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49)

白马寺很快就到了,齐氏带着胡氏和杜榆七拐八拐的,拐到了一个僻静的厢房,这该是白马寺香客们歇息或者暂住的地方。门口还站着一个婆子,见到了齐氏,竟然主动打起招呼来了,然后看了看杜榆,问道:“杜家婶子,这个就是你那个孙女?”

齐氏忙福了福身,笑着说道:“就是我那孙女,您看咋样?”

“哟,长得挺白净的,不过要知道咋样,得进去试试才能说,杜家婶子,你跟着我去吧。”

齐氏又介绍胡氏是她儿媳妇,那婆子也笑着点头,没有说啥,一会儿杜榆被领进来了一个房间,又见到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这女人穿的比那门口的婆子要好多了。

估计是个管事的,听那婆子说话,就也点了点头,让人把笔墨纸砚给端了上来,意思是让杜榆写几个字,她要看看。

齐氏突然就紧张起来,这万一写不好,那这事情不就没有指望了?

杜榆还真怕自己的奶奶给狠狠的说一句,‘给我好好写’,那样跟威胁一样,她不喜欢这样。

反正她什么水平就表现什么水平,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字估计也不会写的太好,她发挥正常就成了。

等杜榆放下笔,那媳妇仔细看了一下,有些意外,要知道她是打听了这个齐氏的底细的,不过是个乡下的婆子,听她说自家的孙女会写字,她还以为这齐氏是在吹牛。

要知道乡下就是男孩子读书都很少,更不用说女孩子了,就他们府上,也是重男轻女的,姑娘家能写几个字就好了,不当睁眼瞎,这乡下人没有什么钱,难道还有钱教女孩儿读书?

这不是笑话吗?所以她今天本来就没有抱啥希望的,可是这个小姑娘是会写字的,而且写的好不错,在她这个年纪的,都是好的了。

这样她就放心了,她家小姐生了一场病,都来不及写佛经了,可是要是不写完,到时候在佛主面前供奉不上,那就成笑话了。

别的小姐也不完全是自己写,有的也是让自己的丫鬟代笔,可是这丫鬟写,也不算个什么了,所以他们就想了这个法子,小姐的祖母一向是怜贫扶弱,要知道这佛经有个穷人家的小姑娘帮着写的,绝对会称赞小姐的。

又知道小姐是用自己的钱来帮着这小姑娘,更是会高看小姐一步,所以出点钱算什么?

齐氏很紧张,生怕人家看不上自己孙女的字,胡氏倒是没有那么紧张,要是不成,他就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去呗,又不是非要赚这个钱不可。

结果那媳妇子点了点头,对大家说道:“好了,就让你孙女留下来吧,十天过后,你们过来接她。”

胡氏忙问道:“咋还要留下来呢,我闺女从来没有在外面呆过。”

“我们把人留下来,也是在这白马寺,这地方是我们长期住的地方,写佛经自然是要离佛主近才成。你们放心,我们家是县城米家,你到县城一打听就是了,若是还不信,可以问问这白马寺的主持,主持是出家人,总不会打诳语。”

开玩笑,这不留下来,谁知道是不是她本人写的?这钱要是那么好赚,不就成了笑话了?

何况,这事儿已经找到人了,她还要给老太太那边说说呢,让老太太那边也派个人过来,看看自家小姐是真的请了个穷人家的小丫头来写佛经了。这一切,都要这小丫头在这边呆着。

可是胡氏却不放心自己的女儿在这里,齐氏也说道:“能不能把我儿媳妇也留下来,她也是不放

心她一个小丫头,怕给你们惹事儿。”

那媳妇子想了想,点了点头,留下就留下,他们也不在乎多一个人。

胡氏立刻道:“多谢您,您放心,就给我一个住的地方就成,吃的我自己会出去买。”

“对对,”齐氏也反应过来,他们家可不是随便占人便宜的人家。

那媳妇子哭笑不得,说道:“我们家还不至于穷的管不起一个人的饭菜,就是给你女儿,我们每天都要准备吃的,你和你女儿睡一个屋,也不多占地方,我们有什么不放心的?”

事情就这么谈定,齐氏先拿了二百个定钱回去了,留下胡氏和杜榆在这里。

杜榆想尽快的把书抄起来,这大户人家的人,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过,人家也要问他们一些事儿,比如,杜榆怎么会认字之类的,毕竟一个乡下小丫头,能认字是很少见的。

杜榆也实话实说,他们听说自己的祖父是读书人,也就明白了,估计没有考上功名,所以就一直落魄呗。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毕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考上功名的,大部分人还是碌碌无为。

但是能有远见教孙女读书,这就少的很了。连吃饭都吃不饱了,哪里有那个精力?小子都还说的过去。

☆、46 杜有忠的打算

杜榆和胡氏就留了下来,胡氏在这边,也不打算白吃白喝的,每天都把院子扫的是干干净净,还把这边的人的衣服也都洗好了,农村的媳妇,这点儿勤快劲还是有的。

那守门的婆子人家都叫她秦婆子,见胡氏这么勤快,也很喜欢她,没事儿的时候,两人都唠唠家常。

这边白马寺有给这边厢房准备的伙食,都是素菜,不过也比他们平时吃的要好。

胡氏也不问这县城米家是干啥的,因为他们不过是来赚这个钱的,问这么清楚干啥?那不是多事儿吗?也不攀关系,就本本分分的,秦婆子倒觉得这母女两个挺好的。

杜榆每天都在抄那经书,一页一页的,还没有装订成册,这也是为了中间要是某一张有了错别字或者污渍,能够不影响整册。

要是都装订好了,那一个字,这一册就完蛋了。

杜榆发现写经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还得心里静下来,不能想东想西的,而且她写的不快,因为快不起来,墨迹干得也慢。

赚钱不易啊,来的时候,还豪言壮语,想要写十本,现在看来,五本都不错了,算下来,两天一本。

晚上这边就不让她写了,只能是白天的时间,幸亏这寺里苍天大树多,不然就热死了。

这中间,杜榆得了几套旧衣赏,料子不是普通的料子,连胡氏也得了两套。

大户人家穿了几遍的衣服,很多都是不穿了的,送出去赏人是很常见的事儿。

杜榆在后面写的熟练起来,终于在第九天的时候,把第五本给写完了,完成了任务,她好好的伸了一下懒腰,又洗了个热水澡,准备第二天就回家去呢。她也想家了!

齐氏这次来的很早,那媳妇子也过来了,昨天都已经检查完了杜榆写的经书,都没有问题,今天也痛快的把帐给结了,一共是二两五钱银子,减去上次给的定金二百文,还需给二两三百文钱。

真的是货银两讫,杜榆他们就和这边结束了,然后还另外得了一些衣服。

齐氏很高兴,这样赚钱比那辛辛苦苦的劳作要快多了,但是也知道这种事儿是不可能经常出现的,那得有机缘,幸亏她抓住了,这十天就赚了二两半的银子。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