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射雕+神雕同人)霍都散记(7)

由里到外的俨然一副小夫子的味道。

不禁让我想起神雕书中记载的,他年长后为了追回被潇湘子和尹克西盗取的《楞伽经》而出少林,偶遇杨过等人,正直迂腐到极致的样子笑煞了众人。

"你叫觉远?你好,我叫霍天都,以后还请多多关照。"我也不太清楚此时宋朝的礼仪如何,半中半洋的自我介绍道,说完还拱手轻轻鞠了一躬。

至于名字,我从上辈子的名字里拿出来了一个字,夹在了霍都的中间,一是纪念,二是去去晦气!

他显然是没见过多少寺外的人,被我这一鞠躬吓了一跳。

怔了一会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我叫觉远,你好,"顿了一下他又加了三个字"霍天都。"

这就是我跟觉远大师的第一次历史性会面。

整个会谈过程的气氛亲切友好,为后来我们两个长久的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从此后我开始和未来武当、峨眉创始人张三丰、郭襄二人的人生导师--觉远大师的五年同居之旅。

虽然寺中的生活条件略显的让人淡腾,但想一想九阳真经我就什么都忍了,况且我这个室友真是不错。

刚开始我还以为他跟我差不多大,因为从外表来看他个子跟我差不多,而且还瘦弱许多,但一问才知道,他足足长了我四岁。

我再一想也就释然了。

本来嘛,一个是在蒙古喝着马奶酒,吃着牛羊肉长大的,一个是在庙里白菜豆腐喂大的,体型有点儿差异纯属正常。

但就因为长了我四岁,而且又是监院长老亲自吩咐他照顾我的,觉远真的是除了做寺内的功课之外,其余时间就是照顾我了。

我也是不是难相处的人,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是越发的好了。

而我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那四卷达摩手书的四卷《楞伽经》的第一卷。

果然,跟金庸书中记载的一样,这卷经书全用梵文书写,但在每两行梵文之间,都用蝇头小楷写满了中文。

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武学奥义,大部分人都将其当成了梵文的译文,虽然后来发现这些译文大都是错的,但也并没有太在意。

五年的时间将这套经书烂熟于心,我有绝对的信心。

不过,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毕竟我在别人的眼中只是个七岁的孩子,梵文固然是肯定不认得,汉字也不应该认识的太多。

当然,我是真不认识梵文,但汉字基础还是不错的,问题是--文言语法实在非我所长。

因此我的计划也很简单--进入少林寺后就假装认得的字不多,抄写的经文乱七八糟,平日就跟着小和尚们一起上课认字,免得引人怀疑。

这也是我打算在少林寺呆上五年的原因之一。

自此以后,达摩手书的这四卷《楞伽经》就轮流的在我手中流转。

一开始监院长老他们还担心我小孩子不知道轻重,不知道好好的爱惜这些经文,担心一个不小心给弄脏弄坏了。

后来发现我对待这些经卷的态度极其恭敬,每次打开就差焚香沐浴了,他们也就慢慢放心。

愈发觉得我是个一心向佛,为父母祈福的虔诚小居士。

加上觉远也是少有的乖宝宝,有他一起照看,他们也更放心。

三个月后,监院长老终于同意将这四卷经文常年留在我和觉远的禅房,以便我闲暇时候随时誊写抄录。

这时我也差不多已经抄完两遍《楞伽经》和好几遍《金刚经》了。

《金刚经》本就十分短,抄起来一点儿都不费事,《楞伽经》在后世翻译的中文版中大约有将近五万字,梵文虽然字数少整体少一些,但难度也大得多。

兼之我一心二用,一边抄写梵文,一边背诵文字夹缝中的九阳真经,进度确实不太快。

不过,水滴石穿。

三年时间过去了,无论是《金刚经》还是《楞伽经》我都已经背诵的滚瓜烂熟,当然,还有《九阳真经》。

这三部经文,估计这辈子我想忘记都很难了。

另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收获。

包括跟着少林寺的小和尚们学会了一两套入门的少林拳法,交到了觉远小和尚这个朋友等等。

说到这里,我必须表达一下我对于觉远小师傅的崇敬之情,他简直是个天生的圣人。

每日除了念经打坐,小小年纪几乎对其他事情毫无兴趣。

与我不同,不仅是《金刚经》、《楞伽经》,于他而言,所有佛经中所记,必定都是先贤的至理名言,但凡拿到手的,他都会一一品读。

我不禁感叹,难怪日后他会职司监管藏经阁。

另外一点儿,也是他跟我最大的不同之处,他对于武学真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我也曾问过他,他的意思就是抡枪打拳不符佛家本旨,抑且非君子所当为,因此每见旁人练武,总是远而避之。

因此《楞伽经》夹着的经文中记着许多强身健体、易筋洗髓的法门,对他来说倒也是意外之喜。

不用习武亦可强身,觉远觉得此事甚好,照着真经中所述,一一照做。

至于是否要把《楞伽经》梵文中夹杂的这一篇可以强身健体的经文报告个监院长老,他倒也从未想过。

这倒不是他想藏私,而是在他看来这本经书原本就是如此,寺中之人肯定是知道的,他根本就没有太在意。

觉远自幼长于少林,对于真经中的大部分理解自然要强我许多,我也乐得有他这么一个小师傅,但因我有着后世的经历,偶尔也能表现一下。

比如说,对于人体血脉经络的运行,作为一个长期的心脏病患者和医学理论的高材生,我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总体来说,我们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业务上互相帮助,两年来勤习不懈,各有进步。

起码,在青菜豆腐的常年密集攻击下,两个人的身体都发育不错,长高了许多不说,身体素质也比其他同龄人强上一些。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九阳真经的功劳,我三五不时的托送菜的老两口带些点心什么的上来,大和尚们也没跟我一般见识。

渐渐的,我感受到了体内那股日益绵长厚实的热流,寺中三年,我的九阳真经不说炉火纯青,起码算的上小成。

不过,分别的时刻终究还是来临了。

再离蒙古

第六章-

三年之期刚满,随我前来宋境的几位勇士便遵照父亲的命令前来少林接我回蒙古。

山上的生活虽然极为清苦,但新建立的友情却让我觉得十分舍不得,而我原本也确实是想再拖上三五年的。

但直到我被半扛着下山离开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又一次太天真了。

胳膊怎么可能拧得过大腿。

估计三年前父亲肯让我离开蒙古前来宋境也不是被我的孝心所打动,而是有我不知道的原因在里面。

回程也比我们来的时候快许多,半个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