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混饭难(9)+番外

沈曦一看,这政府果然腐败呀,明明十七两,原来十两银子就能卖呀。沈曦不由笑道:“谢谢大人成全。大人,能不能再少一点,小女子的钱还差一点点。”说罢,袖了五两塞进了王书吏的袖子里。那王书吏见沈曦竟然给了他五两的谢钱,不由楞了下,然后意味深长的看了沈曦一眼意,另拿了一张纸大笔一挥,将十两就改成了五两,边写边道:“我这人就是个‘小人’脾气,别人若是对不起我,我要百倍奉还回去,若是对得起我,我也绝对不会亏待了人家。”竟然才十两银子就把那房子买下来了,沈曦高兴坏了,对着王书吏行了个大礼,连声道谢。

纸写了一半,王书吏问道:“小娘子,你家藉贯是哪里?可带了原来的户藉过来?”

沈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户藉,不会是户口薄吧?这年头已经有户口薄了?心思一转,她心中就有了主意:“王大人,实话跟您说吧,小女子根本不知道我家原藉是哪里。小女子在娘家时,只在村里打转,只知道村子叫靠山屯,连镇上都没去过。家里穷,哥哥娶不上媳妇,爹娘就拿我和人家换了亲。爹娘把我关在马车里,走了三天两宿才到了这里,我连这里离家多远都不知道。我丈夫家父母双亡,丈夫又是个残疾,连话都不会说。在我们成亲第三日,族里有人霸占了我们的房子,连夜将我和丈夫赶了出来,要不是我丈夫心里明白,早早藏了几两银子,我们夫妻早就沦落街头了。大人说的户藉是什么,小女子当真是不知道。”说罢,沈曦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大概是觉得沈曦可怜吧,也有可能是看在那五两银子的份上,那王书吏沉思片刻:“小娘子,你再给我二两银子,我找一个无儿无女的刚死还未消户的户藉帮你挂一下,不过这样的话,你和你丈夫必须有一个人要改姓了,若把你改成女儿,那你丈夫就是入赘,若是改成儿子,那你丈夫就得改个姓。”

沈曦听了个大致明白,这王书吏应该是要钻法律的空子了。不过二两银子买个户藉,她当然是乐意的了,在后世做黑户都有诸多不便,别说这个阶级森严的社会了,沈曦可不想被官府抓了去。

沈曦想了想,反正也不知道瞎子叫什么,不如改他的吧,于是道:“改我丈夫的吧。”

那书吏拿来一个本子,在本子上找了找道:“就这个吧,七十岁的贾柱,你丈夫叫什么?我改个姓就行了。”沈曦一听姓贾,就想起红楼梦上那有名的对联“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来了,于是张嘴道:“那就叫贾如真吧。”王书吏一笑,就在那卡片上工工整整写下了“贾如真”三个字。

“那你呢?可还有孩子?”

“我叫沈曦,没有孩子。”然后沈曦眼睁睁看着那王书吏写道“贾沈氏西”。

贾沈氏……西……这么醒目的称呼,让新出炉的贾沈氏西风中凌乱了。

攥着崭新的房契和户藉卡,沈曦喜滋滋的回了家。回到家后,赶紧找了张油纸,将这两样东西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然后找了一个空磁罐放了进去,盖上盖子后还用泥巴把罐子口给糊起来了。糊完后,她把这个小磁罐放到了厨房一个暗暗的角落,旁边又放了两个破坛子。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嘛,就算是真来贼了,也不会认为这个破咸菜罐里会藏着值钱的东西吧。何况这东西,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和财产了,可是丢不得的,也不能让耗子给咬了去,那个王书吏说补办可是麻烦的事呢。

把东西藏好后,沈曦心道以后就在这儿定居了,这邻里的关系可要搞好了,特别是那个热心肠的郭婶,自己应该好好去谢谢她。想到这儿,沈曦梳洗的整整齐齐的,拎了一包点心就去郭婶家了。在郭婶家待了好长一会儿,两人相谈甚欢,建立了良好的八卦关系。从郭婶的闲话中,沈曦对左邻右舍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过沈曦暂时没有去拜访,她还有事情要忙,这事以后再说吧。

下午的时候,沈曦没有出门,而是将这个已经可以称为“家”的房子院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清扫和整理。没用的东西该扔的扔,有用的东西都归置的整整齐齐的。房间和厨房她也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连房顶的蜘蛛网也都让她踩着凳子一扫而光。

接下来两天,沈曦只是在摆弄家里,缺什么就补充点什么,慢慢的,这所陈旧的房子,在沈曦的整理下,焕发出了点点生机。

到第四天头上,沈曦去裁缝铺取来了新棉衣,摸着松软的棉衣,沈曦幸福的直想流泪,这几天可把她冻惨了,连手指头都快生冻疮了。这里的冬天,贼拉拉的冷,比后世那可是冷多了。

沈曦穿上棉衣,怕把棉衣弄脏了就又将单衣套在了外面,不用照镜子也知道圆鼓鼓的样子肯定不好看,不过在快被冻死的情况下,她还是很实在的要温度不要风度了。

瞎子的新棉衣也是一件棉衣一件棉裤,沈曦替他穿上后,将那件单衣也替他套上了。女子的单衣是上衫下裙,男子的单衣是一件长褂。瞎子的棉衣做的很合身,加上他长得瘦,这棉衣在他身上一点也不显臃肿,现在这长褂一穿,更是显出一种安静沉稳的气质来了。

沈曦笑眯眯的围着瞎子看了好久,着实过足了眼瘾。

穿暖和了,沈曦又去木匠铺取来了独轮车和粥桶,还去孙大爷家取回了“蒸锅”,到了此时,开粥摊的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从明天开始,她的粥摊就可以开张了。

吃罢晚饭,沈曦把米洗净,然后将米泡到桶里,准备第二天早晨煮。又把自己腌的萝卜咸菜拿出来,捡了一根尝尝,已经可以吃了。把这些弄好了,沈曦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屋里的炉坑给清出来。既然是有煤,那这炉子可就有大用处了,可以在半夜的时填上一锹煤,然后把粥锅安在上面,这样就不用沈曦辛辛苦苦的去烧大灶了。

作者有话要说:十有八九犯什么忌讳了,八九打出来竟然是口口……

☆、7

半夜时分,沈曦还真就醒了,点着昏黄的油灯,下炕去生炉子。柴呀煤呀什么的她临睡前就准备好了,只要点着了就行了。

沈曦千想万想也没想到,这炉子可没大灶好点,只那么丁点大的灶膛,放那么点柴把煤引着了,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沈曦可是没办到,虽然白天的时候她请教过了郭婶,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啊。过了好大一会儿,火还是没点着,反倒是呛了一屋子烟,就连炕上的瞎子都被呛的连声咳嗽。

沈曦气了个够呛,自己一个劲的发狠:“我还就不信了,我点不着这个破炉子,晕死,大不了我不烧煤了,光烧木柴,我看你着不着!”沈曦把门打开,凛冽的风一会儿就把浓烟带走了,相对的,也带走了屋中的热气,把沈曦冻的机灵灵打了个冷战。不过沈曦是个不愿服输的人,顶着冷风,她跑进厨房,又抓来点柴,开始继续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