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庶女殊途(121)

杨兰瞧了下儿女,又想起自己这几年在萧家受的气,咬了咬唇,问道:“皇后若是问罪,我家官人也是姓萧,还有整个二房,又怎么能不受牵连呢?只要大人保证我们一家……”她顿了下,想起那画押与否要萧二来做,便添上了萧家二房,“……保证我们一房不受牵连,我家官人自然会画押的。”

顾敦却是有些鄙视杨兰了,竟这般市侩,那杨八娘只瞧见牙尖嘴利的,倒是没瞧出像她这个姐姐一般市侩呢。他自腰间掏出了一块雕刻着蟠龙的青玉,“如此,你们该知道,这是谁的意思了吧?你们最好听话。要知道砍下萧二的手拿着断手画押也是可行的。”

萧二郎其实已经不太记得皇后的样子了,本就是隔房的,七岁之后最多一个月见一次,十二岁之后更是一年中只有大节庆时放才草草碰到过,感情并不是很深,但是如今要自己去害她,他还是有些不忍的。可是正如顾敦所言,他没有任何讨价还家的余地,自己有父母妻儿,有萧家二房要保全,他也只要牺牲皇后了。而只要二房还在,萧氏一族才不至于彻底倒下,相信皇后作为萧家女儿,会理解自己的吧?

想到这里,萧二郎终于还是在杨兰的催促下,颤抖着举起了右手的食指狠狠地咬破,在那卷轴上写上了自己的名讳按下了手印。

“萧二郎是个识时务的人。”顾敦满意了,收起卷轴,对着夫妻两人道:“一会儿便会有人给你们送吃的和棉被等物,劳你们再次小住几日,等事情尘埃落定了,自会有人恭送你们离开的。”

顾敦说完就转身离开了,留下了忐忑不安却只能强行压住恐惧的萧二杨兰一家人。

而杨家人当然不晓得这一变故的,连着杨葭在内,这几日里都是缩着尾巴能不露头就不露头的,因为杨华接到了吏部的文书,限他半月之内动身去位于涿郡以北的瀛洲府为知府的,如今朝廷上正在筹谋着一举灭了辽国,与草原相临的燕云等州县在杨华眼里那就是死人地儿,任凭富贵权势再好没有了性命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他自然生气得很,却没有法子躲开了,只得将凉王恨得紧。他却不知,按照凉王妃江氏的心思,杨华最好是去做个芝麻绿豆大小的知县的。幸好杨华从前就是扬州府的主官,又不曾有什么失职不当之处,连降几级不可能,最后只得给安排了这个瀛洲的知府之缺了。江王妃知道了,还失落了好一会儿呢。

“八娘子,大官人半个月后之内就要动身去瀛洲了,咱们真的要跟着一道去吗?”小桃为难地道,“听说从九月底起燕北就开始飘雪了,如今已经快十一月了,不知道又多冷呢。可是八娘子你的大毛衣裳和袄子等都是往年的,今年的袄子刘姨娘只让送了二十两银子过来让我们自个去买,本来若是在京里,二十两置办两三套棉衣裳绰绰有余了,但是若是置办更保暖的毛衣裳却是不够的呀。”

杨葭其实也不想此时去燕北,她和秦敏的药膳生意在天冷之后越发地好了,而射雕的话本也快完结了,下面她也打算继续将神雕也捣鼓出来,若是去了燕北,药膳铺子的事儿那是半点也照看不上了,便是她知道秦敏是靠得住的人,却也不想自己什么忙都没有帮上,这情分也要淡几分的。而话本的生意更是直接做不成了。算起来自己的损失也忒大了些啊……

杨葭想了想让小桃替她取来了斗篷披上,便出门去寻吴姨娘说话去了——若是姨娘突然重病,自己再去求一求太夫人,太夫人想到才过世不就的杨艾,应该会答应自己留下来的。

而吴姨娘在听杨葭算了这里里外外相差的银子,加上她因为杨艾的事情对杨华极不待见,立刻同意杨葭的话装病了,“你放心吧,病了想要好不容易,这想要生病可是容易得很。”

杨葭却有些不安,“你可别真个故意吹风病一场,身子骨要紧。”

吴姨娘摆了摆手:“你当我是小孩子呢,我清楚得很,好了,你快些回去吧,若是让人起了疑心就不好了。”

杨葭只的吞下话起身离开了,恰巧碰上从刘姨娘屋子里出来的杨芊,许久不曾好生一块儿说话的两姐妹相视一笑,手挽手去了东厢说起了悄悄话儿。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晚上下班到家后十点了,又有点卡,快到零点的时候才写了一千字~~只好先去洗脸刷牙泡脚,然后继续来写,好晚呀???

第84章 巧心思强留京城

“五姐,我不打算跟着父亲一道去瀛洲呢。依妹妹的拙见,五姐姐最好也留下,父亲那个人,也不是我做女儿的不孝,其实真的靠不住。”杨葭和杨芊咬着耳朵。

杨芊苦笑,“你以为我就想跟着父亲一道去吗?可是我姨娘那边透出的话,说是太夫人的意思,若是这几日里大夫人不能赶回来,她便要随着父亲一道去燕北伺候呢,我自然也得跟着去的。只三哥,因为要读书的缘故,应该能留下来。”

杨葭顿时无语,还是没有将自己和吴姨娘装病躲开去燕北的打算说出来,只是轻声道:“如此也就盼望大夫人快些回来了。”

次日里,吴姨娘晚间着了凉还发了热传了开来,杨葭带着六郎先去探望了吴姨娘,不想却吓到了他。他拉着吴姨娘的手就是不松开,问他也不说话,同平日里活泼多话的性子迥异。杨葭想了想,就留下六郎陪着吴姨娘,有些话还是得亲生母亲和他才最好。

东苑里头,太夫人正被常嬷嬷伺候着梳头,将红绣和绿痕在帘外说的话听了一鳞半爪的,眉头皱了下:“吴姨娘那儿又怎么了?难道她还在怨恨老大处理六娘的事儿?也太不懂事了些……”

常嬷嬷伺候二郎太夫人大半辈子,对府里头的弯弯曲曲最是清楚的,依着她对吴姨娘的了解,是没有胆子如此明目张胆地表示不满的,今日这一出倒像是故意的。她瞧了下太夫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道:“要不我去吴姨娘那儿瞧瞧?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太夫人点了点头道:“也好,你将前些日子老大孝敬我的人参挑一支给吴氏送去,让她好生养着,六娘的事情过去了就让她过去,她还有六郎和八娘呢。”

常嬷嬷将最后的一根海棠花样的银簪插在挽好的发髻之上,出了屋子就去了太夫人的小库房里头取了人参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就往正院后的姨娘住的耳房去了。

杨葭才出门就撞上了常嬷嬷,她微一怔忙对常嬷嬷笑道:“嬷嬷怎么过来了?可是祖母有什么话要交代的?”感谢此时的制度,下人就是下人,哪怕是长辈面前的下人,完全没有什么府中的小主人还得去敬着的道理。

常嬷嬷对杨葭一福,道:“太夫人听说吴姨娘病了,特地吩咐我过来瞧瞧,还叮嘱我带着几十年的老参来给吴姨娘补补身子呢。”

杨葭忙让了常嬷嬷进了屋,一边唤胭脂来迎客。

上一篇:与君临天下 下一篇:遇风流/囧年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