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色莲华(94)+番外

“是,媳妇这就吩咐人准备。”乌喇那拉氏忙应道,苏宜尔哈知机朝春雨使了下眼色,让她带人协助喜云下去准备。还是看牢点的好,如今是皇上驾临,自己又身怀有孕,一点疏失都不可有。

康熙对乌喇那拉氏道:“你身体不好,也不要操心了,既在多栽轩用膳,就交给钮祜禄氏去办吧。”

乌喇那拉氏恭敬地应了。

“那臣妾就下去准备了。”苏宜尔哈告退。她亲自到小厨房看了那里的食材,命人到菜田里摘了些新鲜的蔬菜并香料,又从在空间里采了些山菇木耳鲜笋,接着列了菜单,准备给乌喇那拉氏和李德全过目,生怕康熙有什么忌口不吃的。

“陪我到池边看能不能钓几尾鱼来加菜。”干坐着没意思,康熙叫了胤禛找来钓具鱼饵一起到池边垂钓,乌喇那拉氏和李德全只得侍候去了,好在那里有石桌凳,临着水面的树荫下也颇凉快,她坐在那里也不会太累,而碧梢也替了喜云赶了过来在她身边伏侍。芳茶几人机灵地端来了套梅花凌寒粉彩茶具并炭炉等泡茶器具及鲜果,将下手的工作做完,剩下的由着乌喇那拉氏亲自泡茶削果,端给那二位爷享用。

“嗬,鱼还挺多的。”康熙占了个最佳的位置,一见池里影影绰绰都是梭摆的肥鱼,立时觉得定能满载而归。

胤禛却是笑道:“皇阿玛可别小看这池子里的鱼,它们精着呢,儿臣钓了几次,每次都是收获极小,有时它们把饵都吃光了剩了鱼钩在水里晃,儿臣愣是没察觉。”

“哦?那朕更要试试了。”

这鱼果然难钓,康熙父子两人钓了大半天才钓了两条,一条是黄膳,一条却是鲈鱼。为了赶上午膳两条鱼先被送到了多栽轩的小厨房,留下两个不甘心的垂钓者继续努力。当然,也不纯是钓鱼了,两人偶尔谈谈朝事,有时谈谈生活上的一些事,倒象普通人家的父子相处。

桌上菜色不多,八菜两汤。正中间摆着的正是那条康熙钓的黄膳鱼配北芪、红枣、猪瘦肉、生姜煎煮的汤,饭前喝暖脾胃旺气血;另一道汤是猴头菇炖鸡汤,此汤益胃健脾滋补强身;八道菜分别是:清蒸鲈鱼、黄焖黄骨鱼、酸辣狮子头(藕粉肉末做的)、酸菜排骨苦笋煲、翡翠虾仁、八宝兔丁、脆皮炸豆腐、手撕包菜。另又添了几样小菜,如手拍黄瓜、鸡丝银耳、及自己腌制的酸辣白萝卜片等。

汤味鲜美,又养生,菜也是极鲜的,仗着材料好又不是宫里常用的菜色,身边又有佳儿佳媳陪着,康熙好心情地多用了一碗饭,李德全不由笑眯了眼,暗自将这些菜记下,决定有机会让御膳房多做几次。

“养好身子,给老四生个儿子。”回宫前康熙对苏宜尔哈说道。

“是。”苏宜尔哈脸一红,低声应了。她只当它是一句平常话,乌喇那拉氏听了心中却十分不是滋味,抑郁、忿怒、无奈,夹杂着翻滚于胸臆,令人窒息。然当着康熙淡淡的眼神,她却什么也不敢表现出来。

70

70、包子出生(上) ...

傍晚的霞光映红了大半个京城,李德全亦步亦趋地跟在康熙身后,摸不透他此时心中的想法,只觉着他的心情似乎不若在雍郡王府时轻快了。

康熙徐步走着,身上也带着红彤彤的光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并不觉得夕阳有多好,他一生经历过多少政治风波,面对过多少刀光剑影,一生的成就在历代帝王中堪有能与之比肩的,可到了晚年,他开始心烦储位。

曾经让他寄予厚望,怀抱无限喜爱的太子,这些年早没有了青少年时期的英明能干,优雅从容,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全是一个阿谀奉承、引着他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之徒。自己顾念着父子亲情,顾虑着国本,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他却丝毫没有悔改之意……

难道自己当初就做错了?

可是自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薨后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满清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他不能不顾。自己即位之初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引发的皇权与旗权之争,他也要考虑,立皇太子,强化皇权、削弱旗权是必须的。胤礽是自己的元后赫舍里所生,出身显赫,也符合皇位嫡长继承的历史传统。再加上当时的“三藩之乱”,伪托“朱三太子”蛊惑人心,以之为号召,煽动叛乱,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京城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能丧其志、绝其望。而自己立了“太子”,既能为自己身后预作准备,稳定人心、壮大声势,又能起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那也是必须的。

自己从小将他养在身边,亲自教导,给他所有储君的尊荣……只是太过了,现在想想,实行储君制度就应该坚持储君不御政,如今,太子御政多年植成党羽,已然威胁到皇权。自己派太子与其他阿哥参与各种军政事务,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哪知却是增长了他们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如今除却无心储位的五阿哥、七阿哥,做到自己想望的却只四阿哥胤禛,其余的皇子阿哥植党结派,朝争之势已然形成,宋朝末年党派之争拖垮国家之鉴尤在,为了大清,自己决不能任事情发展到那一步。

难道,真的要放弃胤礽,放弃自己多年的心血?!

不放弃,这样的太子能否承托起大清的江山社稷?现在连他自己也无法相信。

可是除了胤礽,他还能选谁做储君?朝中赞誉频频、曾被二哥赞“心性好,不务矜夸”的八阿哥胤禩?哼,才能是有的,只是处处标榜自己,迎全别人的看法,若登了位,他拿那郡拥护即位的臣子怎么办?要赏还是要罚?!拿大清的江山社稷成全自己私欲的人还配成为大清的帝王吗?尤其是太子会变成如今的模样少不了他和老大胤禔的手脚,如此没有兄弟悌爱之人一旦登极,他会怎么对付他看不顺眼的兄弟?

老大胤禔打战是好的,可惜于政务上太糙,达不到一个储君的标准,心眼也小了些,这些年处处与太子争,有什么好争的,出身位置本就不同。

老三,文才倒是好,可那些圣人之言、诗词美赋就能治理一个国家?

老四胤禛倒是不错的,这些皇子阿哥里,只有他精明强干处事公允不含私心,对自己也是孝顺……想起早逝的佟佳氏,又想起德妃对他的态度,康熙心中闪过一丝怜惜,更多的却是骄傲,这是他和玉姮(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教养出来的孩子……只是,还得看看,再给太子机会吧,若真不成,不,也不能将老四抬出来,不然只怕也逃不过太子的结局。

老五老七无心帝位,再往下的皇子阿哥还太小,康熙根本就没考虑。

他的思想已经从胤禛身上转到了他的后院。

乌喇那拉氏是个好的,可惜福气不够,无子,身体又不好,母仪天下太过勉强。李氏出身汉军旗,气度也不够,不考虑。倒是那个钮祜禄氏,选秀时就觉着气度不凡,这些年连相貌也长开了,出身也是满州著姓大族……更重要的是自己曾将她的出生八字私下叫钦天监批算,是个难得五福具全、旺夫旺子的,如果她能一举得男,自己倒是可以表示一下。老四的子嗣毕竟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