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路锦绣(31)

待柳蘅回了住处,又得了杨夫人给的两个婢女,一个名唤琥珀,一个名唤珍珠。她看了这两个十四五岁的婢女,一脸欢欣地收下了。当然了,到底怎么用,信任与否则是要观察一段时日才成。

半个月后,就在柳蘅将要随着大夫人和众姐妹去杨家赴宴之前,收到了来自冀州的礼物,送礼的说是三舅父使人送来的,将柳蘅惊得不轻。心知三舅父已经同贼寇勾结在一块儿了,怎么会给自己送礼呢?

柳蘅打开了楠木匣子,发现里头竟是一匣子拇指大小的黑珍珠,以及一封尚未署名的书信。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卡,不过总算是好,笑O(∩_∩)O~~

收藏满一百了,承诺的加更还是算数的,不过大概要周四或者周五双更了,这几天上班太忙了,抱歉!另,困觉之前再次求收求评,已经三章零评了,感觉有点心塞~~~

☆、淑气催黄鸟

柳蘅打开信之前,是夹杂着好奇、兴奋与不安的。此时并非像后世那般通信方便,除了至亲、知己外,也只有向心仪的人送去只言片语表达心意罢了。而这给自己的书信是哪一种呢?

柳蘅带着一点点忐忑拆了信……才看了几行字,她就“咦”了一声,然后继续看下去了。实因信中没有任何出格之语,先是很平常的问候,然后提了如今河北尤其是冀州的情形,乱民贼寇虽此起彼伏,然官军势大,已挽先前的颓败之势,相信不久之后将成对峙之势。 

然信中有写到,河北之乱哪怕平息,庶民生息想若从前至少需五年光景。“……自古燕赵多俊豪,然雄风之下却是赤地千里。余心有戚戚而叹息,或一人独歌——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然余心畅想它景,天京皇都,或是燕舞繁华,或是冠盖集京华,锦绣成绢。若借机拨乱而反之,期河北诸州如斯,则可称之为盛亦……”

柳蘅看到这里,自然想起了一路回长安所见的北地风光来,虽则前世今生她都是姓柳,虽则如今身在锦绣成堆的长安,然心底的故乡却终是那相隔遥远时空的燕赵之地的小城。对于这写信人所感倒是有些感同身受了。只是后面所言,却让柳蘅噗嗤轻笑出声。

“初见即惊,恍若梦中,疑与妹曾前世相识也。”

柳蘅摇了摇头,原来无论那个时代,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孩子有好感都要扯上前世呀。贾宝玉如此,这个写信的人也是如此。柳蘅看向下面的写信人,竟是宇文七。宇文七?莫非是在永平县对自己兄妹有援手之恩的宇文荣么?

只是见过一面,而且那个时候自己双眼还盲着,他竟然也有好感,这眼光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不过不管如何,被一个人喜欢终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柳蘅放好了书信,唤了阿杏和阿桃抱了她要赴宴穿的衣袍进来。

“大夫人的娘家阿嫂出身宗室,虽则只是最低一级的乡君,却也比一般的命妇尊贵些。不过杨三郎的妻子竟只是韦氏的庶女,听说这桩亲事还引得不知多少人侧目呢。”阿桃将衣衫配饰等物放在榻上,边说着自己打听来的八卦,看来是恢复了从前的开朗了。

“杨家三少夫人虽是庶女出身,可不是一般的庶出。她的阿爷可是宫中韦贵妃的同胞兄长,而这位韦大人和夫人只两个儿子并无女儿,便将这唯一的庶女养在身边,和嫡出的也没有什么分别了。”阿莲端着托盘进来,笑着接过话道。

柳蘅暗想着长安城中的高门大户果然是盘根错节,韦贵妃和柳淑妃在宫中面和心不合,不想两人的娘家竟是拐弯抹角的亲戚。

次日一早,诸多华盖香车驶向杨家所在的平康坊。而柳家所在的仁庆坊只相隔着务本坊,故而柳家人还在家中用了朝食,这才坐上了马车。

柳蘅同柳芙同大夫人坐于一车里,本打算和姐妹们坐一车就偷偷看看外面的柳蘅,也只得老老实实地坐在车中,耳朵听着柳芙奉承着大夫人,她心里却在想柳蘩一早让人送来的口信,说是柳茹病了,她不跟着去杨府了。也不知道十三娘是真病还是假病,晋阳长公主可真不给大夫人面子,难怪自己两次过去公主府请安,都未见到晋阳公主的人。当真是高傲呢!

柳蘅想着,晋阳长公主这样的性子,同便宜老爹相处得好才怪了。而想到柳赟,柳蘅就有些糊涂了。每隔一日柳赟都会遣人送东西过来关心两句,好似挺关心她的。可是却很少见她,便是她去请安,也是只言片语就打发了她。

真是怪哉!

柳蘅觉得自己着实不懂柳赟的行为了。暗叹了一声,眼见柳芙频频向自己使颜色,忙接过话说两句好听的,反正哄人开心的话也不要钱。幸好杨府很快就到了,待马车进了杨府,柳蘅方才挑着车帘看到前头浩荡的车队,不由咋舌,道:“杨府好大的面子呢,竟这么多客人!”

柳芙看柳蘅好似看土包子,笑道:“这算什么?咱们祖母的生辰,来客更多。还有几位爱热闹的贵主举办的春宴,更是热闹,长安城中四品官家的郎君、娘子差不多都会到呢。”

柳蘅听了自然是惊叹连连,长安城里可谓权贵云集,官员多如狗,四品以上的官职和有爵位的人家可不在少数,加上每一家可不止一个郎君或者小娘子,到时候赴宴起来,自然是人潮涌动了。 

这么多人的宴会,其中有许多人还是政见不同或者不对盘人家的郎君或者小娘子,就不怕人闹起来么?柳蘅顿时对热衷各种宴会的贵妇们佩服不已。

柳蘅扶着仆妇的手臂下了马车,又和柳芙亲自扶了大夫人下了车,忽然旁边一驾马车的帘子揭起,露出一张眉眼带笑的娇俏面容,她看见柳蘅笑了笑,却是在仆妇们的惊声中动作轻盈地跳下了马车。

“八娘,你又胡闹。小心你祖母和你阿娘又训你。”大夫人含笑说道。

这少女先是对大夫人行了礼,后挽着大夫人的胳膊撒娇道:“姨姨难道会眼看着我被训么?对了姨姨,这位好看得紧的小娘子是你们家的人?从前竟是没有见过呢。”

大夫人笑着点了点少女的额头,指着柳蘅道:“这是我家三叔的嫡长女,单名一个蘅字,才回长安来。故而你未曾见过她。”随即又和柳蘅道:“这是中书令家的薛八娘。”

柳蘅也忙颔首一笑,心中却是对上了少女的身份,她的祖父乃是中书令薛同,其母应该是大夫人杨氏的姨表妹。据说大夫人有意为三郎柳钧与薛家结亲,莫非就是眼前这薛八娘了。

只见薛八娘与柳芙年岁相当,上身穿着粉色的掐金丝蜀锦长衫,外罩半透如烟似雾的宝蓝色的缭绫制半臂,只这一件褙子,大概就顶许多人家一年的嚼用了。便是柳蘅,也只是回了长安才得了三尺长的一块缭绫罢了,并非是来不及裁衣,而是完全舍不得动手去剪它。可是这薛八娘竟一大件穿在身上,再看她身上的装饰,也都是价值不菲的,垂练髻上明珠生辉,紫翡流光烁烁,耳下更是金丝衬青玉耳铛。在柳蘅看来,薛八娘全身都在说着一个我是豪,我很豪。她暗想,河东薛氏豪富之名当真不是虚的。

上一篇:桃花一笑乱春秋 下一篇:一世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