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你好!(202)

眼看着三老爷和四老爷都说的心动了,袁老夫人忙道:“搬出去可以,你也知道你兄弟没有什么本事,这手上没有银钱,让他们怎么活?”意思就是要钱了。

袁丞相点头道:“这样?我给几个弟弟每人准备了一千两银子,多的就没有了。”

“一千两?这够喝西北风的啊,你当大哥的,也太狠了吧。”袁老夫人不干。

“母亲,三弟和四弟有手有脚的,就是分家产也是分以前父亲的,你说是不是?我这个当哥哥的,只是补贴补贴他们,其他的真的无能为力了。我这里有当时分家的文书,母亲想不想看看?”

人不能靠别人一辈子,自己也不可能养活别人一辈子,他自己也有儿孙要养活,现在都靠着自己,那么等以后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儿子可不是有义务来养活这一大家子。

一提到那分家文书,袁老夫人就心虚,当时她可是把大部分家产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亲生的儿子,给那两个拖油瓶就一点点。可是谁知道风水轮流转,到今天这个地步,竟然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要靠这个大儿子来养活。现在是说什么都不管用。

“可是你也知道,他们什么都做不了,这一千两银子实在不够啊。”袁老夫人说道。

“在京里是不够,但是在老家就够了,老家不是还有地吗?只要三弟和四弟一家子省省,肯定是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要不这样,我派人把三弟和四弟送回老家,反正以后我也会告老还乡的,就当是三弟四弟先给我探路好了。”

回老家?不不不,怎么行?当时在老家是混不下去了,才会投奔这个袁丞相的,现在要回去,岂不是面子里子都没有了?

“可是,他们住在哪里啊。”

袁夫人这个时候说话了,“母亲不是已经偷偷的给三弟和四弟各买了一座院子吗?正好,就让三弟和四弟两家住进去好了。”这些事袁老夫人自以为做的机密,其实大家都知道了,袁丞相只不过是不想把这事说破了,且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总不能让他们出去睡大街吧,这个母亲从来就是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她背地里干得事,自己的夫人和自己说过,他只来了一句算了,就没有再说什么了,不过不代表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如今刚好把这事说出来,搬家已经势在必行。你偷偷的买宅子,也省的自己再出钱给他们买了。

三房的人和四房的人都觉得那两房的人在暗地里笑话或者嘲讽自己,三老爷最后说道:“罢了,罢了,搬就搬吧,在一起住着也不是个事,既然今天都说成这样了,再不搬,还要不要脸皮了?我这一房一定搬!”他想着以后只要还在京城里,就少不得要麻烦自己这个大哥,现在和他把关系弄僵了,对自己以后也不好。于是就同意了。

四房的四老爷见三老爷都松口了,也说要搬。袁老夫人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争气,不由的心里懊恼,“那我呢,我是你们的母亲,你们说说怎么办吧。”

袁丞相道:“母亲愿意住在我这里,我定当照顾好母亲,如果母亲跟着三弟和四弟出去,每个月该给的,一分也不会少。”

三老爷和四老爷都不想接自己的母亲去住,加上自己的媳妇暗地里都说话了,于是都说道:“母亲在这府里住惯了还是住下去吧,儿子们会来看望母亲的。”

“就是,我们那里乱着呢,母亲还是住这里的好。要是母亲想我们了,就派人叫我们来,我们一定回来的。”就不说让她过去住,袁老夫人心里气得,这两个小子,亏自己还一心一意的为他们打算,现在都像是甩包裹一样,甩了自己。

最后分府已经成定局,袁老夫人还是住在这丞相府,只是袁丞相给袁老夫人单独划了一个小院,以后要去请安就去那里。对外宣称的是袁老夫人要一心向佛,只需要清静。若是没有什么要事,大家就不要打扰看了。郡主那边因为怀着身孕,以后这请安什么的,都免了,不必勉强。对袁青吼袁老夫人的事情揭过不提。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事了。

又去摄政王那里,以私人的名义,给王府道了歉,自己治家不严,差点害了郡主。司徒承天把袁丞相说了几句,这事情就算过去了。

司徒承天回去对李子瑜说了,李子瑜道:“这还像话,早就该这样了,你说袁丞相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这内院也弄成这样。早解决了不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他们这些文臣都爱惜羽毛,不逼到一定的地步,还是希望家和万事兴,你看看,就他那个继母,以前那样对待他,他还是要奉养她,儒家的思想他从小就耳闻目染,骨子里有这个孝道一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不是这次你亲自去了一趟,恐怕他还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你这次去的好。”

“看来,我这样的人是大不孝了,要真是袁丞相那样,恐怕现在我和镇远侯府的关系也不会那么僵了。”最起码也要维持表面上的和气。

“何必要委屈自己?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在这些事上还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意,那也太苦了。袁丞相有袁丞相的考虑,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日子要过,大家想法不同,也不必都要求一样。”

李子瑜认为司徒承天说的对,自己和司徒承天都不是委屈自己的人,干嘛要活的那么憋屈,对着以前虐待自己的人还要满脸笑,李子瑜绝对做不到,最底线就是从此不理会这人了,绝对做不要还和和气气的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永安郡主在袁府卧床了几天,太医说可以挪动了,就从袁府搬回了郡主府,袁夫人也免了她的请安,自此后就一心安胎。也没有人再去鼓噪他们小两口了,李子瑜越发的觉得自己去了那一趟真是值得。有时候真的不用自己出手,人家看你的态度,就能相应的做出让你满意的结果,这不是很好吗?

今天没话说

☆、因为

且说宁王妃去了一趟袁府,使永安郡主的事情得以解决,而前往突厥送亲的使者也已经返回。宫里面赐了宴,西北边关也已经开始通商,两国目前是和平共处的时期。

杨大将军留在了京城,护国大将军,倒是没有封爵。私底下人们在嘀咕,难道是怕杨大将军功高震主,所以才这样的?

但是也有人说了,光一个西北军也不能成什么事,何况西北军的嫡系都是在摄政王手里,不过是怕树大招风,封为了护国大将军就可以了。

齐国公夫人有一次来看望李子瑜,说话间就又谈到了自己四姑娘的事情。“王妃,您说说,现在的婚事哪个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突然想到王妃和王爷不是,忙道:“也不是说我逼着她,只是这姑娘家年纪到了,再不嫁人,别人就会说闲话,她下面还有几个妹妹呢,要是耽误了,可是不得了。”

李子瑜微笑着听齐国公夫人说话,知道她还没有说到正题上去,也就没有说什么。

上一篇:重生之弈道 下一篇:穿越之野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