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62)

“去了就说我是找你大哥的,免得让人心里膈应。”刘捕头都找好了借口。

杜有贤忙点头,这要是说专门找人看看你们是不是骗子,那真是把人给得罪光了。

所以刘捕头让杜有贤先回去,他们溜一圈再过去,这样就错开了。

要不怎么说,这官差就是会来事呢,样样都替你想好了。

“头啊,那杜有忠不是现在也不当帐房了,你咋还这么帮着人那?”其中一个捕快有些不理解,像他们镇上的捕快,平时的俸禄根本就不够用的,大部分是这集市赶集收费,或者是商铺的孝敬。这都是很大一部分了。

刘捕头说道:“说啥话呢,我跟杜家大哥的交情,哪里是就关于钱的交情?实话跟你们说,当年我还不是捕头的时候,家里老娘生了病没有钱看大夫,都是杜家大哥接济的我,你们别看我现在挺威风的,当年我过的不如你们,谁能踩老子一下,那时候我可没有啥能让杜家大哥利用的,后来,当捕头不得孝敬上司吗,又是杜家大哥帮的我,你们说说,我和杜家大哥那是什么交情?”

两个捕快听了,都是猛夸这两人的交情,虽然他们这些差役看着很拉风,可是呢,其中的心酸也说都说不完。

“那咱们一定要好好的帮着杜家大哥了,头,您那,就放心,看我的火眼金睛吧。”

刘捕头上门的时候,还买了些熟食,直接大嗓门就来了。

“杜叔杜婶,我有忠大哥在家吗?”刘捕头问道。

齐氏忙道:“哎呀,真不巧,有忠去县里有事儿去了,刘捕头,您这是稀客啊,可得留下来吃一顿饭。”

齐氏演戏也是高手,和刘捕头一唱一和的,那唐家一家子见到刘捕头三个人,都有些缩手缩脚的。

刘捕头寒暄了好一阵,才发现这一家子,然后问道:“杜婶子,您家这是有来客啊,那我来的真不巧了,既然有忠大哥不在家,我先告辞了。”

“可别,你这好不容易来一趟的,怎么着也得吃顿饭才是,不然有忠回来,是要怪我的。”齐氏对唐老头他们说道:“这是镇上的刘捕头,和我家老大有交情。”

唐老头忙做了个揖,越发觉得自己的做法正确,这一家子看着条件不错,还能和这捕头都有关系,以后也不怕被人欺负了。自己的外甥女嫁过来,觉得自己放心了。

这样说着说着,大家就说到一块儿去了,杜榆还得到了刘捕头他们带来的一包糖,是人家刘捕头给杜有忠的三个孩子带来的。

齐氏这次没有没收,就交给杜榆了,杜榆给唐家的那几个孩子也分了分,那几个孩子接到糖就吃了起来,要知道平时连饭都吃不饱的,更不用说,这种奢侈品糖了,简直是人间美味。

那唐老头倒也乖觉,自动的把户籍拿出来给刘捕头他们看了。表示自己不是骗子,是真心要嫁外甥女的。

刘捕头笑哈哈的说道:“你老人家眼光好的很,不说别的,我杜叔和杜婶那可是对儿媳妇好的很,我杜叔还是读书人呢,这附近的几个村子都会找他写写画画,大家都敬着他,我杜婶又是个能干的,看看这房子就知道,您要是把外甥女嫁过来,绝对以后就是享福的命。”

“刘捕头说的对啊,我就是怕别人也看着了,所以才厚着脸皮,先下手为强了。”

刘捕头又笑着对杜老爷子和齐氏说道:“杜叔杜婶,不是我说,你家的老五这婚事也好说呢,不定人听到消息,都来门口来主动说亲了,您二位啊,有多少儿子,都不缺儿媳妇的!”又把其他村里也有这种情况的事儿说了一遍,然后夸唐老头运气好,因为别的地方的,条件都没有杜家好。

刘捕头两边都润滑着,气氛空前的好,然后事情就这么定下来,“我兄弟里也有要去唐家屯的,到时候就跟着我们一起去,让四兄弟也都看看去。您二位不用担心,他们不敢骗人的。”私底下刘捕头对齐氏和杜老爷子说道。

在确定了户籍是真的后,这接下来就要继续做事儿了。

对刘捕头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过对杜家那就是大事儿了。尤其是开始还担心让人送这唐家一家子回去,万一出个事儿啥的,不就完蛋了吗?

☆、56 议定好了

“对了,有忠大哥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儿?”刘捕头最后问道。

“他去县城了,哪能这么快就知道这个事儿?还有的忙呢,现在也只是刚刚说下来。也不是婶子喜欢占便宜,实在是家里条件摆在那里,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

齐氏生怕刘捕头看不起自己家,所以解释了一番。

“哈哈,婶子,要是我家里遇到这个事情,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事儿啊,您和我叔别担心,弄不出什么幺蛾子来。您就且等着娶儿媳妇吧。”

既然双方也达成了初步协议,齐氏也把下一步的打算给说了,唐家这边留两个人在这里,和赵姑娘在一起。他们这边也不是白白占便宜的,给了唐家几袋粮食,然后唐家跟着人一起,和他们家老四送到唐家屯里去。

送完粮食回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们就把这婚事给办了。两家也安心。

唐老头忙说道:“多谢亲家了,这粮食我就厚着脸皮要了。您放心,我这外甥女很能干的,绝对不会给你丢人的。”

第二天,杜有德就带着几袋粮食还有唐家的几个人,跟去唐家屯的捕快集合,一起出发了。

这边赵姑娘和她舅妈还有几个小孩留了下来。

那几个小孩的衣服都是补丁连着补丁的,胡氏就把大郎二郎还有杜榆的旧衣服拿出来送给了他们。

赵姑娘的舅妈激动的不知道说啥好了,觉得这家人真是又好又心善。

本来最开始她男人说这个事儿,唐舅妈还觉得不好,毕竟都不知根知底的,万一就是那种鼻孔朝天的人家呢?外甥女没有爹娘都已经够苦的了,要是以后嫁人也不好,那不就是一辈子都毁了?

所以说,不仅是杜家人在观察唐家人,唐家人留下来也是为了观察杜家人,如果真的是太不好,那么拼着啥东西也不要,打欠条也要把外甥女给弄回去的。

唐舅妈是个老实人,别人对她一丁点的好,她都要记挂好久的。

这也是她没有跟别人一样,想着连自己的骨肉都养不好,还要养外甥女,不如给卖出去的那种想法。

人家是实打实的把外甥女当成自己的女儿了。

唐家的人都是勤快的,不说唐舅母,就是唐舅母的几个孩子,也都找着活儿干,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也不会行乞,杜榆发现自己的活儿都能被抢着干,比如喂鸡,刚开始喂,就有人要替她喂。

杜榆想着这唐家人的心境,就把这个活儿交给他们了。

从一些小事儿上可以看出这一家子的品行,人家不是那种想白吃饭的人。

村里其他人知道杜家多了几口人,都过来看热闹,又有她家里院子里不是有口水井吗,这来打水的人,总要找个机会问问情况。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