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桥流水人家(185)+番外

好吧,小桥承认自家娘说的有道理,这女红是一门手艺,你不可以不懂,好歹自己也要锻炼能做出一件衣服的那种程度才成。

于是小桥这段时间,就不得不勤奋的练习这女红,好在以前在叶家村的时候,也有些底子,倒不是说非常难。

“出产的鱼除了卖新鲜的,也可以腌成腊鱼卖,这样价格更高一些,且不容易坏掉。养成时间也可以缩短。”齐琰对立夏说道。

他们几个正在汇宾楼,包括封一凡在内,这次连双平都过来了,封家米铺如今是封一凡在管,而双平也要跟着学东西,以后好去帮忙。

立夏道:“这腊鱼好是好,只是还要找腌腊鱼的师傅,除了这个以外,上次给小桥买了庄子,我就想着,能不能把咱们在叶家村的那些产业也弄成和庄子上一样,然后派一个庄头过去管着,老梁人倒是好,但是他以前只是长工。”

“最好是让身契在自己手上的人去管,不说是不放心,毕竟这才是长久之道。”齐琰说道,立夏说的这个老梁,恐怕只是在他们家打工的,现在立夏是不好意思把人给辞退了还是别的?这话不好说出来,齐琰就给说出来了,不能以为心软就这样。

“至于你说的那个老梁,要是手上有差事也可以给他安置一个,你是给他出工钱的,不是说让他白干,心里别觉得对不起谁,既然要弄成庄子一样,那就得有所取舍。”齐琰说道。

封一凡也道:“我看表妹夫说的对,人情什么的,都是两回事儿,你们这都是一个出力一个出钱,大家谁也不欠谁的,你说是不是?如果他乐意在你这边干,你可以继续给他开工前,但是如果他因为你安排了逼得人顶了他的差事,他心里怨恨,那咱也没有啥可说的,你又不欠他啥,他要是白干还可以说,现在是拿工钱的,有啥可说的?要真是心里有埋怨,这样的人赶早的不要用了,若不是,那你就留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事情让他做,这有啥抹不开面子的?”

立夏道:“你们说的都是,是我想岔了。”他也是做东家的人,知道这人心软会带来啥麻烦,只是因为老梁确实以前做了不少事儿,要是突然见自己派个人过去,把他给顶下来了,这心里上有些过意不去。

“你送过去的人是有卖身契的,也就是你家的下人,比较起来,谁都乐意用自家的下人,老梁若是知道这个,肯定不会说什么,除非他也想自己卖身进来,但是我看他宁愿当长工赚这些钱,那就说明他不想成为一个下人,长工也只是长工罢了,没有谁能当谁一辈子的长工。”齐琰又说道。

“是啊,你给了他们一个赚钱的机会,但是你也有权利收回来。”封一凡在一边说道。

“嗯,我明白了,这事儿和大家讲清楚,我想大家应该明白的,”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儿,谁也不可能一辈子不得罪人,都是这个样。

年后,叶家村的那一摊子事儿,就要交给立夏托人弄来的管事了,刚好是一家子,然后再慢慢的发展吧,有个这个管事,叶家村那边就完全不用他操心了,该啥时候出产啥,都是一清二楚的,就是鱼塘,也有这管事安排妥当。当然,老梁那些人,也是可以在叶家村继续当长工,按照工钱给钱,如果觉得不满意,那他也不勉强。

“是不是四叔他们又弄啥幺蛾子了?”小桥听了大哥立夏的这样安排,也觉得不错,弄成个庄子的样子,真的是方便很多,他们在城里也不用担心叶家村的那些田啊,鱼塘,还有山上的果树了。

有了这管事的,上房那边再借机占个便宜啥的,管事也不会给他们面子,反正他们一切都听主人家的。

立秋笑着说道:“四叔说快过年了,家里的鱼不够,就自己主动去鱼塘里捞了,有人不敢说啥,让他捞了几条,哥知道了,这不就这样了?以后那鱼塘那边也都要盖起围墙来,谁也不能随便占便宜了,不然就管事的可以直接报官的。”

小桥听了四叔的那事儿,真的是很无语,本来今年都准备各家再多给一些鱼的,但是他这么一弄,好嘛,就不用再给他们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和自己家关系都这么恶劣了,还敢过去。

那些看着的人看叶根是主人家的弟弟和叔叔,肯定不敢过分,但是有了身契的人就不一样,他们的生死都是在主人家手里的,当然只听主人家的,维护主人家的利益,这叶根要是当着他们的面捞鱼,那肯定不是抓起来就是当贼绑起来了,忠诚度是不一样的。

“墩子叔当时没在?”小桥问道。

“可不是不在,所以让四叔钻了空子,墩子叔说是有人给他说了媳妇了,这不去相看,请了几天假,就出了这事儿了。”

墩子和他娘,都已经说好了,还是让他们照顾鱼塘,按年给工钱,算是雇佣,这是因为墩子这几年做事儿真的是很靠谱,且不偷奸耍滑,自家能帮着一些就一些,一年的工钱也出的值。

“那老梁他们那些人呢?”毕竟现在有自己的下人,这长工的用处就不太大了。

立秋道:“留了一部分,哥说乐意干就在这里干,到时候按出的气力给钱,现在咱们自己的人还少,慢慢来呗。”这就像是一个进程,最开始只能雇佣人,到了一定的程度了,就自己买人,一步一步的发展。

“二哥,以后你也需要人手呢。”要是二哥真的是当了官,那这下人是少不了的。

立秋笑道:“是啊,所以我现在就跟哥学着,咋样用人了,在这上面,哥比我强,外面的历练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146 杀鸡儆猴

郝氏到了康县,给小桥他们带了些自家园子里产的菜,虽然二嫂他们不觉得稀奇,但是好歹是个心意。

“今年你们打算回去过年吗?”郝氏问道。

吴氏道:“本来还有这个打算,但是现在我们看着也算了,还是在县里过年吧。”实在是上房的人做的太过了,回去了还不定咋样呢,去娘就说在一起团年,结果又不欢而散,今年谁乐意再过去找骂啊。

郝氏点头,“也是,不会去也好。咱婆婆还动着想把谭家一家子接过来的心思呢。”

“啥?还有这事儿?”吴氏很吃惊,小桥在边上梳着耳朵听,实在是太无聊了,不听点八卦这心里不舒服啊。

“可不是!不过最后被老爷子给拦住了,你想啊,都出去住的人了,还想着把人给弄回来,这可是老叶家的房子,不是他谭家的,前一段时间,就看见小麦娘经常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猜是咱们那位婆婆,觉得老四没有亲兄弟照顾了,谭牛又是个老实的,想着以后两亲兄弟能相互帮衬着。以后她也有两亲儿子护着,不怕我们三家了。”

可是再是她亲儿,也不是老爷子的亲儿,不可能让谭家人住进来了,以前是他们自己要走的,现在还想回来,是不可能了。不然那他一家之主的地位不就是没人看在眼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