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30)

“那春儿就算是净身出户了?”齐氏问儿子们。这和离的女人,回来一点儿东西也没有,以后这日子还要看哥哥嫂子过,身上没点钱可怎们办?

杜有贤说道“杨家说是春儿自己要和离的,他们可没有让她离开,是她自己不贤惠,容不得人。

所以别想要东西,满仓哥他们听了,这就要动起手来了。还是大哥说了,杨旺福和人通、奸,在衙门里不管怎么样,一告先就要打板子,那杨家还说自己在衙门里有人,最后大哥和镇上衙门的捕头打了招呼,杨家人不敢嚣张了。还是说要给春儿姐钱的。”

至于给了多少,他们都不知道,是张氏和那杨婆子商量的,齐氏听了冷哼,那张氏就是这样,要求你办事的时候,就还会给你好脸色,等涉及到钱了,那就小气的要命,本来就是自家儿子帮忙,才能弄到那点钱,还遮遮掩掩的,她还真不稀罕呢。

小寡妇也不想当妾,能正经当大妇谁乐意自己上头有个母大虫?据说小寡妇说了,如果不把这杜春儿赶走,她就要把肚子里的娃子给打掉,反正也没有人疼他,何必生下来呢?

就这一条,就把杨婆子给拿捏住了,为了孙子,只能舍财。

“得了,不说他们了,这么忙活了一场,那边连管你们一顿饭都不管,真是做的出来!”齐氏对张氏的怨念更深了,她儿子是白出力气了。那大房真是一点儿也不懂人情世故。

张氏不懂,那大伯子也不懂吗?竟然提都不提。

杜老爷子说道:“那边也乱糟糟的,去了干啥?赶紧准备晚饭,大家都饿了。”

“你们爷几个不会中午饭也没有吃吧。”齐氏问道。

“娘,大伯他们带了干粮,我们吃了几个饼子!”老五杜有全说道。

杨家根本不可能管他们这闹事儿的饭,“我看那,就是镇上的馆子开了,你大伯也舍不得请你们吃碗面。你们都是白干活儿的!”

那边杜大爷要请自己二弟一家子过来吃顿饭,人家帮了忙了,只是张氏有些不乐意,张氏道:“有忠和衙门里有关系,干啥不早点说出来,还得我们春儿受了这么多苦!就该把杨旺福那个混蛋给抓起来,把那小寡妇也浸猪笼!”

☆、30 逛一逛

“你个混账婆娘!帮你还成了不是了,你这样下去,别人以后谁还敢过来帮你?赶紧给我做饭去,没得亲戚都让你得罪光了!”杜大爷很是恼火,这婆娘越来越不像话了,今天二弟几个都帮着忙,结果到了这婆娘嘴里竟然还落了埋怨了,还嫌弃人家帮忙帮的不好。

张张氏被骂,还是有些害怕的,但是还是支支吾吾的说:“那边肯定都已经吃上了。”

“你没有问,怎么知道人吃上没有吃上?就是吃上了,那也得给我做上!”

张氏只好让人去问那边,这边到厨房里忙活开了。结果丰收回来告诉他爹娘,说二叔那边已经吃了,就不过来了。

张氏就道:“我说的啥,人家早就吃上了,哪里还稀罕我们这边?”

“你这婆娘给我闭嘴!早晚这亲戚就让你得罪光的!”杜大爷道:“春儿这回来了,你好好和她说说,让她别想不开,尽管在这里住下,我们当爹娘的都还在呢。”

张氏点头,不过想着女人一直呆在娘家也不像话,想着找个媒婆再给自己的女儿找个人家,如今手头上也有几两银子,倒是不愁春儿身上啥都没有。

至于以前陪嫁到杨家的东西,也都折成银钱算了,那杨家为了娶那小寡妇进门,可是痛快了一次!

张氏诅咒那小寡妇一辈子只生丫头片子!说啥看着肚子里就是孙子,我呸!孙子个屁!一准生下来的就是丫头片子,让他们再得瑟!

最好那小寡妇也天天挨拳头才好,张氏在心里已经把那小寡妇的惨状想的不知道几多了。还有啊杨婆子,那个老虔婆,天天鼻孔朝天,瞧不起人,你以为你那儿子是什么好货色!说不定那小寡妇肚子里的娃就是个野种呢!

可怜了她的女儿,就被人这么糟践,连外孙女都被人送回来了,她希望杨家快点倒大霉!

杜家院子这边,杜丰收回去后,齐氏也不说什么了,知道张氏是个啥德行,就是让人过来问,也说不定是大伯子的意思,张氏要是有那个心思,还不早自己屁颠屁颠的过来,和自己好一通说了?

现在家里人都吃上了,再说过去的话,明显的是做做样子。

何况,自己儿子们过去吃了,受人脸色,还不如不去呢。

大过年的,杜春儿的这个事儿就算是了了,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杨柳村的人过不了多久就知道了,毕竟杜春儿这回娘家一直不走,打听起来,总有知道的。还有初五那边,也有人见到杜家的男人都一起去镇上的样子,更有有亲戚在镇上的,也都听说了杨家的事儿。

一时之间,说杨家不像话的有,说杜春儿性子太倔的也有,好多人都说杜春儿不该和离,这和离了的女人以后有个啥好处?

原来做错事的人是男的,结果最后大半的错都成了女人这方面了,还有人说,杜春儿生不出儿子来,难怪人家杨家要那样,好像生不出儿子来,就是天大的罪过一样。

可不是天大的罪过?人家娶媳妇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你一个只生了一个丫头片子的女人,就该收起尾巴来低调做人,竟然还和离。这就是大大的不是了。

杜榆听着这些话,真是为女人们不值当,而且说这些话的,基本上都是女人。

女人自己作践女人,这世间那,难怪男人管起女人来,那么得心应手。

好了,闲话少说了,事情已经出了,大家不说上两句,反而不是常态了。正月里不能动手洗衣服,也不能动针线,那么就是走亲戚,吃饭,玩耍,杜榆还去了齐舅姥爷那边,也就是齐家村,齐氏的娘家。表哥表嫂的也很多,她都快认不全了,一年到头见面的机会也就那么几次。

很快就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镇上有热闹的灯笼节,可以摆小摊,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全家都商量着要一起去看看灯会呢。

乡下平时也没有什么大型的娱乐活动,这次可以说是机会难得。

齐氏和杜老爷子说了,他们两个就不去了,剩下的让杜有忠带着,都一起乐呵乐呵。

反正他们有驴车,小娃子走不动了,就坐车,比别人徒步过去要好多了,镇上离杨柳村有十几里呢。很多人都是下午过去,然后看到晚上半夜再赶回来,这一天也不宵禁,回村的人也多,一点儿也不用担心是半夜上路害怕了。

齐氏给了杜有忠一串钱,让大家都在镇上吃点元宵,杜有贤和高氏新婚的小两口,更是乐意这样出去看看。

杜有忠也单独给了杜有贤钱让他也给自己的媳妇买点小东西,至于买什么,杜有忠就不吩咐了,看他们自己喜欢。

“一会儿杜榆我带着,二郎和有德有全在一起,千万别走开了,这个天儿,人多,有些人牙子就专门抓那落单的小娃子!”杜有忠说道。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