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作精夫人她超有钱(108)+番外

苏玉音对众人介绍道:“这位是钱小姐,钱家的钗环首饰,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我便不多言了。”

钱蔚儿忙道:“诸位有喜欢的都可以试试,这儿很多都是珍稀的款式,就连江州的钱氏珍宝行都没有呢!”

女人家买东西本就容易一窝蜂,听了钱蔚儿的说法,众人便都挤了过去。

原本铺子里的客人不算多,但见不少贵夫人都在挑选珠花发钗,其他的妇人和姑娘便也聚集了过来,整个钱氏珍宝行一楼,顿时挤得水泄不通。

但越是这种氛围,越是容易成交。

半个时辰过去,贵夫人们便挑了一堆,有自己用的,还有送给母亲、姐妹、女儿、朋友的,几乎每个人都装了个木匣子!

钱蔚儿眉开眼笑,戳了戳苏玉音,道:“够义气!”

苏玉音瞥了她一眼,道:“记得分我一成利润!”

钱蔚儿下巴一扬:“小事一桩!”

苏玉音看好了时辰,便带着夫人们离去了。

下一站,是苏玉音的家——县衙对面的顾宅。

夫人们下了马车,一入顾宅,映入眼帘的便是匠心独运的亭台楼阁,五步一景,十步一画,里面还种了不少名贵的玉兰,如今快到花期,开得满目粉白,恍若仙境。

白夫人笑道:“早就听说苏家富可敌国,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周夫人环顾四周,却道:“这对苏家来说算得了什么?我一友人曾经去过苏家住宅,那气派,听说不坐轿子,还会迷路呢!”

众人一听,脸上满是羡慕。

苏玉音自小跟在苏老太爷身边,早就听惯了溢美之词,就算别人夸赞她,她也不至于洋洋自得,而失了分寸,反而更显大气,她招待众人坐下,便开始传膳。

之前偷偷打量苏玉音那位夫人,也小声开口:“听说苏家还乐善好施,在孟县捐了桥和地,可是真的?”

苏玉音笑着点头:“不错,是真的。”

那位夫人讶异了一瞬。

苏玉音总觉得对方有些面熟,便道:“夫人,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那位夫人有些不好意思,腼腆一笑:“顾夫人恐怕不记得我了……我夫家姓莫,是做茶叶生意的,我们曾在广安县的春日宴上见过……”

苏玉音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这才想起,当时去参加关夫人的春日宴时,这位坐得离自己不远。

在宴会后期,莫夫人也和其他夫人一道,找关夫人讨起了红花会的说法。

苏玉音问:“莫夫人是红花会的成员?”

莫夫人点了点头,道:“不错,但我入会还不久,上次……是我第一次参加红花会的募捐。”

苏玉音笑了声,道:“上次情况是有些混乱,如今红花会怎么样了?”

提起这事,莫夫人神色复杂了几分,道:“说来就有些奇怪,自那次之后,关夫人又召集过两次红花会的募捐会,可是去的人寥寥无几,似乎就在今日!但我来了这儿,便拒了那边。”

苏玉音见莫夫人为人和善,也笑着应声,道:“那便多谢莫夫人赏脸了。”

莫夫人温和地笑了笑,她沉思一会儿,开口问道:“顾夫人……妾身有个问题,藏在心中已久了,不知当问不当问……”

苏玉音做了个请的手势:“莫夫人请讲。”

莫夫人道:“妾身听闻苏家仗义疏财,可顾夫人似乎很反感红花会?”

当时,她见苏玉音与广安知县夫人针锋相对,还担心苏玉音难以相处,今日本不想来的,是白夫人再三邀请,她才一起过来的。

苏玉音轻轻笑了起来,道:“我不是反感红花会,而是我认为……帮助人有很多种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莫夫人若有所思:‘此话怎讲?’

苏玉音悠悠道:“莫夫人以为,富人为何会富,穷人为何会穷?”

“这……”莫夫人一时回答不上来。

其他夫人,听到她们的讨论,也感兴趣地偏过头来,凝神听着。

苏玉音下巴微抬,点向芷兰苑对面的县衙,道:“诸位夫人可知,对面是什么地方?”

周夫人下意识道:“孟县县衙?”

苏玉音微微颔首:“不错。”

“我还没嫁到孟县之时,便听说县衙的房顶破了,可连修葺的银子都没有。”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在场的要么是官眷,要么是当地富商的正室,出嫁之前,好歹是个大家闺秀。

她们也是第一次听说,官府的县衙能穷成这个样子!

苏玉音见众人面露震惊,便继续道:“士农工商,虽然商人排在最末,却掌握了不少财富。财富可以带来人脉、机会、学识等等……下一代有了学识,便有机会入仕为官,继而获得权势,让家族更上一层楼;就算不入仕为官,继续靠着家族势力,扩展生意,大多数人也能过得不错……但穷人则不同。”

“孟县的大多数百姓,一穷二白,还在温饱上苦苦挣扎,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就会更加目光短浅,注重于眼前的生计,无暇考虑日后,这是其一;其二,大多数人日子困顿,便会求变,但这个地方太穷了,于是只能去别的地方谋生,例如江州、广安县、丽县等等,这又导致了男丁外流,于是,留在孟县的大多是老幼病残……”

“其三,我孟县虽然两面临水,但因这一段水势凶猛,每到汛期,还容易沉船、闹灾,难以与丽县和东平县连通,而我们背靠的江州和广安县,也无法给与太多助力……如此情况之下,孟县何谈发展?”

苏玉音语气微沉,夫人们听了,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白夫人和周夫人的夫君,也是父母官,他们与江南府衙来往之时,都少不得受委屈,更别说这税收排名最末的孟县了。

苏玉音抬眸,看向众人,道:“百姓困苦,父母官责无旁贷,所以我夫君一直想方设法筑桥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各地连接,互通有无。”

“而我能做的,便是将苏家的生意迁移而来,尽量带动当地的营生。”苏玉音说罢,笑意轻盈:“方才诸位见到的那些绣娘,要么相公在江州谋生,要么是待嫁的穷人女儿……她们原本都在家中,要么照顾一家老小,要么接点儿零散的活计补贴家用,但我的绣坊开起来了,她们只要努力,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活计,让家人过得更好。”

莫夫人听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便是顾夫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苏玉音笑着点头:“不错……要帮助那些困难之中的人,给他们银子,是最简单的;要教会他们赚银子,让他们有谋生的机会和能力,才是最难的……但也最有意义。”

苏玉音起初来孟县做生意,看中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但与王大嫂、小梦等人接触之后,渐渐喜欢上了她们的朴实,也很欣赏她们的勤奋——像她们这样的人,合该过得更好一些。