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锦(97)+番外

可婆婆又哪里是省油的灯,邓曲没了嫁妆,又生了能够传宗接代的孙子,她的任务就完成了,还留在家里浪费粮食做什么呢?必须休掉,必须让儿子再娶个有钱有势的女儿家,重振家族兴旺。

邓曲傻眼了。

孟知微问她:“你夫君怎么说?”

邓曲的眼泪都流干了,睁着涩涩的眼睛:“他同意了。”

孟知微叹口气:“你准备怎么做?”

邓曲呆滞的道:“我拦得住吗?”

男人要休妻,女人的确拦不住。她娘家又在敖州,天高皇帝远,救不了她。何况,她上头三个哥哥,原本就嫌弃妹妹分走了他们的家财,又怎么会替她出头?

孟知微道:“那就和离吧!新铺子在招人,还缺个老板娘呢。”

邓曲问:“我儿子怎么办?我不可能把他留给他那个狼心狗肺的父亲。”

孟知微想了想:“那就让他生病,病得越重越好,要倾家荡产才能医治最好。”

邓曲听了,不过两个月,就抱着奄奄一息的儿子被轰出了夫家。一路抱着儿子哭着走过皇城的大街小巷,别人问她什么事,她都一问三摇头。

她家的那些八卦早就在众人肚子里翻滚了好些时日,再看邓曲这样哪里还不知道缘由。

有鳏夫拦住她,问:“我让人治好你的儿子,你嫁给我怎么样?”

邓曲摇头。

有好色之徒想要将她拖走,她抱着儿子跪在地上,被拖了半里地也不放手,最后还是被官差给护住了。

有妓院的老妈子问她:“卖不卖身?”有些人就爱邓曲这类做过官家媳妇的妇人,虽然有个拖油瓶儿子,好歹也还是能够赚钱。

这次孟知微直接扶起了邓曲,回了越人阁。

等到孩子的病医好之后,孟知微重新拿出新店铺的地契与契约,重新和邓曲签下了名字。然后再将这一年多越人阁老店的分红一次性给了她,再是压在孟知微手上的店铺庄子等等,不多不少,完璧归赵。

经历了短短的一年,邓曲终于卸下了重担,在孟知微怀里放肆大哭,昏睡了一天一夜后,带着儿子去了新的店铺,开始张罗生意。

至于休了她的那位夫君,听闻婆婆替他寻了好几户亲事都谈不成。官家的看不上他的人品,商贾们嫌弃他娘亲厉害,终于有一户绝户人家的女儿看上了他的样貌,结果要求对方入赘,而且不准带婆婆入住。

那夫君衡量再三之下,决定不娶了,带着老娘,每月二十两银子也能够度日。

哪里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每三年在职官员的审核上峰给他的评价全部都是差,六品官帽直接就被摘了。

当夜,他那心比天高的老娘直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刻薄又吝啬的一生。

至于他,没了官职,又放不下面子去讨生活,只能入赘绝户人家,做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小白脸,吃了一辈子的软饭,也窝囊了一辈子。

☆、第五二章

若说敖州与皇城有什么不同,在敖州,平民们最为害怕的是火,因为它们代表着战争;而皇城,一切的刀光剑影都掩盖在了平静无波中,就好像是海水,表面风平浪静,水面之下却布满了暗流和巨石,一个不留神就会将海面上的船只拖入海底,万劫不复。

东离皇帝的性子与前两年相比越发的反复无常,从最初以雷霆手段惩治贪官充盈了国库开始,他仿佛突然之间被太祖附身了一般,频繁的出兵挑起战事,不但对北雍边境骚扰的部落给予了毫不留情打击外,甚至将国内的反贼头目们的脑袋堂而皇之的挂在了城墙上足足半年之久,对待山贼马匪们更是片甲不留。随着他在子民们之间的声望步步提高,在大臣们的心目中,他的这些举动开始让人产生了隐忧。

果然,到了今年,没有了内忧外患之后,皇帝的屠刀开始挥向了自己的家人。

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太子。

太子与皇帝的政见不合已经是天下皆知,在新年后的第一次朝会,皇帝就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当场训斥了太子。不过三日,皇帝就在小朝会里透出要废太子的想法,一时朝野震惊。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已经年逾五十的皇帝居然心血来潮要再开选秀,这次不是为了儿子们挑选媳妇,而是为了他的私欲。他觉得后宫太过于寂寥了,急需美人们来填充,他甚至透露出想要再添几位皇子的打算。

破天荒的,与皇帝冷战了两年的皇后居然默认了皇帝的荒淫圣旨,着手从大臣们的后院里给皇帝挑选新的嫔妃。一时之间,原本家有女儿初长成的大臣们纷纷头疼了。有的头疼怎么赶在选秀之前给自己的掌上明珠选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有人头疼的却是怎么抓住这次机会凭着女儿的裙带关系给自己的官路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事与庄家无关,可孟知微也有点头疼。

随着庄起的官职越做越高,他们两人成亲的年月越来越久,身边出没的丫鬟们也越来越年轻后,糟心事就一件一件没有断绝过。

位高权重又没有妾室的将军,即将人老珠黄的主母,还有春天,随着梨花花瓣飘散来的各种异香,都让府里府外的人蠢蠢欲动。

皇城里,大臣们的嫡子嫡女固然多,可庶出的女儿更是如过江之鲫。门当户对的情况下,她们无法嫁给嫡子,自然也成不了当家主母,嫁给混吃等死的庶子有什么用呢?哪怕庶子们有官职,本身没有才学之人又怎么给她们争取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荣华富贵呢?至于文武双全的男子们,嫡子是不用说了,他们的联姻对象永远都只能是能够给他们更多帮助的嫡女们;而庶子,他们哪怕受到主母们的打压,本身的才气和傲气也没法压低他们的脊梁,逼迫他们娶一个一无是处的庶女。对,一无是处,因为是庶出,联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同样是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嫡女们受到的教导也绝对比她们更加精深和全面,至于容貌,那是妾室们才需要的东西。才情和品性,对于陌生男女来说,实在是太虚无缥缈之物。

所以,在皇城里,未曾订亲的嫡女们除非被家族特意培养要送入皇宫的外,其他的早在十二三岁就已经订亲,没有订亲的,在皇帝说要选秀的这一个月内,也都仓促的定下了婚事。庶女们出嫁的也多,可这事实在是女儿家急,男人家不急。原本只能迎娶庶女的少年们,既然有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给自己讨一个身份地位都不凡的嫡女回来呢?

大臣们焦急,主母们也暗暗咬牙,她们是最不愿意将庶出的女儿们送入宫的一群人。若是入宫做了宫女还好,熬到二十五岁就出来了,若是被皇帝一眼看中入选成了嫔妃,呵呵,一朝翻身作主人,直接官大一级压得主母们透不过气来就好看了。更有手腕者,给皇帝生下皇子,那结果简直是不言而喻。

她们情愿将庶出的女儿嫁给鳏夫,也不愿意送她们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