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70)

杜有良上门了,都没有出了大家的所料,也就没有人觉得特别的难受。

“有忠啊,你这以后到底是个啥打算?”杜老爷子问道。杜有忠说道:“我打算去锦溪书院谋个值,若是能当上那边的先生,也不失为一份好的差事。”

锦溪书院是县城那边还比较出名的书院,县城里的孩子们,基本上只要出的起束修,想要孩子上学的,都会把孩子们送过去。据说历届的县太爷要是有孩子或者亲戚的孩子,都会放在锦溪书院。

而且在锦溪书院教书,书院可以提供房子住的,你要是有家属,那边也会相应的给你提供合适的房子的。

杜老爷子忙问道:“那你不参加以后的乡试了?”要杜老爷子说,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能再接再厉的,最好能考上举人,然后就是进士。

杜有忠笑了笑,说道:“乡试年还有两年多,我在书院和那些先生们交流交流,更有助与提高自己的见识。”

也就是说杜有忠是有考乡试的那个意向的。杜老爷子心花怒放,要是儿子考上了,那岂不是举人老爷了?

所以杜老爷子支持杜有忠去锦溪书院当先生。

杜有忠从来都不是做无用功,他当先生,每个月还有束修,照样能养活一大家子,加上现在家里的地也多了,还不用交田税,他即使不在家里,大家也能过的很好。

所以杜有忠提出了要把媳妇和孩子们也一起接过去住的意思。

这些年,他在外面的时间多,几乎大半都是没有在家里,几个孩子,他完全都没有照顾到,当初上二郎和榆儿的时候,他都不在家,现在弟弟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了,他就想补偿补偿。

当然杜有忠说的是,让杜老爷子和齐氏也跟着一起过去,杜有忠不想让自己的娘觉得他是只顾媳妇不顾老娘的人。

齐氏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杜老爷子说道:“你这又是干什么?这些年老大两口子为这个家做的还不够?老大媳妇作为第一个儿媳妇,每次有事儿不都是那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补贴的?更不用说老大这么多年赚得钱,从来都是给大家一起用的,再说亲家那边,对咱们这些年的帮助,你又不是没有看到。连老大这次考秀才的钱,都是大郎他大舅给垫的呢。”

☆、62 锦溪书院

可以说,没有胡家的人,有忠就没有今天。

齐氏说道:“我说了是要把老大媳妇留着不放吗?我又不是恶人!”现在家里的地也多,几个儿子也都是听话懂事的,她还有三儿媳妇和四儿媳妇伺候呢,根本不用把老大媳妇给拖下来,那样不就真的成了恶婆婆了?

再说了,老头子也说的对,那胡家对自己儿子和一大家子帮助那么多,她也要给胡家人面子。

只是,“我这不是舍不得吗?大郎二郎可是从来没有离开我过。”

这老两口已经商量了,他们不跟着去的,一来,在外面花销大,二来他们也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快一辈子的地方,还有这边的儿子们也要看着呢。

就是老五,说不得还要给他看媳妇,这次一定要看个好的。

唉,要不是老四媳妇看着不错,和老四也过的挺好。齐氏就会觉得老四亏了。

“大郎二郎跟着去,也能读书,你这都不明白?”杜老爷子自从杜有忠中了秀才,在齐氏面前也敢说读书的事儿了。

“知道,知道,我这不是说舍不得吗,又不是说要把人留下。我可不是恶毒的人,会让他们一家子都跟过去的。”老大为这个家做了啥,齐氏心里明明白白的,只是这心里还是舍不得。

要是老三媳妇和老四媳妇现在有动静了,她还不至于。

可是高氏到现在也没有一点儿肚子鼓起来的意思。

“老大说啥能当先生,就一定能吗?万一不行咋办?”齐氏担心这个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就是不行,在家里,给我好好再读两年书,再考举人去!”杜老爷子豪气万丈。

“呸,考啥考啊,不要花钱?考举人花的不是一星半点。”

“你这老婆子,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咱们现在收的粮食可都是自己的了!那都是老大赚来的,给老大用,有啥不可以的?到时候中了,那咱们就是举人老爷家了!你懂不懂?”杜老爷子非要说个一二三四五来。

“行了,行了,你就做美梦去吧,赶紧睡吧,明天还有事儿呢。”齐氏背过身去,杜老爷子嘀咕,明明是你睡不着,我才劝你的,怎么现在你这话说的意思是,我睡不着觉了?

不过这之后杜老爷子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的也烙了好多个烧饼才睡着。

杜有忠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是准备好了,等得到了锦溪书院送过来的聘书后,杜有忠就要带着自己的媳妇和儿女出发去县里了。

杜榆突然从杨柳村一下子要去县城,这个转变也太大了吧。

不过能和爹在一起,也是很不错的。

想到自家娘,这十来年都和爹聚少离多,也是该好好的和爹在一起过日子了。

没想到奶奶还挺开明的,要是那种刻薄的,可是要把儿媳妇给留在家里留到死的。

对杜榆来说,她没有什么事儿,衣服都是她娘给收拾的,到时候直接自己坐上车就成。

她觉得他爹真是太有才了,学习的同时不忘养家,这才是双方面发展的人那。

这次自家爹去当先生,一个月还有六两银子呢。六两,那可是以前二两的三倍!而且还不用那么的累!

以前爹当布店帐房的时候,有时候要要去搬布抬布。

“你们开始去了,啥都要花销,银子先不要寄回来,都自己留着。”好歹是秀才了,也得有体面不是?胡氏和孩子们都得有新衣服穿,另外别的就算是带的差不多了,也要补充补充。

齐氏吩咐了好多事儿,又想着大儿媳妇也是个妥当的人,她不过是白吩咐几句。

杜有忠也对几个弟弟有所交代,不过他常年不在家,家里有爹和娘,就不会乱到哪里去,而且弟弟们都很懂事。

收拾了铺盖,衣服等等,齐氏还让这一家子把粮食都带上了,说是县里的肯定贵,他们自己既然种的有,干啥要花那个冤枉钱去买去?

“以后隔个一段时间,就让你弟弟们给你们送过去,这在家里也是有口粮的,都是一回事儿。”

自家奶奶可真是能节省,不过这法子杜榆是举双手赞成的,自家种的,还放心一些呢,有的粮店还喜欢掺一些别的东西。

这么一收拾收拾,一个驴车都放不下了,幸亏胡大舅也过来送他们,他们家的骡子车也跟着一起驼,才算是勉勉强强。

“不是还要让他们哥几个送东西去的吗?又不是以后不见面了,别塞这么多的东西了。”杜老爷子也看不下去了,这老婆子恨不得把能用上的东西都塞到车里。

以前老大一个人的时候,也没有想这么多,现在老大两口子一起去了,就弄了这么多的东西了。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