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豪门世族(30)

薛大太太不敢捂脸,只能说道:“母亲息怒,儿媳妇也是怕他们再过来人,把咱们强行赶走了,那样咱们就没有面子了。”

这个老虔婆,她都快有孙子的人了,还被她打。

“当初你哑巴了?怎么一句话也不说?让我被那个泼妇给打了出去?”薛老太太指着薛大太太的鼻子问道。

薛大太太道:“都是儿媳的错!”这个时候就只能认错,不然老虔婆肯定还要说上好多难听的话!

今天想要办的事儿,一点儿也没有办成,老虔婆只想着气势压人,可是压不住的时候,你委婉一些啊,这么不管不顾的。事儿还能成吗?

薛家的打算是想着把自己家的姑娘许配给这边的长子李骐,这样一来,关系不就亲近了吗?

本来是好言好语说的事情,没有想到都被这老虔婆给弄坏了。

想着来的时候,她都不乐意让老虔婆跟着过来,谁知道她非要来,弄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真以为是长辈就无所不能啊。那姑太太还是这边的母亲呢,都不顶事,你以为你这个外四路的舅太太就管用了?

在自己家里是称王称霸的,还以为到了外面,也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别人都迁就你啊。

薛大太太满肚子的气,恨不得自己这个婆婆立刻伸腿去了。

李舜华算是见识到了这人的无耻了,这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舅祖母,去别人家做客,就这个德行?

就是皇帝也不会这样自高自大吧。

娘说这样的人别搭理她,免得降低了自己的品味。还真是这个理儿。有时候,无知的愚蠢也挺让人好笑的。这位所谓的舅祖母可不就是这样?

从来到京城,好几个所谓的长辈,都喜欢摆长辈的谱,总想着对别人指手画脚,殊不知,在别人心里,他们什么都不是呢。

☆、第31章

    薛家老太太上门的事儿,二房这边也知道了。

薛氏在家里说那王氏不给她娘家面子,当然了,她现在不敢跟王氏面对面的说,因为到底是有些怕了这个王氏了。

在薛氏心里,论阴谋诡计,她肯定比王氏强多了,可是这个王氏她不搞这些手段,直接简单粗暴,万一自己把她给惹了,她不管不顾的把自己给揍了,那吃亏的还不是自己?

有这样一个继子媳妇,是薛氏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好歹是名门贵女,体面是要的吧,但是这个人还就是‘与众不同’了。

尤氏知道这件事后,还真是大快人心,这薛家的人,以前她就不喜欢,仗着是老太太的娘家人,每次过来都指手画脚的,那时候为了奉承婆婆,不得不对薛家的人笑脸相迎,心里不知道多憋屈。

如今心态变了,发现大嫂这样做,才是痛快呢。

王氏从来没有打算和薛家常来常往的,不过如果薛家人正常,她倒是不介意当一般亲戚,但是如今这些个薛家人一个二个都不正常,她又不是找虐。

后来尤氏有过来,告诉了王氏,这薛家的人为什么上门来。原来是想把薛家的姑娘嫁给李骐,或者还有打算把薛家的姑娘许配给王氏的侄子王琅。

算盘打的倒是挺响,只不过把姿态放的太低,明明是来商量事儿的,结果却摆成了高高在上。

王氏发觉自从来到京城后,真是刷新了她的认知了,这人的底线是越来越没有下限了。

某些人自我感觉也太好了吧。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倒是觉得理所当然,不仅仅理所当然,还觉得对方如果不按照你说的做,那就是大逆不道。

快过年了,今年因为是头一年回京,所以李家需要准备的东西特别多,王氏在京城里的庄子和铺面也都对好了帐,族人们的东西要发,有来往的府邸之间年礼是少不了的。

王氏做这些事儿的时候,都会把李舜华带在身边,她是想让女儿从小就接触这些管家的事儿,耳闻目染,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了。

再心疼女儿,也知道要让女儿学会这基本的本事。

虽然手头上有人可以给女儿做了,但是当主子的,自己心里有数,才不会被人糊弄和欺骗。

李舜华每次都仔仔细细的听着看着,别以为自己心理年龄大,就什么都懂,什么都看不起,那样只会让别人看不起你。

家里的账目,还有管家的事情,每个都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面的诀窍多着呢。

下人们多,该如何奖惩,如何安抚,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李舜华现在不到四岁,可是不妨碍她多学一学。

什么时候,只有自己学会的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进入了腊月,眼睛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外面的雪都有膝盖深了。

京城里有好多人家的房子被厚厚的积雪给压倒了,京郊更是厉害。

这年头的人,特别是乡下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富裕,盖得起砖瓦房的人在乡下都是少数,很多人都是土墙加上茅草顶子,厚厚的雪把这些茅草房子都给压垮了。

很多人都在半夜的梦中,就被砸了,有的运气不好,受伤了,更严重的还有被砸死的。

发生了雪灾,朝廷派人去救济,可是朝廷现在也缺钱,光靠朝廷怎么可能成事儿?

一般遇到了这种事儿,大部分人就等着倒霉了,天灾可不想现代的时候,政府什么都送,什么都安排的好好的。封建时代的上位者们,能让人出面就不错了,基本上能救助一半的人就算是很了不起了。

不过,京城里的豪门大户们,在这个时候,也会站出来,设了粥棚施粥起来。

因为雪灾,很多人都连饭都吃不上,受灾的地方集聚到京城,在城门口有各家大户设置的粥棚,让这些受灾的老百姓排队领粥喝。

不是说这些大户人家作秀,表示自己是积善之家。豪门大族,从祖上开始,遇上这种天灾,都会出面做这种事儿。

有的家里有信佛的,更是舍米施粥。还有的是捐给了寺庙棉衣,让寺庙的人施舍给这些受了灾的人。

大家都一起做,就没有树大招风的了,谁家也不是傻子,处处拔尖,到时候容易招惹嫉恨。

长安侯府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李舜华也听说了,以前他们家没有回来的时候,是薛氏他们当家。

遇到这种事儿,也是不情不愿的,弄得族里人也跟着被人说道。

其中还有些中饱私囊的,把好米换成了陈米,这样也能省一笔钱。

开源节流,对李舜华来说,最有利的是开源,而薛氏等人以前最喜欢做的是节流,其实节流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省,根本就不能让财富更多起来。

开拓更多的生财之道,才不会为了这财富上的事儿斤斤计较。

不过,枪打出头鸟,这道理他们也懂。

一般施粥,都是好几家好几家的商量,有个大体的数量,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施粥,要施粥多少天,粥的浓稠,大家都有个标准。

上一篇:夫妻本是同林鸟 下一篇:好雨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