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桥流水人家(36)+番外

叶有亮本来以为今天轮不到自己呢,毕竟叶家有个叶根,也是认字的,只打算过来帮帮别的忙就好了,谁知道还是有这个事儿的。他爷爷说道:“咱都是姓叶的,你去帮帮你二叔他们,没有啥的。”

叶五奶奶不解的问道:“这叶根咋不去呢,他亲哥的事儿,他也不动啊。”

“说是病了!”五爷爷没有好气的说道。啥病啊,还不是想要下一下叶柱的面子?只是这到底是下谁的面子啊,你亲哥的大好事儿,你都借口不来帮忙,这乡里乡亲的,人家可咋想你。

叶五奶奶直摇头,这郭氏也太把孩子养的娇了,这时候就是病了,也要起来帮忙啊。不然不是让人说嘴?

反正他家有亮去了,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毕竟自己家可是里正家。

那乡里乡亲的,看见是叶有亮在帮着记东西,免不了要嘀咕,嘀咕就嘀咕出了许多八卦,然后就说到了叶根的事儿,不过现在是人叶柱的大好日子,他们也不能在人家家里说,但是心里都是咋想的,也不难猜。

叶小桥想着自己和爹去请叶根来帮忙,郭氏说的话,啥咱家叶根没有那个命,帮不了忙什么的,说话都酸溜溜的,好像必须请她帮忙才成。叶小桥借着话就说,既然四叔病了,那咱就不能打扰四叔了,让四叔好好歇着,千万别操劳了。

随后就让爹把叶有亮请过来了。毕竟这年头读书人少,这事儿又挺急的,叶根没有法子。

这次他倒是没有想这样做会得罪郭氏,他还真的以为叶根是病了的。既然不能帮忙,那就赶紧找别人。

谁知道郭氏是在拿乔呢?所以叶柱这人吧,有好多话,你要直接跟她说,这拐弯抹角的,他就是听不出来,尤其是自己亲人的话,郭氏也算是失算了。

等知道请来了叶有亮后,真的是差点咬碎了一口老牙。本来她想着用这个事情好好的把老二给拿捏一番,让他跟以前一样听话的,但是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

叶小桥的姥爷和姥姥一家子都全来了,小山哥在县学里,没有时间,不过他听说立夏和立秋要上学堂了,就给他们各买了一套笔墨纸砚,让家里人带过来了。

而大舅和小舅他们,还带来了一套桌椅,是想着吴氏他们才盖房子,肯定缺这些东西,以前都是在上房吃饭,那东西分不到吴氏他们手里去,所以就请人做了桌椅,用板车给送了过来。

就是叶小桥的大姑和二姑,也送上了比别人都厚重的礼,而且都是实用的,这里不一一细说。

大家都说,这叶家老二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37 初步计划

搬到了新家,这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远离了郭氏等人,连叶柱都比以前开朗了许多。

而立夏和立秋读书的事儿提上了日程。

叶柱也赞成儿子们去读书,不然和自己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一辈子没有出息。

立夏却说:“家里盖房子还欠着钱,我是老大,都这么大了,让立秋一个人去读书去吧。我还能赚钱,咱们把立秋供出来就好了。”

立秋却道:“哥,你要是不去读书,我也不去了。”

小桥说道:“大哥,二哥,你们两个都去,到时候你们教我和姐姐,一个人教一个。”

吴氏道:“都去,不指望你们考什么秀才,只要能识字明理,就比啥都强,家里不要担心,你舅舅他们不急着要钱,但是你们却要早早的入学堂。上次你们大姨母过来的时候,送了我二两银子,够你们一年的花销了,如今咱家的地也不多,我和你爹都能忙得过来,完全不用你们操心。”

叶柱也道:“你们娘说的对,现在咱们独门独户了,爹就希望你们好。”

小凤说道:“大哥,二哥,就不要操心了,好好读书,咱家肯定会越过越好的,而且学堂里农忙的时候也是放农家的,你们照样可以回家帮忙啊,就是放了学,难道你们就不做啥了?现在又不是还是在老院子里,天天都不得闲,咱爹娘当家呢,咱们有的是时间。”

小桥道:“就是,大哥二哥,你们不要担心,我准备把养鸡的活儿包了,以后下了鸡蛋,也能卖了钱给你们买纸笔呢。”

立夏看着全家人,心里酸酸的,答应去读书,而且一定要好好学,小桥也缠着要大哥学字了回来教她,这样就是大家都能学认字了。

立夏立马答应了下来。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绝对不辜负全家的期望。

晚上小凤问小桥,“你为啥让咱哥教咱们学认字?”村里没有女娃子识字的。

小桥道:“认字不好吗?咱要学认字,哥他们肯定怕把咱们交错了,所以一定会学的很认真的哦,咱们也能多学点东西,哥他们又能好好学,这不是很好的事儿。姐,你可一定要好好学,别被我比下去了!”

“咋可能?看着吧。”小凤很自信,她人精,且比小桥大,要是还没有她学得好,那真是太那个啦。

“姐,你手头上有好多钱?”小桥问道。

小凤很早就在攒私房钱了。“咋了?”小凤问道。

小桥道:“我想咱们多买几只鸡,到时候下得蛋不就多了,也能多卖些钱,这钱拿在手里,也不会多。”

“呵呵,小桥现在都在想着赚钱了,姐觉得很好!我还以为你说要养鸡是说说玩呢。我手里就这么些,你都拿着吧,到时候买鸡了,好好喂。”

小桥接过小凤递过来的一个小袋子,里面还有些钱,“姐你放心,鸡养大了,公鸡可以卖,到时候我把钱都还给你!”

“啥还不还的,真是没意思。好了,天也不早了,我明天还要问问张地主家要不要人帮工,咱们睡吧。”小凤也在为赚钱而努力呢,小桥觉得自己也要加把劲了。

第二天,叶柱带着立夏和立秋去学堂见夫子去了,小凤自己去张地主家找相熟的人了,小桥就跟吴氏说要买鸡仔。

吴氏笑道:“等娘下次赶集的时候去买,别急啊。”

“那我也要跟着去。娘,家里的鸡就交给我,我保证养好。”

小桥就把自己手头上的钱,和小凤攒的钱给了吴氏,“娘,咱们多买一些,反正咱家的院子大。”

是够大的,估计后院开了菜园子,都还有剩的,吴氏和叶柱商量着可以种些抗旱的东西,比如地瓜,苞谷啥的。

“行!”小闺女懂事,当娘的自然高兴,而且她本来也打算多养些鸡。这旁边种些地瓜,山药,到时候藤子可以给猪吃,家里要兴旺,家禽家畜的少不了。

吴氏想着上次和大姑姐说的,入伙儿贩菜的事儿,也要过去一趟,手头上的钱,除了家用的,都入进去。也是一个进项。

光靠三亩旱地,那是根本就填不了肚子的。

分给小桥家的旱地一亩种的是地瓜,一亩种的是高粱,还有一亩种的是苞谷。当初分家的时候,分的稻谷根本就不够吃,好在小桥姥娘家送来了一些,配上粗粮还够吃上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