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林如海重生(88)

枢钰看着黛玉的神情,不由得安慰道:“姐姐,李姐姐不是邀你给她说书的么?正好我向和李三哥学一学射箭。姐姐陪我一起去李家可好?”

黛玉点点头,对着陈落秋道:“母亲,我和枢钰一起过去李家了。”

陈落秋本想留黛玉在身边,让她看自己张罗过年的各色事宜的。不过,算了,也不急在一时的。出了正月,教养嬷嬷就来了,玉儿就没有这样松快了。

“去吧。紫兰、紫芸,你们几个好生跟着姑娘和大爷,不要大意了。”

几个丫鬟忙应了,拥着黛玉和枢钰出了门。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我真的卡住了,好不容易啊……一个晚上卡出来了~~~有没有虫子?大家帮助找一找吧,我好困啊,晚安!对了,要评好花~~都向我涌来啊~~~

大事小事风雷动

孙氏在家中和管事婆子说着家事,听得门外人报说林家姐弟来了,也没有客气直接让人带着姐弟俩各自去了李晚晴和三儿子李碧处。

孙氏对于年前刘阁老家中的那一幕,却是有些其他看法的。她虽然不爱动手腕,处理事情直来直去的,但是不代表她看不出来。不过这件事情说来和自家没有关系,她也不会多说什么。况且林姑娘虽然是贾家的外孙女,但是由陈夫人教养大的,性情和规矩都不错,自己女儿来往也就放心了。

李晚晴正对着自己桌上的几张字帖皱着眉头,看见黛玉来了,眼前一亮,跳下桌子,惹来一边奶妈的一阵咳嗽和瞪视。她忙规矩的整了整裙摆,朝着黛玉一笑道:“林妹妹。”

黛玉一笑,看着李晚晴的奶嬷嬷对着自己行了礼才带着丫鬟下去上茶和点心。

李晚晴拍拍胸口松了一口气道:“林妹妹,你总算来了,哎潇儿知道我现在每日又写半天大字磨性子,就说十天才来看我一次呢。”

黛玉抿嘴一笑道:“这也是萧儿姐姐为了晚晴姐姐你好呢!”

李晚晴撅着嘴道:“什么啊!在外人面前我又没有不知轻重,不过是我母亲太过担心罢了。”

黛玉想到陈落秋说过,自己在二月里也要随着教养嬷嬷学规矩,知道她是真的为自己好,和孙太太一样是慈母心怀。多日来因为贾家的不快消散了许多。

“姐姐不是说让我过来说书么?总不能真的闲聊过去吧。一会儿你奶嬷嬷来了,又要说你拉。”

李晚晴也知道黛玉说得有理,随即唉声叹气的和她说起书和字来。

另一边的枢钰看着十三岁的李碧长身玉立,弯弓射靶的身姿,宛如一株青竹,不由得心中羡慕。

“李三哥,可否教我射箭?”

等李碧射完十支箭,忙上前问道。

李碧低头垂眼,看着白白胖胖的枢钰半晌,才道:“太胖了,拉开了这把弓,我再教你。”

枢钰听到那个“太胖了”,就像被雷劈中了,半天才平复下怒气,咬着牙齿扬声道:“李三哥也太看不起人了!哼!一个月之后,我再来想三哥请教!”

哼!居然敢嫌自己胖?枢钰顿时悲愤了!

枢钰想学些射箭武艺,不过是想让自己身体结实起来,他知道,终有一天这世的父亲会老去,而自己,作为长子,不仅是林家的希望,父亲的希望,也是母亲和姐姐的依靠。

林如海和崔孝联名上了催缴亏空的折子被圣上放在大朝会上讨论了,其后,从京官到地方官,欠着国库银子的官员被分成了三档,第一档自然是亏空巨大的,数额在十万两银子以上,无上限银子;第二档是亏空五万两到十万两;第三档是五万两以下。

“如今北方不稳,南边不是旱就是涝。什么事情都要银子,你们呢?只会来和朕要银子,却不想想,这银子都是谁花掉的!难不成如今国库没银子是朕的错了?”

众臣忙跪下磕头道:“臣等不敢!”

林如海跪在文官这列比较靠前的位置,心中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果然,皇帝冷笑了几声道:“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今日朕才发觉,原来不是国库没银子,而是银子都被这些个人借走了。感情不是花你们自个钱就不知道心痛了?大概好些个人还抱着不还钱的心思吧?明间都有句老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朕倒是不明白了,亏得你们一个个不是读了圣贤之书的,却是出身世家的,如此作为,还有什么脸皮做百姓的表率?怎么好治理一地的百姓?”皇帝看着御阶之下好些臣子们的脸上浮现羞窘的神情,当然也有好多臣子是没反应的。

“朕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自即日里,第三档,亏空五万两银子以下的,必须在年末前还清。这之间有八个月的时间。第二档,则在明年的年末前还清,今天年底前至少归还五万两银子。第一档,朕给五年的时间,每年归还五万俩,第五年必须还清。”

刘阁老听得此话,心中算了算,那些亏空数目巨大的,都是勋贵居高位的,让他们花钱还好,还钱,还真是强人所难啊!

“圣上,老臣有本奏!”

皇帝看着刘冲道:“刘阁老有什么其他的要补充的?”

刘冲不是不懂皇帝话语中的冷意,却依旧奏道:“国库空虚,其中除了某些官员借支银不还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比方说上皇二十七年,宿州等地大旱,其后益州地动,这里的地方官府库银肯定是不够的,自然在国库中借支了银子,但是却算不得亏空。如这一般情形的亏空也有好多,还请圣上斟酌!”

皇帝看向崔孝和林如海道:“这个名单是你们户部列出来的,刘阁老说到的情况,你们可曾考虑进去?”

崔孝和林如海都出列跪下,崔孝先道:“回圣上,刘阁老说的情况,我和林侍郎一早便考虑进去了。所以折子中所列众人的亏空情况都是已经将天灾等因素算入其中的。”

林如海具体经手,因此他接着崔孝的话道:“回皇上,就以刘阁老所说的宿州为例,上皇二十七年时,连同宿州在内的七州县颗粒无收,上皇仁慈,免去七州县当年及其后一年的各种税赋。只是自上皇三十年起,宿州一连五年不仅无银入国库,还欠下国库八万七千余两银子。微臣和户部众多同僚商议后,将其中三万七千两抹去,只算了五万两的亏空。便是看在上皇三十六年,宿州又报逢灾的缘故。”

皇帝微微一笑,对着刘阁老道:“崔卿家和林卿家的话,刘阁老可曾听明白?孙阁老、洛阁老,你们俩有何看法?”

孙阁老处处针对刘阁老,刘阁老不同意之事,他自然是同意的。上前奏道:“圣上此举乃是利国之举,臣认为刻不容缓。”

洛阁老虽然忧心儿孙的亏空,但是他为人比较正直,也奏道:“臣附议!”

秦阁老已经许久不曾上朝,三位阁老中两位同意,皇帝回到龙位之上拍板道:“此事便这样定了!着户部崔孝、林海全权处理此事,谁人若是逾期未还定数额者,以抗旨论处,抄其家产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