呢!却不知道,史夫人顾氏嫁入史家时,史二还只是个未留头的小娃娃,她端的是长嫂如母,就是后来和弟妹也处得好,早年就说过要过继了小儿子给小叔呢,这老头子居然连小叔嫡亲女儿的消息都瞒着她!

顾氏彪悍地狠捶了忠靖侯一顿,因有经验,没让新任太子妃的娘家伯父在脸上带着幌子去上朝,自己也只略用了点心,急急就往贾家赶。

这话儿可要说明白,她真心不知道;只是又不好说得太明白,顾氏倒愿意相信自家老头子真的是对妹妹妹婿太放心,才导致连妹妹死了都没和自己提起就住在她陪嫁庄子上的侄女儿的事儿,但谁知道侄女儿信不信呢?少不得先来和陈氏略说说,责任多往自己身上拉没关系,总不能让太子妃对自家存了疙瘩——虽说忠靖侯家的男儿,就没靠裙带爬的,只是到底是太子妃,又是小叔留下的唯一血脉,犯不着因为老头子的大意交恶了!

陈氏其实对这位据说就住在婆婆陪嫁庄子上的太子妃,在昨儿之前也素未门面从未听说,不过昨晚贾敷特特和她说了半宿话,这表妹确实是打小儿养在婆婆庄子上的,只是因为她性子清冷,又许了为父母念足十六年道德经,自己嫁进来几年也不得见,但人是好的。而且大舅父一家虽因着那全真所言不好去看她,这些年从没少了暗中的照看,也不算失责,因此陈氏应承着顾氏时,笑得很真心。

顾氏略松了口气,因有那批语在,也不好说要去看侄女儿,只托了陈氏多多去照看,因看着天时渐渐近午,挂心家中儿孙,也就辞了去。

顾氏回去后少不得亲自打点送到庄子上给侄女儿的东西,也没因为侄女儿成了太子妃就特别奢华,只比着忠靖侯费劲脑汁杜撰出来的那份儿往年规矩,又添了自己亲手所制的女儿物件,次日收到了史三姑娘——太子妃在忠靖侯府中排行第三——亲笔写就的素笺,看着上头笔力洒脱、言语自然,不甚亲切却很知好歹,方彻底放下心来。又琢磨着竟小叔有了亲骨血,那过继一事,似乎也还给和这个侄女儿仔细商议才是……

顾氏与丈夫说了,忠靖侯本早也有此意,只是现在小弟莫名多了个嫡女,少不得先搪塞了老妻,回头寻机问了皇帝。

皇帝也没啥说的,将太子妃弄成史家女,本不是他的主意,不过是贾敬莫名其妙地跑来说太子看中了他母家表妹,他防着臭小子出鬼主意,也不耐烦和太后扯皮,才转头就在小朝会说了。现在知道了那竟是臭小子为了自己方便硬塞给忠靖侯家的,皇帝对着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倒真有点不好意思,只是两人虽做了亲家好几年,到底君臣有别的,且道歉的理由也不好说,因而只让忠靖侯随意,又推说念着当日文武状元的风流,还特特赐了史二一个一等子的爵位,允了他嗣子降二等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