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妻本是同林鸟(66)

是啊,有自己的主见,他还能说什么呢?

“水生那,爹知道你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不管怎么说,啥时候别忘了你兄弟们。”老赵头叹气。

“爹不用担心,我的日子过的好了,自然少不了大哥和三弟的。能帮的我一定帮。”不能帮的那就爱莫能助了。

其实赵水生难道还没有给赵金生他们好处吗?把地记在他的名下,一年两次的田赋就免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他可不是滥好人,自己过不下去了,还要帮衬兄弟们,傻子才会那样做。

赵水生不是说傻子,而且还有妻儿要养活,总是要顾着自己的妻儿老小的。

再说,现在才到哪里?自家爹就忍不住来说话了。

“我等三年后,还要去省城试试乡试,看看能不能考上个举人回来,这几年都需要多多的赚些钱,梨花也怀了孩子,爹,我已经也是要当爹的人了。”

所以得先顾着自己的小家,才能谈别的。

“不如爹跟着我们过日子吧。”赵水生提议。

“还是算了,在镇上我住不惯,一天不干农活,我浑身都不舒服。”老赵头忙摆手,知道自己今天肯定说服不了二儿子了,他想了想,还是算了,水生只要没有记仇金生就成。以后他好了,他兄弟们肯定也会跟着沾光的。

现在巴巴的找上门来,也太不好看了。

老赵头想了想自己和二弟,分家了,还不是只顾着自己的小家,两家人谁过的好,过的坏,那都是自己的事儿了。

所以勉强不得啊,有时候,你越是争,越是让人反感。

他实在是没法说出口,为什么你买了地,不让你大哥照看着,反而让你大舅兄给帮衬,他还是要脸面的。

买地这件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炎热的夏季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时候,八月十五也快到了。

乡下庄子里,也要收割稻谷了。

相比较去年,今年赵家和李家都很闲适,因为今年他们都不必要交税了。哪怕减产也影响不到他们的肚子了。

李梨花家里更是不用操心,地都租给别人了,到时候直接收租子就可。

李核桃家里的地也不多,因为梨花爹有了私塾先生这个身份,还有好多孩子的家里人,在有空闲的时候,跑到他们地里给他们帮忙,只希望梨花爹能把自己的孩子交好呢。

梨花爹因为一直不操心钱,所以对有些孩子因为交不起钱,也不责骂,等什么时候有了再过来交好了,平时教起书来,也很严格,所以这些孩子的父母们对梨花爹都很敬重。

帮不了别的,浑身还有两把子力气。

于是李核桃家里的地很快就收拾完了。

李核桃就去帮着妹妹和妹夫收租子去了。

那些租户因为感激赵秀才继续把地租给了他们,所以教租子都是很积极的,没有拖欠的现象。

李核桃很快就把租子收完。直接拉到了镇上自家妹夫这里。

赵水生看了这么几车的粮食,家里也堆不下啊,于是就把大部分给卖掉了,留下了一部分口粮自己吃,因为新稻谷比陈旧的稻谷要好吃多了。

这么一卖,二十亩地,一共得了银十两多。

不多也不少,稻谷的收成比麦子要好多了,如果是麦子,那估计还卖不到八两。

也就是说,二十亩的地,一年两季的收成还不到二十两。真是不多。他买了这二十亩地花了一百多两银子,要把本收回来,就得要五六年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地在那里是跑不了的。算是一个固定的收入。

做生意虽然赚钱多,可是也有一下子赔光的时候,地里也顶多是遇到了天灾人祸,颗粒无收罢了。还不至于要赔进去东西。所以风险是最小的。

“我记得以前有人说,一个庄子能一年收入五六千两,咱们怎么就只有这一点?”赵水生问李梨花。

李梨花说道:“人家那庄子,至少好几顷地呢,而且也有自己的粮仓,等到高价的时候卖出去,才不会跟现在一样,大家都在卖粮食的时候卖出去,粮食又多,哪怕一斤贵个几厘,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这样小打小闹的,能收个十来两,也已经不错了。”

在镇子上,一年能有二十来两的收入,也算是不错的了。起码吃饱喝足不成问题。当然,想要绫罗绸缎肯定是不行的,那些贵的料子,一匹估计就十来两,更不用说,那些动辄几百两上千两的首饰和配饰了。

不过,知足者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也不去抱怨,好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八月十五快要到了,得给关系亲近的人家送节礼。因为赵水生是秀才了,镇上也有好几家的人家要去送节礼。

不过这难不倒李梨花,从小培养出来的,虽然现在钱少,可是把节礼办的又省钱又漂亮,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知县太太那边,因为知道知县太太喜欢自己的女红,所以她送了一架自己绣的桌子上的小炕屏。

刘大姐自从赵水生中了秀才后,倒是不那么积极的让李梨花绣东西去了。

“二哥,中秋节你回不回赵家庄过节去?”赵土生过来找赵水生问情况。

像他们这种情况,还有个老父亲在赵家庄,不回去,也不像话,只是他们分家了,那边是大哥大嫂做主,不说别的,就是做饭,也是大嫂,他们如果过来说一声,才好回去,不说,回去了要是大嫂没有个好脸,他们还回去干啥?

☆、第53章 仲秋

况且,赵土生心里不待见自己那个大嫂,根本就不想回去。

“还不如把爹接到镇上来,到我们这里过节呢。”赵土生说道。这样还方便一些

赵水生道:“这事儿倒是我疏忽了,不如这样,今年过节,咱们先回赵家庄,然后跟大哥商量商量,我们三兄弟一年一年的轮着来怎么样?”

“这个办法好!”赵土生说道:“也公平,这样就不怕大嫂唧唧歪歪的了。”

都分家了,免得每年过去,把大嫂家里给吃穷了。当然,这是何翠姑自己想的。

赵婆子再不好,也是他娘,要不是大嫂只顾着自己,娘说不定还活在这个世上呢。

虽然说不能怪大嫂,可是赵土生心里就是不待见那位大嫂。

于是,到了八月十五一大早,赵土生和张芸儿就带着节礼过来李梨花这边,一起坐上二房的马车,去了赵家庄去。

可以说,现在赵水生两口子每次回庄子上,都是大家热情的笑脸。

考上了秀才就是不一样。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兄弟回来陪你们爹过节呢,真是孝顺!”有见到的婶子们都笑着夸奖。

人家赵家这个二儿子还真是出息了,这次大家都要交税,就赵家没有教,可把人羡慕死了。

这个世上,就是人情关系,和赵水生弄好了关系,到时候有个啥事儿,说不定就能帮上了。

上一篇:穿越之野人纪 下一篇:豪门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