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311)

胡鑫听了杜榆说的这些话,说道:“元元现在还小,等长大了,我们会请先生教她,道理自然就懂了,而且,我觉得元元不是那么一点儿道理都不懂的人,我见过的别人家的孩子,比元元这样的厉害多了,一旦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哭的天翻地覆,又有上头的老太太拦着,连教训都不能教训,性子自然就改不了,而我们这边,如果元元这得那样,我们要说什么,奶奶和娘会管着我们吗?”

杜榆说道:“以前我敢确定她们不会拦着,可是现在我就不敢确定了,实在是她们太溺爱孩子了。”恨不得什么好东西都给元元,然后觉得自家的孩子是最好的。

“也是现在我们只有元元一个孩子,等孩子多了,元元当了长姐,自然不会这样了。”

那边大奶奶张氏已经过世有三个多月了,所以从原则上说,杜榆并不要守孝的。

但是好歹注意一些,不让这个时候怀上孩子,现在听大表哥的意思,是要自己继续生了?

其实再生一个,也无妨,谁都希望是儿女双全的,她有一个女儿了,自然是希望再有一个儿子。

只是生孩子嘛,除了自己努力外,还得靠运气呢,运气不来,就是着急也没有办法那。

大年初一,虽然大家守夜了,只睡了几个时辰,可是第二天大家精神都很抖擞。

给元元穿戴一新,然后大家一起去胡姥娘的正房,按照排行跪了下来,给胡姥娘拜了新年,接下来就是府里的下人,一波一波的给胡姥娘拜年,胡姥娘是真心高兴,以前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有今天这个好日子?

她如今是府里的老太太,在这个府里是最受人尊重的。

想着娘家那边,奶奶齐氏肯定也是那么高兴,因为她更喜欢大家都捧着她的感觉。

以前在村里,族里的人都过去,他们杜家还请了戏班子呢,能唱一夜都不停歇。

胡姥娘对杜榆和胡鑫说道:“好孩子,你们今天拜年的肯定多,家里就交给你爹娘了,元元你们带去不带去?”

杜榆忙笑着说道:“年前都说让我们把元元也带过去,他们也好看看。到时候我们元元的红包估计都要装不下了。”

元元见娘心情很好,也乐得不行,而且知道是要出去。更是恨不得现在就走。

胡姥娘让这一家三口出去给人拜年去了。

带着元元拜年,果然不单独过去受欢迎啊,元元这小家伙超乎想象的受欢迎,人长得可爱,就是占便宜的很,到了别人家里里,小家伙就要被人掐一掐小脸蛋。

而且能得到好多好东西。

就这样,把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拜了一遍,又坐车去了王翰林家里,王翰林这边也来了许多翰林院的人,都是王翰林的学生之类的。

大家相互见了礼,也拜了年,王夫人见着元元就喜欢的不得了。又看元元有些犯困了,句让王大奶奶带着杜榆找了地方安排元元睡觉,小孩子都有丫鬟和奶娘跟着。

王大奶奶笑道:“要是我有年纪差不多的儿子,就和你家结亲了。可惜,我儿子都长大,快要娶媳妇了。”

杜榆笑道:“这事儿得看缘分,我这丫头看得有些娇气了,我生怕她以后脾气不好呢。”

“你啊,就是瞎操心,咱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子起码的道理都懂,又不是野生野长的孩子,等读了书明了事理后,什么娇气,哪里有那么严重?

再说,女孩子也就是在娘家十几年能娇养着,等到了婆家,自然就长大了。连我公公都说,女孩是娇客,要娇养着呢,你们两口子都是靠谱的性格,自然不会养出不好的孩子来。”

王大奶奶觉得杜榆真是操心过度。元元才一岁多呢,懂什么事儿那。

以后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让奶娘在这边守着,杜榆就回了前面去,和大家聊在了一起,说的都是些很有意思的话。

翰林院的气氛一直很不错,大家虽然不是有多少钱,可是却清高二字少不了。

一会儿饭菜好了,中午的时候,都留在王翰林这边用饭了。

王翰林人家是早上从宫里朝贺回来的,还是精神抖擞呢。一点儿也不显疲态,就是王夫人也是一样。

听说以前在乡下种田的时候,把身体给锻炼出来了。

而就在他们这边拜年的时候,宫里也有人过来送东西,这都表明王翰林很受圣宠,是皇上倚重的臣子。

只不过大年初一的,没有那些身份贵重的人过来,不然就是让王翰林这边麻烦了。

毕竟来了这些人,他们都要跟着一起迎接,还要让出上位,还得专门招待,估计宫里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派了内侍过来,送完东西就走了。

剩下的人在心里对王翰林更敬重了,不管是不是因为宫里送东西的原因。

康太太也过来了,她没有带孩子们过来,有人见杜榆和康太太在一起说话就很亲密,就笑话他们,要不要结为儿女亲家。

因为康太太所生的儿子只比元元大一岁多,年龄上也相当。

康太太笑道:“我倒是想呢,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小,以后等他们长大了,如果我那儿子还有出息,我才敢到胡家去提亲那,这时候你们起哄,可就不好了,万一我儿子到时候长得不好,那可不就耽误了?”

杜榆也笑道:“你们只会起我们的哄,这事儿,就跟康太太说的,怎么着也得孩子们都长大了再

说那,说不定我这姑娘以后长得五大三粗的,那可就对不起人了。”

娃娃亲什么的,杜榆现在还不要想,一个是孩子们都小呢,这个时候的医疗条件都不怎么好,万一对方夭折了,被说成是命硬那就不好了,当然,也不是杜榆诅咒康太太的儿子,这可是实情,好多人家的孩子,长到五六岁七八岁都夭折了的,也不是少数。所以为了双方好,如果不是特殊原因,都不会定什么娃娃亲。而是长大了再说。

☆、第249章 没看见

只是现在大家开玩笑,他们也就开玩笑的给化解了。

杜榆和康太太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今天这样起哄绝对不是平常的事儿了。

大过年的,一般人不会说这个话,毕竟她家女儿才一岁多一点呢,过年的时候也不是提亲事的时候。

说句难听的话,除非是穷的娶不了媳妇,担心孩子长大了没有能力娶媳妇,才会这么小就定亲呢。

或者是两家是姻亲,但是就那样,也得等孩子长大几岁再说呢,这两孩子都才是奶娃娃呢,哪里能现在就定亲?

“别搭理她,她就是心里不舒服,所以才乱说话。”王大奶奶在单独和康太太杜榆在一起的时候说道。

杜榆和康太太也知道,他们的丈夫如今的差事,眼红的人多的是,尤其还能和皇上近距离的接触。

翰林院虽然说清贵,但是看着他们眼红的也不在少数,男人们还能克制,女人们呢,就有些人克制不住了,说些酸话之类的。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