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色莲华(191)+番外

——想通了这桩谋划的方方面面,康熙很愤怒,他的儿子们是很成器,可他们也渐渐忘了自己是他们的君父,都在算计着自己的位子,像老四一样纯孝的又能找出几个来?!他们自己不孝也罢了,还时刻想着离间、破坏他难得的父子亲情,前一个太子已经无法挽回,现在仅一个自己看重的老四他们也不放过……实在可恨!

好半晌,他才记起:“钮祜禄氏现在怎么样了?”

康熙想不到的李德全一直帮着关注,闻言躬身道:“钮祜禄侧福晋回府后就进了产房,孩子还没生下来……”

康熙皱眉:“孙太医不是诊过说没事?”

“是,不过钮祜禄侧福晋回府后碰上了喜塔腊格格,听说喜塔腊格格拦着不让侧福晋回多栽轩休息,另外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所以——”

什么事?康熙很不满意他模糊的言语。

“奴才也不清楚,听说当时元寿阿哥亲自带了府上的护卫往京郊去了。”能在那个时候带人出府肯定是发生了什么。

也许自己做错了,就算将老十四调离京城,这京城也安定不下来……哼,有心的果然怎么都不会放弃。康熙闭上眼,冷冷地想着,心中掠过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的影像,会是谁?

自他将老四的玉牒改过并在政务上越来越倚重他之后他就知道老四的处境会更艰难,也更危险,所以他才显出有意培养老十四的模样,以瓜众人的目光,看来是没什么用的。不过,除了老十四也确实没什么适合的人选,老十三自己是绝对不能让他的野心成长起来的,他要留给老四去用,十五才能平平,十六十七还太稚嫩……

“去把胤禟叫来!”

“嗻。”李德全下去了。

没多久,康熙就见到了九阿哥。“叩见皇阿玛,皇阿玛吉祥。”九阿哥规规矩矩地行礼,心里有些忐忑,皇父叫他能有什么好事?好事向来轮不上他。

“我吉祥?那得你们这些不孝子少气我才行。老十四最近给你什么消息?”康熙眼神锐利地盯着他,见他移开眼,心里便有了数。“怎么?老十四是你老子?”他语带讽刺,说他们是梁山泊义气还真没说错。

这话说的,是指他不孝,还是指他跟老十四沆瀣一气啊?九阿哥脸上阵青阵红,想起宜妃的话只得乖乖道:“他说他会派人上京,让我掩护一下。”

“什么人?还让你掩护?他想干什么?”

“一个喇嘛,听说有些本事。” 九阿哥原本还想含糊过去,见康熙眼神不善,怕他想歪忙又道,“老十四说德额娘寿辰他在西北没法子赶来,听说四哥没去永和宫……那个,进孝,所以叫人找四哥麻烦,出点气。”

喇嘛,还有些本事?康熙的眼眯了起来,冷笑:“出点气?他凭什么?他这是合着他额娘将气撒到慈宁宫里了!他还将没将朕这个皇父看在眼里?!你们皇玛嬷都什么年纪了还不让她老人家安生!!”

九阿哥近一段时间很意兴阑珊,连八贝勒府都少去了,消息有些闭塞,还不知道今天慈宁宫发生的事,现在听康熙的话知道定是慈宁宫出了什么事,不由暗惊,这老十四对自己也防得紧啊,跟自己这个“盟友”说的话也不尽实。

“皇上?”

得到康熙的示意,李德全上前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元寿阿哥带人捉回了一个喇嘛,消息上说这个喇嘛原是将咒术下在钮祜禄侧福晋身上,想让她刺杀雍亲王的,不知怎么回事没成功。”

康熙瞿然一惊,听到没成功又松了口气,他当然不会怀疑老十四会派个没用的人来,只是觉得这钮祜禄氏果然是个有运道的人,这都能让她逃过一劫顺道免了老四一灾。然后又想,老十四在这宫里也不是没人,好在他这次不是将目标定在宫里,不然……不对,现在他没这个意思难保以后他不会想到,连自己的亲兄弟都能杀了,自己这个皇父和皇玛玛嬷又怎么会放在他眼里,这不连慈宁宫都算计了吗?

想到这里怒瞪了一眼表面力持镇定实际惴惴不安的九阿哥一眼:“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点禀报?”

九阿哥将头一扭:“关儿子什么事,儿子没插手已是好的了。”毕竟是皇父,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辩白的时候要辩白,当然,方式要讲究……他还是很聪明的。

“那你还想怎么不好?”康熙怒极反笑,“滚去翊坤宫让你额娘好好教教你什么是孝悌,回府后禁足三个月。”

禁足?做错事的人又不是他……他想反驳,可抬头见康熙阴沉的脸色,算了,反正他最近不太想出门,

“儿子告退。”九阿哥怏怏去了翊坤宫听宜妃给他恶补宫中最新消息……然后觉得自己很悲催,不作为也会惹祸上身……基本沾上那两兄弟的事他就倒霉,算了,以后有多远避多远吧。

皇宫里的事情,只有皇帝不想知道的,没有皇帝不知道的,尤其是坐在皇位上的人是康熙这种头脑、手段都不缺的帝王。当晚,慈宁宫涉事的一干奴才都被查了出来,并揪出几个并不显眼的庶妃、贵人。

因这些涉及内务府一些管领的家人,康熙并没有将犯事奴才交给内务府慎刑司去处置而是直接交给暗卫去审,而他的这一谨慎之举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顺藤摸瓜地知道了此事永和宫钟粹宫都有涉入,更由于胤禛有意地安排知道了内务府一些世家相互间的图谋……

“可恶!”看完手中的报告,康熙走来走去,从未觉得如此棘手。内务府本是管理宫廷的机构,设有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的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并管理御用马匹的上驷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的武备院,掌各处苑囿管理、修缮等事的奉宸院,统称七司三院。另,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三十多个附属机构,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可以说,皇家的生活全赖它的运转。

从大清入关定都北京建起到现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务府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但相对的,因为包衣旗的原因,普通的旗人不会与他们谈婚论嫁,这些奴才彼此联姻、相互发展、提携、包庇……脉络相连,关系错综复杂,已经形成了一股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如果他们有了自己的心思而算计到了皇宫里的主子身上,那真是防不胜防。即便有一两个精明的皇帝掌控后宫得力,令他们不敢妄动,但万一以后登基的是个仁弱、年幼的呢?说不定就被这些奴才把持住了。现在还只是涉入后妃争宠,要是以后干涉皇嗣的诞生呢,他们要动起手脚来那可真是太容易了……

德妃,乌雅氏,可不就是包衣出身的么?这么快就掌控了这么多的包衣家族为其卖命,是早先就有的算计还是后来才有的投靠?若是大清的皇后太后最后都是包衣出身,或者说大清的皇帝都是包衣出身的妃子所生……嘿,那大清的皇帝将来拿什么态度对待这些奴才?只须两三代,这龙椅由谁来坐怕都要由他们主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