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手遮天,一手捶地(96)+番外

一顿饭匆匆吃罢,宋郎生没说几句话就回大理寺去了。

我与赵嫣然一道沿街漫步,她见我若有所思,遂问:“你怎么都不说话?”

我逗她,“没,就是看你方才那般对采蜜,想起当时你对我,真的算很好了。”

赵嫣然斜眼,“明明是你把我五花大绑堵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的好不好?”

我歉然而笑,“是啦。”

“再说,那时候理亏的是我啊。”

我不解,“什么?”

她没答我,我转眸看她,她长睫落寞垂下,“没什么啦,反正……你现在也有了喜欢的人,挺好的。”

我不知怎么,有些心疼她,缓缓开口道:“其实……我早就放下了。”

赵嫣然茫然回望我,“什么?”

我微笑道:“你方才问我的啊……过去的事。”

赵嫣然的目光变得深沉,她看着我的眼睛,道:“真要放下了,哪还记得我刚才问过这个问题啊。”

我一呆,她问:“疑问没有解开,心结又从何而解呢?”

我不知从何作答。

“如果你现在孤零零的过得很凄惨,我或许会透露给你听……”赵嫣然俏皮的吐了吐舌头,“可你都当上公主了,我打死也不会说的……”

我挪开眼,转移话题道:“什么叫当上公主啊,本公主一出生就是公主好不好……”

她也笑了,学着我的语气,“一点也不像好不好!”

我不敢去揣测她话里的深意,更没去追问她当时煦方一夜间变回聂然的原因,只是隐隐约约预感,那些真相饱藏着太多我无法承担的东西。

我俩就这样闲聊到了赵府,临别前,赵嫣然绕着小辫子同我说,“你怎么比比那个时候还瘦,要学我多吃肉。”

我心上暖流涌动,忍不住问:“赵姑娘,你为何要对我这样好?”

“你那时不是救过我……” 赵嫣然柔和的笑笑,“我后来就一直想,要是还能见到你,我也要对你好点,绝不被你瞧扁了。”

我摇摇头,“你比我好,真的。”

赵嫣然闻言脸颊上浮起绯红,不自然的嘁了一声,就一溜烟跑回府邸了。

我刚转身又听她说:“下次再见就不要文绉绉的叫我赵姑娘了!”

这回是真没影了。

我站在原地不胜感叹,这般肆意纯粹的性子,还真真是令人羡慕。

同是情敌,想到采蜜,又不住头疼。

连赵嫣然这样单纯的女孩都能把她给骂跑,采蜜这示弱示的太令人担忧了。

到目前为止,关于她突如其来的出现,还有她背后的那个人,全然没有头绪。

还有那封信……

我伸手入怀,却摸了个空。

信呢?!

我心突地一跳,忙将全身上下都按了个遍。

依旧不见信的踪影。

在刑部审阅案卷时明明还确认过是藏在怀中,这期间岂会毫无察觉呢?

想起那封信的内容,我脑里顿时轰的一声,某种不好的念头从心底慢慢升起。

若是……被宋郎生瞧见,那可真是大事不妙了。

第三十六章

小时候,我一度怀疑过父皇是不是因为去过少林寺,才能丧心病狂的把自己的书房修葺成一栋藏经阁。

我想表达的是——在父皇的书房翻找史籍是一件极为痛苦之事。

最令人伤感的是除了父皇能进来的唯有我与太子弟弟。

所以待他批阅完五叠奏折后,我当机立断的唤他来感同身受。

太子盯着两圈乌眼眶替我搬了两捆卷宗,坐在紫藤虎雕的宽椅上问我:“皇姐,你究竟想知道些什么?”

我席地而坐,一面浏览一面问道:“你是几时得知宋郎生是前朝叛党君锦之之子?”

太子回忆了下,“你们成亲不到一年。”

“从何得知?”

“想不通他这般人物何不通过科举入朝,命人调查一番,从大理寺丞何云那挖出来的。”

“对啊。”我瞧着他,“所以你不觉得奇怪么?”

太子回望着我,“哪里奇了?”

“连你都能想到的事,父皇怎么可能想不到?”

太子欣然,“你是想夸赞本太子青出于蓝?”

“请不要曲解我的本意。”我纠正,“父皇,早知道了,且在我们之前。”

说罢我将手中的卷案递给他,上边载着君锦之与宋郎生的关联之处。

太子看完愣愕,不由抬头,“既如此,父皇怎么可能会让你们成亲的?”

我摇头。

“不对,什么成亲,父皇怎么可能让他活的好好的?莫非父皇觉得驸马是真心待你……”

“……这种可能性连微乎其微都达不到好么……”

“……说来也是。”

我站起来,执起案前黄玉笔,在纸上胡乱画着圈:“我今日去刑部调看当年一案,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当年的秦松为何要谋这个反?即便那时民间仍有许多忠于前朝之人,可秦松是主动降于父皇的,有谁会服从一个卖主求荣的人为皇帝呢?”

太子频频点头,“再者那么一大把年纪还膝下无子,就算被他侥幸得逞还不是得拥立别人……”

我笔下动作一顿,“你刚刚说什么?”

太子见我突然发问,呆了呆,“我说……若得逞不是还得拥立他人为帝……”

千种头绪在心中飞掠翻涌,却被太子弟弟一语惊醒。

我问太子,“前朝惠帝有几个皇子几个皇孙?”

“两个皇子三个皇孙……”太子把玩着案上的翡石雕,眨着眼,“都让父皇给杀了啊。”

“后宫呢?”

“一把火烧干净了,一个活口也没留。”太子有些不忍心的拧眉,“暴君啊……”

“很好,”我斜眼,勾了勾手指,“你去,把前朝的皇族族谱给我找来……”

“……父皇这儿会藏这玩意?”

“通常来说暴君灭门后都会有这种嗜好?”

“……”

前朝拥有皇室血统的王爷有九个。

两个病死,其余六个都死在对抗父皇军队的战场上。

除却一个漏网之鱼——惠帝的胞弟端王,早几年或因功高震主得罪了惠帝被遣到了南方,江山易主后便不知所踪。

太子同我一齐跪坐在几案旁看着族谱,族谱上的人名都被朱墨圈了红圈,不用想,自然是父皇划上去的。

太子道:“这个端王素来具有贤名,当年惠帝若重用他也不至沦为那般田地。可他也被圈了红,人怕是已经死了……”

我指着端王的名字,“你不认为这个红圈不论从粗细还是深浅都与其他的不同么?”

太子凑近细瞧,“像是……事后补上去的。”

我笃定道:“换而言之,这个端王是后来才死的。可立朝来,你有听父皇提过前朝端王之事么?”

“大隐隐于市……“太子摸了摸下巴,“若这端王是秦松他们谋逆案中死去的话,那么当年那些人中究竟哪个才是……”说到一半却停了下来。

上一篇:月华满楼 下一篇:一寸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