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色莲华(142)+番外

胤禛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比上辈子更清楚明确地知道,皇父在为他铺路。

上辈子极难拉拢的礼部侍郎蔡珽和左都御史李绂在向他靠近,他知道这固然是自已的努力这些重臣看得见,但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得了康熙的暗示,他所属意的接班人是谁,若没有他的意思在里边,这些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重臣是不会这么轻易向人示好的。而其他的有才能的人,像刘统勋、鄂尔泰、觉罗满保等人,他也没有刻意拉拢,只在他们还没显要之时给予扶助和尊重……

对比三阿哥的势力太小,八阿哥集结的大都是朝中文官,而十四阿哥只有小部分兵权,并没有得到朝中的普遍支持,而他身边的人,外有总督、巡抚、提督布于四方,内有内阁官员、御史等,势力说不上大却也不容轻视。

进入腊月,乌喇那拉氏不小心得了风寒,缠绵病榻近一个月,苏宜尔哈等人不敢轻忽,再加上朝中形势,整个新年过得极低调,也只出席过五福晋举办的一次“赏雪宴”和宫中的新年筵宴。

也许是自感时日无多,觉得人之将死什么都是空的,乌喇那拉氏病势沉重时只拉着胤禛的手求他看在结发之情上多看顾着她的家人,又当着他的面将一双女儿托给苏宜尔哈……惹得一边的乌嬷嬷和两位格格哭个不停。

苏宜尔哈叹了口气,握着她的手道:“福晋不要说这种丧气的话,任他什么病信心是最重要的,二格格和三格格能不能过好,谁能比得上你这个亲生的额娘,您不想亲自看着她们嫁个好夫婿么?”

乌喇那拉氏望着珠泪涟涟哭得好不凄惨的两个女儿,心中一阵疼痛,她们才八岁啊……

毕竟是嫡妻,忙于政事的胤禛也不忘关心乌喇那拉氏的病情,又亲自请了位擅长治风寒的太医,再加上苏宜尔哈日日关心问药,让人小心服侍,终究还是让乌喇那拉氏捱过了五十一年。

五十二年是康熙的六旬万寿,又因为之前分了几期推行的良种种植情况良好,百姓的田产收成番了近一倍,颇有盛世兴旺之景,新年庶妃赫图氏又给他生了二十二子胤祜,康熙高兴之余决定举办千叟宴。

不想,二月时大臣赵申乔疏言太子国本,应行册立。

康熙想了一夜,之后又听取了刚从狱中放出、以平民身份入了南书房作文学侍从的方苞意见,才召集了大臣说:建储大事,为免诸子相争他已决定秘密建储,继承大统的人选将写在圣旨里放在正大光明匾后,一朝他薨逝或者禅位,便可从中请出圣旨恭请新帝继位。其他分封的皇子若不服从,着意引起争端,动摇大清根本,立刻逐出宗室。

这是一位皇帝对继承者的乾纲独断。

朝中大臣对此再无发言权,而诸皇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那颗炙热而不安的心也慢慢定了下来,知道要名正言顺地登极帝位还要继续努力、表现,获得康熙的认可才行。

苏宜尔哈对这种朝中大事向来是当“参考消息”听的,与她没干系或对她影响不大的事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何况忙碌的新年刚过,她一边养胎一边还要清点准备为敬献给皇帝的六旬万寿礼。

清朝有名的千叟宴共举办四次,分别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十一年及乾隆五十年、嘉庆元年举办。如果有时间,康熙五十二年襄举盛况是最好的,因为六十一年康熙的人生已经走到最后,也是夺嫡最为紧要的关头,那时也不定有空……至于后面两次,苏宜尔哈觉得自己不定能活到那个时候。

可惜了,她瞧着自己益发往大里发展的肚子,自己的预产期就在那几日,别说领导不同意了,就是自己也不愿担那个风险让孩子有一丝意外……唉。

102、各得各的果(上) ...

从二月起,全国各地的耆老,年六十五岁以上的身体健康的,有意到京城参加畅春园聚宴的,不论官民,陆续到达。

为庆祝这次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畅春园,长达20里。礼部特别作出规定:“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了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

康熙一直没有忘记四子胤禛上呈的那本有关大清税制的密折,他趁此机会,从二月起,每五日便接见了一批老者,详细地询问了他们生活的状况,如平日吃些什么、家里做什么营生、收入状况怎么样,交多少税……并着人分类整理,记下数据。

弘晔每日下了学不是跟着十阿哥走街看热闹,就是和十八阿哥胤祄及弘昀弘时出去见识,苏宜尔哈也不愿拘着他,只是关照了多带护卫——要知道万寿节搞了个千叟宴,热闹是热闹了,可也让京城更为龙蛇混杂,什么偷摸拐抢的事件也多了不少,新任没多久的步兵统领隆科多可是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不敢松懈的。

弘晔知道苏宜尔哈担心,也乖乖地应了,每日回来就跟苏宜尔哈描述他在街上见了什么、碰到了什么,有一次还大为感慨地对她说:“额娘,你说得真对,咱们大清各地的粮食产量原来真不一样啊!”

他还记得跟父母去庄子里玩时苏宜尔哈告诉过他,天下的土地因气候不同,土壤肥沃贫瘠不匀……精耕细作程度不一,导致粮食产量不同的事。

“你问人了?”苏宜尔哈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过他,什么话什么事都要查证才能下结论,如果一时没办法查证,那就留着继续观察。

“嗯,各地的人都有……儿子就趁机问了,还有一些地理、风俗什么的。”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将今日街上买来的东西拿给苏宜尔哈:“额娘,这是儿子在街上买的,都是别处的特产呢……还有一些很漂亮的鱼和小动物,儿子让春雨姑姑先拿下去养了。”

苏宜尔哈一看,有椰子、榴莲、橄榄和哈密瓜……都是一些吃的鲜果和果脯,不由大叹古代人聪明,带家中的老人来京城一趟还懂得将家乡的特产也带来卖,真是游旅赚钱两不误。

“额娘,儿子今天还从一个外国人那里买到了一株奇特的植物。”弘晔拉了拉她的手,眼睛笑得弯弯的,“它开的花又大又漂亮,额娘一定会喜欢的。”额娘最喜欢种植和收集奇特的植物了,听郭罗玛嬷说过额娘以前在房山的庄子里住时还付钱让那些佃农们帮忙在山里收集呢,可惜她不愿意再让人特意为她搜集这些东西,说是浪费人力物力。他还记得去年阿玛送她一对小小的海东青做她的二十岁生辰礼物时她高兴的模样呢,很漂亮很漂亮……

好不容易自己出门碰到,还买到手了,呵呵,送给额娘,她一定很高兴的。

“那额娘可要去看看!”苏宜尔哈笑眯了眼儿,不管买来的植物奇不奇特总是儿子对她的一番孝心,她还是很高兴,呵呵。

弘晔小心地牵着她的手,来到院子,那里有一个三人才抬得起来的盆栽放在那儿,苏宜尔哈一看:那是一株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属植物,光洁而巨大的花朵有的正绽放,有的还含苞,飘香四益,整个盆栽使人一看就有吉祥的感觉……这是,火龙果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