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拖家带口过日子(99)+番外

李乔也不扭捏,笑着接过了钱:“在村子里也没什么需要用到钱地方,倒是真该给三叔添身衣裳了,那几个小也长个长快,年前做衣裳,这回穿已经有点短了。”

“正是抽身体年龄嘛。”李横微扬唇角,几人又聊了些闲话,李乔见时候不早了便起身告辞。

翌日一早,一行人就上街去了,先是买了些家里所需应用之物,又去布店扯了几匹新布,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玩得开心,下午时,李乔就和众人分开了,三叔当他是去玩了,只嘱咐他早点回去,今天早点休息,明天一早还有动身回村子了,李乔点头应下,眼看三叔带着他们上了桥往人堆里扎去,李乔也溜溜达达拐了个弯,去了昨天那家老字号,直接指了那把琴,听老掌柜吹嘘了一会,开门见山问价钱,双方一番讲价,最后以不算太离谱价格成交,李乔仔细地将琴用布包好,抱着它就回铺子了,也没再溜别。

三叔带着几个孩子又多玩了会,买了几样新奇小玩意,于傍晚时分回了铺子,见李乔已经回来了,正在前面跟着忙和。

晚上吃饭时,三叔还在讲着他学堂打算:“咱家西面有一间空屋,挺大,原先是打算做储物用,咱家东西没这么多也就一直没用上,我打算回去后把那件收拾收拾,打几把桌椅板凳和书架,以后就给那个当学堂了,村里孩子也不多,本就不需要太大地方。”

众人点头说好,楼小拾道:“还是找上次给咱家打家具那木匠吧,我看他手艺不错,打床可比这铺子里好多了。”

三叔点头:“是了,那老大哥手艺可是不错,人也老实,经常用剩下零碎木头给村里孩子们做些小玩意。”

四个孩子连忙跟着点头,李夏道:“徐叔叔造小兔子、小鸭子可好看了,推着它们走,翅膀还会动呢!”

吃完饭,青莲他们去收拾碗筷,三叔站起身道:“咱也回屋归着归着行礼,明个一早就走。”

楼小拾笑着给三叔重新压回凳上,眯着眼笑道:“不急不急,三叔您等会。”

三叔不明所以,看了看这群笑意盈盈孩子们,他见李乔绕到柜台后面,弯腰似是在摸索着什么,等他站起身时,双手捧着用褐色粗布包着大家伙,那东西虽被遮挡住了,但看形状眼熟,三叔顿时站了起来,有点不敢置信。

李乔将东西放在桌上,面上笑意潺潺,道:“三叔,打开看看吧。”

三叔撩开盖在上面布,里面裹着果然是一把古琴,而且还是他昨天看上那把,一想便知是李乔主意,一方面爱不释手直摸着琴身上梅花纹,一方面佯嗔他乱花钱:“你这孩子真是……”

嘴上虽然说着,可脸上笑容就没断过,看得出三叔喜欢这把琴真喜欢紧,当下就坐在桌边调音,断断续续弹了首好听曲子。

转日一早,三叔、李乔、李程、李舟带着几个孩子便回村子了,以后日子和之前一样,他们在村子里忙和地里活,楼小拾和李横在城里经营铺子。

三叔回村子果然办起了学堂,先是找人打家具,然后收拾规整,只几天便都办妥当了。孩子们大都喜欢李家亲切三叔公,听说要识字读书,一起哄全涌进了李家,跟做游戏似咧着腮帮子看着三叔公。

三叔先讲明规矩,然后开始授课教字,孩子们大都只开头兴趣浓,真坐下来就坐不住了,只几天,学堂里只剩下十来个孩子,三叔板起了脸,说不好好读书,日后不带他们玩了,疯跑出去孩子又赶忙回来了,老实地坐在小板凳上。

村民们听说李家三叔办学堂更是高兴不得了,之前村子里穷,唯一读书人也走了,有些学问更是不在这待,个个大字不识几个,如今李家三叔不止办了学堂还不要钱教村里孩子,村民们一口一个“善人”叫着,三不五时送去些蔬菜野味,要是有孩子贪玩逃课了,当家长回去就一顿拍打数落,转天一早就拎着皮猴子送去李家。

渐渐,倒也和一般学堂无两样,村民们看自己孩子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或是三不五时蹦出一句诗词,高兴得合不拢嘴,心里想着是“说不定俺儿日后还能是个状元呢。”

天下父母心,谁不想自己孩子有出息呢!

第103章 招刺募兵!

阵阵读书声从屋中传出,整齐而好听,让路过村民们都忍不住掩嘴直乐。

三叔听了底下孩子背了遍昨日教诗,满意地点点头,又挑着问了几句寓意,见他们虽磕磕巴巴,却都答得八九不离十,也就没再严厉地批评,又嘱咐了几句,最后留下一句五言对联,命孩子们回家对了,待明日再来检查,就让大家都回家了。

其实天还早很,只是这时赶上春耕正忙,家家恨不得多生出几双手来,三叔便只教一两个时辰,然后就让他们各回各家,在家里帮帮忙也好,有大一点孩子还能跟着下地,而三叔他自己也得跟着一诺他们搭把手,忙地里活去了。

原本三叔还让李乔、李程俩人继续出门去卖制砖方子,奈何他二人非要等到春耕过后再说,怕他们忙不过来,也怕三叔一个人操持着家再累着。三叔拗不过他俩,便没在说什么,只是偶尔抱怨他俩简直给他当成了“老人”似。

春耕连续忙了一个多月,平时大人们下地干活,李夏、唐娃子并大宝、小宝也能跟着帮衬帮衬,重活干不了,割个猪草或喂个鸡、兔子还都是不在话下。三叔总是怕李乔和李程累着,毕竟春耕过后,他俩还得出门了,一诺他们也懂,平时总是抢着干些重活,好在有了耕牛后,下地活轻松了不少,只是插秧时整天弯着腰比较累一些。

春耕过后,又休息了四五天,李乔和李程便动身出发了,按照三叔拟定路线,这次是向西走,说是秋忙之前回来,三叔又是好一通嘱咐,俩人进城和李横、楼小拾打招呼时,李横又塞给他俩一些钱,同样嘱咐了几句,二人便上了路。

日子仍旧照常过,村子里学堂也恢复成了往日,教书大半天,没事时弹弹琴,或者陪着那群小在院子里玩。铺子里也是一样,生意红火,虽累些却心满意足。

这日上午,铺子里分散坐着几桌客人,还没到太忙时候,楼小拾坐在柜后,耳听得客人们说着兵啊将啊事,也没上心只一带而过,便又继续低头看帐了。

楼小拾看了两页,忽闻有人喊他,循声抬头,站在门口原来是村子里周大哥。楼小拾放下账簿迎了出去,以为是三叔捎了什么信儿来了,周大哥往铺子里走,将担儿卸下放在一旁,楼小拾给他让座,他却摇头摆手不坐,李横这会也过来了,便问:“可是我三叔让您帮着捎什么事来?”

周大哥摆摆手,道:“不是不是,李叔那边没事,也没啥话儿让带。”

楼小拾点点头,又以为他只是来歇脚便让青莲赶紧端茶来,周大哥连忙说:“不渴不渴,楼兄弟你别忙了,俺来是想让你给帮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