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色莲华(128)+番外

这第二个折子可谓是胤禛上辈子结束了生命后以灵魂的状态目睹了大清江山的种种因制不合理而造成的拖累、衰败,久思而得。他还不敢将他前世今生所思所想的种种改革写将出来,就怕刺激了他这位重农、仁爱百姓思想极重的皇父。

税收,关系民生、关系大清国库,能否支起后来的战争及各种天灾变化……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他可记得到了康熙五十七年西北还有战要打呢,那时负责筹措粮草的他和十三每天急得嘴起泡才堪堪保证大军的供给。

康熙看了折子,第一个大喜,很快就批了下去,准备第二天上朝时拿出来讨论。

但看了第二个折子,脸便沉了下来,愈往下看,脸上神色变幻便愈精彩。最后长叹了一声,身体往后一靠,闭目不语。

他的这个四子果然是一心办实事、心怀大清的人,这些分析、数据,无不有理有据,就算他想反驳,也是挑不出漏来。经过了国库借银之事他就明白了经过他早年的撤藩、收台湾、打噶尔丹……国库已是不丰,只是,每年的旱涝天灾,百姓艰难,他不得不这里免税那里免税,这几年又一心扑在平衡几位皇子结党的事上无力整治官场,倒使得吏治越发**!

胤禛的折子他看了也心动,却需徐徐图之,这税改牵一动百,那些王公大臣哪个奴才名下没有田庄商铺?让他们多交税?等于割他们的肉!

要说历史上怜悯百姓重视农耕的皇帝,康熙也算得上第一人,在他有生之年,赈灾、免税是常有的,只可惜晚年吏治**,多少赈灾款和免税都让底下官员贪污了去。

“李德全,去传旨,令诚亲王、雍亲王、淳郡王、敦郡王、十二、十四贝子、十六、十七阿哥……简亲王、康亲王……陈廷敬、朱轼、张廷玉、张玉书……等人觐见。”

“嗻。”

其他亲太子、八阿哥派的大臣、亲王几乎被撇开,几位亲王到了乾清宫相互一看,虽还不知皇帝召他们是为了何事,心中却已有数。

……

第二日早朝,几位亲王大臣纷纷上奏愿捐款赈灾,剩下的百官一看,别人都捐你自己怎能不捐?捐吧!

于是乎上行下效,不过几日,各地官员纷纷捐款捐物,康熙下旨,各地府衙张贴捐赠者名单广而告之以示褒奖,捐款数目达到一定程度,可封其祖上先辈一人为乡绅,位同举人,享百姓族人尊敬……这一下,连富商们也忍不住出手了,位同举人啊,他们商人除了利看重的不就是出身吗?有个举人老爹说出去多有面子啊,还得个善人名号,得人尊敬,捐吧,再多钱也使得。

接下来的日子,胤禛负责直隶,并主持全局,其余皇子阿哥各领一省,下察灾区,保证灾款灾粮下发到老百姓手中……

那些秀女们都被撇到了一边,入府?等爷们忙完再说吧。尤其是十六、十七两位刚开始办差的阿哥,干劲十足啊,整天跟在胤禛后面问这问那。

奉天、山东、陕甘、两湖两广等地分别划出良种试验田,着当地布政使观察并上报当季产出数据,不得虚报隐瞒。

历史上自康熙五十年开始,普免天下钱粮,三年而遍。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九省地丁钱粮,察明全免的旨意被蝴蝶没了。

康熙五十年正月,胤禛随康熙视察通州河堤,他向康熙推举了刘统勋,上辈子此人在改坝浚河一事成绩卓著,这辈子他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又查证了一番,证明时间虽出了错,但为人才干还是仿佛的,便留心结交,尽管也是淡淡的,但聪明人不必多说,这一世他再不会为了门人下属对他死心塌地而对他们动辄呵斥了。

这世上,本就不会有人对另一个人死心塌地……

不知怎地,他脑中浮起苏宜尔哈的身影。他抿紧了薄唇,狭长的黑眸微眯,难道自己希望她对自己“死心塌地”?

他很清楚,他的小莲花或许依赖他,或许爱他,但绝不到“死心塌地”的程度,如果他对她不好,相信她也不会对他客气吧……他想着平日里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个女人除了新婚时对他还有些怯懦敬畏外,平日里根本不见惧怕,好像在他面前她也能“有理走遍天下”一样。他觉得她不会在乎他的宠爱与否,有固然好——她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生活得好,没有,她也能过……说不出什么形容词,仿佛她将他放在平等的位置,心理上。

问题是想到这点,他心中并无不悦,甚至有些开心。

她在他面前做出的恭顺尊敬,哪里逃得过他的眼睛,她骨子里有一种超脱,有一种真正的淡然。

她跟其她女人是不一样的,别人做不到对他“死心塌地”是因为放不下权势地位和利益,她是为了……“平等”吧?

可惜他现在无法给她“平等”,他有太多放不下,有太多的事要做,可能……永远成不了那样的人。

康熙接见了刘统勋,发现此人确实长于实干,为人清直,对治水更有一套,二月阅筐儿港时便带上了他,君臣二人,一路从建挑水坝、次河西务到亲置仪器,定方向,鼎椿木,以纪丈量……边做边谈,颇相得。

******

话说年家接到宫中将女儿指给雍亲王做格格的时候都懵了,尤其是年小蝶,本以为她以的才貌,她父兄的官职品级,她指个侧福晋也是当得的(嫡福晋是不行的,她是汉军旗),怎么一下子变成了格格?

自己选秀时也没出什么纰漏啊。

年遐龄是什么人,一生谨慎,能做到工部侍郎、湖北巡抚致仕而被康熙优待的能不是个眼光通秀的,立马想起小儿子离京前跟自己说过他托十四阿哥走德妃关系的事,不由恨道:“都是那个孽子,早跟他说过行要不要太过急躁张狂,偏偏不听,那些皇子阿哥哪个是好相与的?!”

“爹,你是说?”年小蝶一脸惊讶,二哥做了什么?

年遐龄叹了口气:“你二哥离京前走了十四阿哥的门路,托他在德妃娘娘面前为你美言,将你指给雍亲王……”

三兄妹,年希尧过于宽仁无争,年羹尧太过桀骜不驯、自以为是,只有年小蝶不但出落得貌美如花,连审时度势的心机眼光都是三人之最,只可惜是个女儿。

“二哥他怎么这样!”自年遐龄致仕在家得他教导颇多的年小蝶一听便知其中出了他们不知道的转折,那德妃娘娘可能不止是美言这么简单,仔细回想起选秀时她召自己谈话时的态度言语……分明是有意将自己指给十四阿哥。

指给谁自己并不太在意,只是,皇上将他们年家划给四阿哥当属人就是希望他们成为四阿哥的助力啊,这十四阿哥一冒出来,再联系二哥上门……皇上若知道怎能不想歪?!“爹,你说皇上会不会以为我们不遵圣意,阳奉阴违……”

“住嘴,慎言!”年遐龄喝道,看了看周围,除了自己和妻子女儿外并无其他下人在才微放下心,“你二哥是你二哥,因着你那两位二嫂的关系,他与八阿哥九阿哥那边牵扯太深,你若进了四阿哥府,切不可拿你二哥做脸……”也即不要时刻将娘家提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