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庶女殊途(59)

于妈妈正是吓到了,忙不迭地磕头求饶。便是宋珩娘,也没有想到杨芊说话这般犀利。她心乱如麻,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那神色看起来极像受了大委屈样,终竟将目光投向了杨葭。杨葭只觉得好笑,对宋珩娘好感也稍减,没有接她眼神,而是坐到了宋玥娘床沿边。

杨葭看向目光呆滞好似被雨水打耷沈宋玥娘,前世里她也是寻死未遂后和宋家人离了杨府,住进了杨家城西靠近城门一间二进小宅子里。听说她为了生计做起了卖绢纱花生意,就是太夫人都以为她变得清醒了懂事了,想给她说门不差亲事时候,她竟然又和大郎杨冯搅合一起了……

无论任何时代,对于宋玥娘这样盯着别人丈夫女人,她是没有丁点好感。她冷冷地道:“看来玥娘表姐是恨透了我们杨家了,居然我们家上吊,传出去了,是杨家逼死亲戚孤女。表姐以为让我们杨家背了这个恶名,你就能如愿了?你也太天真了,杨家大名府名声如何,可不是表姐你能折腾掉得。”只有二老爷杨清那样混账才能折腾坏杨家名声。

宋玥娘并非是无知无觉,她听了杨葭话,无神眼眸微微一转,看向了杨葭挂着冷嘲之色脸上。

杨芊也瞧见了宋玥娘动静,也嘲讽道:“我们杨家待亲戚满大名府人都说厚道。玥娘表姐你若是不满意了,大可以和姑祖母说离开杨家,不用住咱们家里头。用不着一面不满意咱们家说咱们家不是,一面却仗着我们祖母念旧情怜贫惜弱心思杨家白吃白喝,还算计哥哥们!”

她话才落音,宋玥娘苍白脸色就气得通红,她抬手指着杨芊和杨葭姐妹,双眼中泪珠子不要钱地往下流,“我们宋家也是延州百年大族……我是宋家嫡出女儿,你们,你们算什么东西,不过是庶出孽种罢了……谁要算计你们家郎君,你们是存心想坏我名声……”

“嗤——”杨葭忍不住嗤笑出来,她见过不要脸人,但是像宋玥娘这样脸皮厚得能走马车还真是少见呢。“五姐,你也莫要再说什么了,瞧瞧人家死都不认账还嘲笑咱们是庶出,不配和她说话呢。指不定咱们说多了,我们还被说是诬赖人呢。”

杨芊气极,她虽认清了自己庶出不比嫡出贵重,但是也是杨家女儿,怎么都比宋玥娘这个上门打秋风亲戚家小娘子贵重。随冷笑一声,咄咄逼人道:“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人,今日可算是见识到了。幸好没有死咱么家,不然咱们家这富丽堂皇客院以后怎么住人哟?都被人给熏臭了。八妹,我看我们还是些离开才是,免得沾染上臭味就不好了。”

宋珩娘瞧着自家姐姐一席话,将杨芊和杨葭都给得罪狠了,急得眼泪流得急了。只能抓着杨葭手连连摇头,嘴唇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想死还不容易?等离开了杨家,凭你是吞金还是跳河,抑或是投井……哪一样不能死?却偏偏选我杨家自,一看就知道是别有用心。”杨芊丢下一句话,就要拉着杨葭离开了。

杨葭却捏了捏宋珩娘手,低声道:“你也不能只顾着姐姐,你阿娘也受伤了呢,她也是疼你们姐妹。”希望宋珩娘能看住高氏,莫让宋老夫人如前世般逼死高氏。

宋珩娘怔住了,猜测杨葭这么说深意,杨家姐妹离开了也没顾得上阻拦。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杨葭看着庭院里盛开各色花卉,说出了后世流传极广一句话来,杨芊听罢也连连点头,撇嘴道:“宋家人不就是不要脸么?真不知道她们都想什么?”

姐妹俩这边感叹着,就瞧着另一条小径上大夫人魏氏,已经被壮实婆子们扶着走高氏,姐妹俩对视一眼,闪避到了一颗杏花树下,等一群人进了客院,这才不约而同地长松了一口气。

“总觉得这段时日家里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我现反倒盼着些离开祖宅去汴京呢。”杨芊叹息道。

“是呀,也许到了汴京就没有这么多事儿了。对了五姐姐,我听说邹先生去世了?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杨葭心知肚明邹应之死绝对和杨家有关,但是其中隐情,杨芊是不是知道呢?

杨芊双眼眸突然跳动了下,神色有些躲闪,“邹先生啊?不是说是受了风寒高烧去吗?大夫人已经让人送去了奠仪,咱们是晚辈又是女弟子,有机会去庙里佛祖面前多磕几个头便是了。”心里却将邹应给狠骂了一回,想起老二房杨蓉因为邹应死据说病了好几天了,是恨得不轻。

杨葭一看杨芊这神态,便知道她是知道实情,定是刘姨娘告知她。相比之下吴姨娘可真是不能让人依靠呀。

没出三天宋家人便搬出了杨家老宅,和前世一样搬去了城西靠近城门口二进小宅子里,宋家人消息也不时断断续续地送了进来,什么宋老夫人对着高氏非打即骂啦什么宋老夫人被气病啦等等,杨葭没有听见高氏死讯,便对宋家消息淡了,一门心思都收拾自个和六郎行李上,一晃就到了月底,三娘杨茵也嫁去康家整整一个月了,这日正是她归宁日子,也是宋家姐妹下了帖子邀请魏县大户千金来聚日子。

魏县知县家千金康珍娘,和杨家一样大族陈家三位小娘子、康家长房、二房娘子等都来了,花园西隅水居阁一派热闹,四面敞窗大开,春风轻拂花香扑鼻,而临北一面是搭了个小台子,请了几个女伎人说唱世祖皇帝周皇后传奇故事。

亭子里头都是年龄差不多小娘子们,围坐白石圆桌边,一边用着杨家厨娘拿下糕点,喝着杨家好茶汤,一边和身边人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

杨家小娘子们,长是杨茹,她又是嫡出,自然是以她为首,她笑着和众人一一打过招呼了才道:“今日春光正好,总不能只坐着听女伎人说古,我们不如放风筝呀?我昨日让人去街上买了十只风筝,大家来挑喜欢。”

小娘子们自然都是同意,纷纷赞起了杨茹设想周到,都跟着杨茹去挑风筝了。杨葭和同族姐妹们是东道主,自然是后挑。老四房杨芝眉头都皱了起来,低声嘀咕道:“只顾着自个出风头,若是早些告知我今日要放风筝,我便将阿爹卖给我金鱼风筝给拿来了……”

杨葭心里暗自摇头,杨芝是老四房唯一孙女儿,素来被四老夫人宠溺着,这次去汴京是要一起上路。虽然前世记忆相隔多年,杨葭也记得这一路上,杨芝没有少惹出麻烦来。

杨葭取了后一只风筝,是一只普通不过蝴蝶风筝,她笑了笑,并没有意,当杨茹装着大度要拿她燕子风筝和自己调换时候,杨葭拒绝了,“不管什么样风筝,只要能飞到天上去那就是好风筝。”

杨茹也不坚持,反倒是引得陈家沁姐投来了探究目光。陈沁祖父乃是前文渊阁大学士,中书侍郎陈靖,虽则已经告老家,父兄也都出仕为官,若非陈氏一族宗族不旺,杨家也得看陈家眼色。即使是这样,陈沁魏县一干千金之中,身份也是极为矜贵。

上一篇:与君临天下 下一篇:遇风流/囧年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